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治理
- 张晓
- 1468字
- 2022-05-06 19:22:59
序言三
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建设的阿帕网(ARPAnet),最初主要用于军事研究领域,后来逐渐分化为军用、民用两部分。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互联网蓬勃发展,互联网在欧美国家已经开始普及,联网的计算机数量超过100万台,商业应用开始萌芽,Web技术、浏览器相继出现,互联网在电子邮件、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也开始显现。然而,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对于打开国门看世界的中国科研人员来说,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陌生而新奇;随后,他们对于接入互联网的需求开始变得十分迫切。再等下去,中国的科学界就会成为信息孤岛,被世界所隔绝。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在政治、经济、科技、政策等层面,都存在诸多的困难。面对重重阻碍,中国互联网的先驱者毅然踏上接入世界互联网的艰辛征途,并最终在1994年4月20日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可以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是根据科研学术界的需求而提出和推动的。
20多年来,中国互联网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在信息技术驱动下,数字化与经济社会整体融合、持续演进的宏大图景,这远远超出中国互联网最初仅服务于科学研究领域的设想。1997 年1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1997年10月31日,中国共有联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数62万个。此时,中国互联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大量的人口、诸多的行业领域没有接入互联网。然而,互联网的发展将不再是孤立的应用增长,而是整个数字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将体现新兴信息技术的巨大影响,反映最新的商业发展模式,彰显网络科技的创新魅力,代表新经济的发展方向,并且创造大量的行业机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1.6%。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形成移动支付、互联网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视频直播等新经济形态,在优化经济结构、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大动力,成为数字赋能的重要途径,中国已经从“互联网普及率提升”阶段转换到“数字驱动发展创新”阶段。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互联网的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尤其是近年来网络负面事件的增多,很多人开始对互联网的作用产生怀疑。而互联网平台企业则以生态化和复杂网络的呈现方式,打破传统产业及所属行业划分的界限,对传统商业模式加速重构,与传统经济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导致较为严重的行业冲突和社会问题。网络空间资源和权利在政府、企业、用户、社会组织等不同阶层、不同区域、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合理划分与有效配置问题也日益突出,使得数字经济时代的各类矛盾冲突相互交织。数字治理已经成为一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因素、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治理》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本书提出的数字化转型内生演进机制、数字治理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不仅体现了应对治理机制所涉及参与主体的复杂性、涉及产业范围的广泛性,也体现了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性和变革性。这不仅关系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涉及网络空间合理秩序的构建,更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本书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交叉学科理论,以数字化转型的历史缘起为出发点,提出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治理的转型问题,将逻辑推理与事实论证相结合,使得该项研究兼具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