- 中国器官移植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20版)
-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编写
- 2527字
- 2022-04-22 16:43:27
第十九节 肾移植影像学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肾移植术后的监测手段越来越多,如核医学监测、CT泌尿系造影(CTU)、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泌尿系统成像(MRU)以及超声监测等。医学影像技术是肾移植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合理选择和应用影像技术,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建立临床诊断,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效率,还可以减少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
1 影像检查技术特点
1.1 平片
1.1.1 尿路平片
尿路平片简便、安全、价廉,是泌尿系统最基本的X线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尿路结石和尿路置入物(导尿管、双“J”管等)位置。
与常规腹部平片不同,为确保图像质量,尿路平片检查前要充分准备:拍片前2~3d禁服钡剂等高密度药物,检查前日吃少渣、少产气食物,晚餐后服番泻叶或石蜡油等缓泻剂,检查日晨清洁灌肠。
1.1.2 腹部平片
腹部平片是腹部疾病基本X线检查技术,准备工作没有尿路平片复杂。依观察目的不同,可有多种拍片体位:①立卧位腹部平片,图像上缘要包括膈肌,消化道穿孔者或术后患者,膈肌下方可见到弧形的低密度游离气体影;肠梗阻者,可见到肠管扩张、积气和“气-液平面”;胆道与肠道相通时,胆道内气体则表现为树枝状低密度影。②正侧位腹部平片,正位腹部平片发现尿路投影区钙化影时,可通过侧位片定位、鉴别,如胆囊结石和大多数淋巴结钙化位于椎体前方的腹腔内,尿路结石则与椎体重叠或位于椎体后方。
1.2 造影
直接穿刺法肾盂造影:经皮肤直接将造影剂注入肾盂,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本法对肾脏、输尿管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还可利用此通道开展置入内/外引流管、注入抗生素、网篮取石等许多介入治疗工作。下列情况禁用:①疑有肾肿瘤、肾结核者;②穿刺局部皮肤有感染者;③有出血倾向或恶病质者;④不能合作者。
1.3 CT
CT具有薄层断面图像,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平扫对钙化、结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增强扫描能了解肾脏和病变循环特征等优点,加之设备普及率高,经验成熟,是肾移植患者主要影像技术之一。有辐射损伤,增强扫描有碘过敏危险、对比剂增加肾脏排泄负担是其主要缺点。对肾移植有价值的CT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3.1 CT平扫
移植前CT平扫,可了解病变原肾的病变程度和腹部大血管条件。移植后CT平扫,可观察移植肾的位置、形态、质地,有无结石等病变。
1.3.2 CT增强扫描
要求3期(皮质强化期、实质强化期、肾盂充盈期)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应≤5mm,若要做血管重建和三维重建,扫描层厚应≤1mm。移植前扫描,可了解供肾的功能和肾血管情况。移植后CT增强扫描可了解有无手术并发症、排斥反应和肾功能情况,是肾移植患者的主要影像检查之一。
1.3.3 CT多平面重建(MPR)
利用1~3mm薄层原始图像,根据临床需求重建任意断面/曲面图像的技术,现有16排以上CT后处理软件都能胜任,由于影像科医师不熟悉临床医师的具体要求,好的重建图像需要在外科医师指导下协同完成。
1.3.4 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利用1mm原始图像重建腹腔大血管的三维立体图像,是术前了解肾动脉有无变异、移植肾动脉吻合口是否狭窄的主要成像手段之一(具体扫描参数、重建技术参见肝移植的CTA部分)。目前的CTA图像质量完全能满足肾移植的临床要求。
1.4 MRI
与CT相比,MRI对比剂用量小,对肾脏的负担小,仍不失为肾移植患者的主要影像方法之一。适用于肾移植的MRI检查技术如下。
1.4.1 中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特别适合肾功能不全和有碘过敏风险的患者,扫描层厚度3~5mm,扫描范围从肾上腺上缘至肾脏下缘。虽对尿路结石的诊断能力远不及CT,但对肾囊肿、移植肾排斥反应的显示能力明显优于CT平扫。
1.4.2 下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主要用于髂窝移植肾,扫描技术与中腹部MRI增强扫描相仿,通过对皮髓质界限的识别、动态增强扫描对肾灌注的分析,对移植肾排斥反应有较高诊断价值,是肾移植主要影像检查技术之一。
1.4.3 磁共振尿路水成像
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是利用水在T2WI像上高信号的特点,重建的尿路影像,它具有三维立体、无创、生理状态成像等优点,尤其适合于肾功能不全的尿路积水患者。
1.4.4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的图像质量不及CTA,仅用于不适合CTA的患者。
2 肾移植相关影像学所见
肾移植相关影像学见图2-13~图2-20。
图2-13 肾动脉提早分支的影像学表现
男,54岁,右肾癌;A图CT平扫示上极边缘模糊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B图示该病灶明显强化,有完整包膜;C图CTA示双侧肾动脉提早分支。
图2-14 正常移植肾CTU的影像学表现
女,55岁,肾移植术后半年,肌酐正常;A图CT增强扫描皮质强化期:肾皮质明显强化而髓质无强化,皮髓质界线(CMD)清晰;B图CT增强扫描肾盂充盈期:肾实质灌注良好,均匀强化,肾窦脂肪间隙清晰,肾盂未见扩张;C图CTU:移植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形态正常。
图2-15 移植肾动脉吻合口狭窄的影像学表现
男,28岁,肾移植术后1个月,血压升高;A图CT平扫示移植肾肿胀,密度尚均匀;B图皮质强化期示肾灌注尚好,CMD清晰;C图CTA示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局限性狭窄
图2-16 移植肾动脉支架植入、双“J”管植入的影像学表现
男,41岁,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肌酐升高,双“J”管及移植肾动脉-髂总动脉吻合口处动脉支架植入;A图CT平扫示移植肾输尿管双“J”管和移植肾动脉支架影;B图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移植肾CMD尚清晰,移植肾肾盂未见积水;C图CTA示盆腔大血管、血管支架和双“J”管全貌。
图2-17 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影像学表现
男,41岁,肾移植术后4个月,肌酐高;A图CT平扫示移植肾体积明显增大,密度尚均匀;B图增强扫描皮质强化期示移植肾灌注减低,CMD模糊不清;C图CTA示移植肾动脉未见狭窄。
图2-18 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影像学表现
男,28岁,肾移植术后1周,肌酐高;A图CT平扫示移植肾肿胀,密度尚均匀;B图皮质强化期示肾灌注减低,CMD模糊不清;C图肾盂充盈期示肾盂内未见对比剂充盈(肾排泄功能减低),肾实质灌注时间延长,肾实质内见小片状相对乏血供区。
图2-19 移植肾结石的影像学表现
男,53岁,肾移植术后2周,血尿;A图CT平扫示移植肾肾盂内高密度结石影;B图腹部平片示结石位于右下腹。
图2-20 移植肾积水的影像学表现
女,55岁,肾移植术后14年,移植肾区胀满不适2个月;A图平扫T1WI示移植肾肾盂扩大,肾实质变薄;B图T2WI示肾实质CMD不清,扩大的肾盂内未见异常信号影;C图MRU示移植肾肾盂-输尿管扩张,梗阻点位于输尿管远端。手术证实为输尿管远端炎性狭窄。
(王 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