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音乐学院首届中国管乐艺术周开幕

浙江音乐学院首届中国管乐艺术周于2017年5月27日—6月3日隆重举行。在开幕式上,浙江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浙江音乐学院(筹)原党委书记褚子育先生致开幕词。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会长林文增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戴亚教授携中央音乐学院“龙之吟”笛埙乐团,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杜如松教授,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副书记、副主任刘彬先生,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150人学生笛乐团,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师生及打击乐组合等国乐爱好者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期间共举办5场音乐会、4场管乐名家大师班、1场专题讲座、2场师生座谈会,其中“中心”组织承办了中国管乐艺术周开幕仪式——采荷小学笛子百人乐团表演、林文增排箫大师班,首届中国管乐艺术周开幕——中央音乐学院“龙之吟”笛埙乐团专场音乐会、蒋国基竹笛大师班、《春风夜雨梦江南》上海音乐学院与浙江音乐学院竹笛优秀学生交流音乐会、上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师生座谈会等。

中国传统管乐是国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汉代的马上鼓吹到清代的卤薄乐,管乐艺术在历史的沿革与演进过程中不断发展。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称作“八音”。笛是竹材质,传统笙以竹材质为主,唢呐以木材质为主,排箫是竹材质等等,伴随当代国内民族管弦乐的发展与乐队需要,各类传统吹管乐和打击乐器都衍生出很多当代形制的管击乐器。苏轼《枯木竹石图》中所透露的一份破石而出的坚韧与张力,正是竹给人带来的感受,中空外直的隐士气质,蓄势待发却又张弛有度的气势,管乐亦是如此。

5月27日下午,在浙江音乐学院国乐厅,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会长林文增教授排箫大师班吸引了学院内外、全国多地的排箫、管乐热爱者。大师班现场学习交流氛围浓郁,老师同学们都跃跃欲试,都被排箫这一管乐器的音色与演奏技巧所吸引。林教授为大家讲述排箫在历史中的发展与影响,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统管乐器,其在国内当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推广。

随后在浙江音乐学院的思美广场,由杭州清韵乐坊精心打造的杭州采荷一小教育集团笛子百人乐团为开幕仪式带来精彩演出。乐团所演奏的《我的祖国》《青春舞曲》《看社戏》三首作品,不仅结合了少儿竹笛活泼可爱的表演气质,而且体现了笛子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民族吹打乐伴随着中国传统音乐千年发展,自得以证实远古时期即存有的贾湖骨笛、河姆渡骨笛,可以认为管乐器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而本次活动的举办,亦是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在专业以及学术方面对传统民族管乐发展的期许,立足江浙千年至今吹管乐文化根基、竹类乐器发源与传承等多方面,为传统民族吹打乐的技艺与文化传承以及发展提供更加专业学术的平台。此次活动更是得到了浙江音乐学院领导、师生及广大国乐爱好者的诸多支持与关注,从传统中国管乐的理论知识及演奏技法、人文音乐美学、演出交流等多方面、多元化地为学院师生以及国内外众多业内人士和中国传统管乐爱好者带来一场饕餮盛宴,受到国内外多家媒体报刊的报道。

韩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