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文学史话
- 马鸣谦
- 7字
- 2022-08-10 17:56:49
第一章 奠基者们
唐以前的洛阳
唐诗中的洛阳描写多是摄取实景。因此,在谈论洛阳之前,先要了解这座都城的空间布局。
考古发掘的实测表明,洛水之北自东向西的洛河沿岸,在不足30千米的范围内,现存有5处城址,即夏都斟鄩二里头遗址、商都西亳偃师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与隋唐洛阳城遗址(位置在北魏洛阳城偏西南),人称“五都贯洛”。密集分布的都城遗址,时间跨度近两千多年,世所罕见。
唐以前洛阳的面貌,有西晋陆机《洛阳记》可供参考,文中有句云:
铜驼街,在洛阳宫南,金马门外,人物繁盛。俗语云:“金马门外聚群贤,铜驼陌上集少年。”
铜驼街是洛阳的标志景观之一。汉武帝曾铸铜驼一对,魏明帝曹叡将其移来洛阳,其伫立之处成为洛阳城中繁华街衢。它是太平盛世的象征物,也暗喻了都城的衰亡。《晋书索靖传》载:“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1)此后索靖的预言应验,元康元年(291),“八王之乱”爆发。
北魏洛阳城永宁寺遗址出土的阿难像,额头虽缺失一片,却不损人间慈童样貌。
其后有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
公元552288—553344年北魏洛阳城市及伽蓝图(2)
北魏迁都洛阳后,将宫苑集中于城北,宫城南门阊阖门正对南北主干道铜驼街,社稷、宗庙、衙署等分布在大街两侧。景明二年(501),以汉魏洛阳城为内城,又修造外郭,郭内划分布置了320个方形的“里坊”。北魏洛阳城一改两汉以来宫殿区占据都城主要空间的规制,第一次大规模配置了居民里坊。此后,北齐、隋唐的都城都沿袭了这个布局格式。
北魏后期,佛教昌盛,洛阳城内外寺院竟达1300余所,梵刹林立,堪称“佛国都城”。《洛阳伽蓝记》如其题名,主要记述洛阳的寺院情况,只在《序》中对都城四至有一些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