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接续营建

洛阳迎来第二次重兴是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

唐显庆元年(656),唐太宗未能完成的心愿由唐高宗李治接续了下去。高宗登基6年后,于隋乾阳殿旧址上建造了乾元殿:

显庆元年,敕司农少卿田仁汪,因旧殿余址修乾元殿。高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五尺,南北一百七十六尺。至麟德二年二月十二日,所司奏乾元殿成。其应天门先亦焚之,及是造成。

原先被烧毁的则天门也得以复建。此后神龙元年(705),则天门因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此处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接见万国来朝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有“天下第一门”之称,俗称为“五凤楼”。此处也是唐人吟咏的地标之一。

显庆二年(657),唐高宗颁《建东都诏》,改洛阳宫为东都,紫微城由行宫提升为正宫,作帝王东宅:

二京之盛,其来自昔。此都中兹宇宙,通赋贡于四方,交乎风雨,均朝宗于万国,置槷之规犹勤,测圭之地载革,岂得宅帝之乡,独称都于四塞;来王之邑,匪建国于三川。宜改洛阳宫为东都。上栋下宇,彼劳昔以难前;广厦高台,我名今而改后。仍兹旧贯,式表宸居。

高宗所说“通赋贡于四方”与太宗所说“朝贡道均”的意思是一样的,建东都是为了便利天下:洛阳居天下之中,四方交通便利,从各地贡输赋税的道途长度比较均等。将洛阳宫改东都后,东都官员与西京官员阶品相等,这也和隋炀帝《营东都诏》中“便即设官分职”的处置法相同,唐的两京制正式开启了。

由《太平御览》卷二“叙京都下”条目,又可见洛阳宫此前基本没有营建,因多年失修形同废弃,宫阙楼宇已荒芜残破:

太宗车驾始幸洛阳宫,唯因旧宫,无所改制。终于贞观、永徽之间,荒芜虚耗。置都之后,方渐修补。龙朔中,诏司农少卿韦机更缮造。高宗常谓机曰:“两京,朕东西二宅,来去不恒,卿宜善思修建。”始作上阳等宫。

高宗是眷爱洛阳的。上元二年(675),高宗将还西京时,对负责修建的司农少卿韦机有过殷切嘱咐,主要关切的是修造费用问题,不希望劳民过甚:

(唐高宗)“两都是朕东西之宅也。见在宫馆,隋代所造,岁序既淹,渐将颓顿。欲修殊费财力,为之奈何?”机奏曰:“臣曹司旧式,差丁采木,皆有雇直。今户奴采斫,足支十年,所纳丁庸,及蒲荷之直,在库见贮四十万贯。用之市材造瓦,不劳百姓,三载必成矣。”上大悦,乃召机摄东都将作少府两司事,使渐营之。于是机始造宿羽高山等宫。

此后,高宗频繁往来两都之间,且多数时候待在洛阳,最后也是在洛阳去世的。因为高宗、武后常居洛阳,长安百司即中央官署自然就要跟随东迁。唐王廷的政治中心逐渐开始了东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