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立,老师好。”副班长张喜起了头,大家起立齐声响应。
“同学们好。”项夏微笑着点头,朝同学们示意,让他们坐下。
把教案放下,目光在教室里扫了一圈:“班长李诗雨呢?”
张喜起身:“她妈妈从医院抱小弟弟回来了,她要在家伺侯月子。”张喜才说完,全班哄堂大笑。
项夏愣住了。
今天讲的课是“题西林壁”,昨晚反复提练教案,试图让它更生动有趣,一早她捧着教案信心满满的来了,听到班上又缺了人。忽然意兴阑珊,失了两分热情。
中午吃饭时,项夏跟赵、周两位老师说了李诗雨的事。
两个老师没放在心上。
“正常,我们班十天里能有一天人全来齐,我就能高兴地多吃一口饭。”
赵老师大大咧咧说着,面上不在意,但言语中又透着无奈,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力感。
“就没有解决的办法?”项夏吃不下去,筷子在碗里戳着。
“能有什么办法?咱们是教书育人没错,但学生家里的事还是家长做主,咱也不能干涉太多。总不能不让学生请假。”周老师叹了口气。
山里的孩子除了少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太多的学习欲望。也没有太多的追求。
家长们也是一样,只觉得把孩子送来读书,完成做家长的使命就好,对学生的成绩,学成什么样,似乎没有太大的要求。
家里的活,比读书重要,学生们请假,是常事。一月里,就没一个学生是全勤的。
山里的百姓,日复一日生活在大青山中,望不到山另一头的模样。
哪怕路路通,村村通,网络架到山梁上,外面精彩世界透过网络传进大山里,吸引着大山里的人,但平时该怎样生活还是怎样生活。
安于现状,不想改变。一代复一代。
学生受家长的影响深,老师们哪怕想做点什么,也多是无力改变现状。
“周老师,你下午是不是也没课?”项夏忽然说了句。
“怎么?”
“我想到李诗雨家里看看去,咱们不是有学生家访的任务吗?”
赵、周两位老师对视了一眼:“你真要去?”
项夏点头,眼神坚定。
“那行,我有摩托车,正好陪你去一趟。”
“太感谢了。”
“嗐,客气什么。”周老师很讲义气,要陪她走一趟。
赵老师则看着她笑了笑:“我们刚来时,也像项老师这样。”
项夏看向他们,想听得更多些,只他们不再开口。便也不再强求,只笑了笑,端着饭碗去洗。
项夏坐在周老师的摩托车上,在老孙头的目光注视下,出了校门。
山路弯弯绕绕,哪怕坐在摩托车上吹着山风,头脑时刻清醒,项夏也是满腹的不适。
山路颠得她屁股疼。
也不知颠了多久,终于周老师一脚刹车,停了下来。
“项老师,周老师?你们怎么来了?”拎着一桶猪食的李诗雨见着来人,呆愣住了。
项夏往她身上看去,暗自叹了口气:“你今天没上学,正好我来你家看看,把家访做了。”项夏笑着说了句。
周老师把李诗雨手里的猪食桶接了过去:“猪在哪?”一副娴熟的模样。
早点喂完,这孩子也能陪着项老师说说话,让项老师把家访做了。
“在那边。”李诗雨手无措地指着,同手同脚引着周老师到了猪圈边。项夏也跟了上去。
猪圈里两头大黑猪仰头嗷嗷叫着等食,估计是饿狠了。
周老师很是娴熟地拿起猪瓢在猎食桶里搅了搅,抖好,舀了满满一勺,往猪槽里倒。
都不等一勺倒完,两头二三百斤的大黑猪就呼噜呼噜叫着往石槽里争抢。
项夏看着猪,李诗雨抬头看她。
喂完了猪,李诗雨打了水给他们洗手,项夏问她:“你家里只有你和你妈妈?”
“还有我弟弟。”李诗雨不敢看她,低声回了。
项夏抿了抿嘴。这时就听到屋里有女人的声音传来:“诗雨,谁来了?”
李诗雨朝屋里回道:“妈,是我老师来家访了!”
屋里静了两秒,尔后声音又起:“快给你老师倒水。”又一个劲地说对不起,不知道老师要来家访,不然该让李诗雨爸爸等在家里。
项夏没放在心上,在屋外跟她聊了几句,只说正常家访,李诗雨并没有异常情况,只让她宽心。
女人坐月子,外人是不能进屋的。
隔着门,项夏和李妈妈聊了几句,便和李诗雨聊了起来。先是问她家里的情况,问她有没有什么困难,又问她最近的学习情况。
李诗雨是个肯学的孩子,一根铅笔都用到抓握不住了,还舍不得丢,一个练生字的本子写得密密麻麻了才舍得翻页。
交上来的作业本上也不见涂改,写得颇为工整,一笔一画,极为认真。
项夏跟其他老师了解过,这是一个成绩很优秀的孩子,已经当了四年班长,语文数学经常拿到双百,若是将来升学,盼什么升学率,这是一个可以寄希望的孩子。
她偶尔成绩有变化,一定是家里活多,影响到了。
项夏和她聊天,问她要请多少天假。
李诗雨便埋头不说话。只捡了一根枯树枝在地上不停地划拉。项夏一看,是今天她新教的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生字。
这孩子今天没去听课,但看得出来,这孩子在家里预习了。
项夏打量她,好像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正要开口,屋里这时响起李诗雨弟弟的哭声。
她妈妈高声喊她帮忙,李诗雨急忙扔了枯枝站了起来,往屋里跑。进进出出,来回几趟。
一刻钟后,她忙完,又在项夏对面坐了下来。
项夏才又张口问了她两句,屋里她妈妈又唤她,她便又往屋里跑。来来回回地跑。
项夏吐出一口浊气,周老师见怪不怪地拍了拍她的肩膀。
“项老师,对不住啊,家里没人,只有诗雨能使唤。”李诗雨的妈妈很是不好意思地隔着门窗说了句。
项夏挤了笑,回了她一句没事,便开始问起她新生的儿子。
李诗雨妈妈果然很是高兴,笑着说孩子长得多好多好,盼了几年才盼来这个儿子。言语中透着欢快。
项夏默了默。
又就怎么养儿子的话题跟她聊了好半天,李诗雨妈妈话题被她打开了,很是拉拉杂杂地说了好多。
项夏便得知了她婆家娘家的一些情况。在这大山里,她的娘家比李诗雨爸爸家条件差得太多了。
“要不是条件差,但凡有点嫁妆,也不会嫁在山里。”李诗雨妈妈悠悠说了这么一句,言语中颇为遗憾的样子。
项夏只笑着说:“李诗雨成绩很好。当了几年班长了,我看你们正厅里贴满了她的奖状。”
李诗雨妈妈默了默,在屋里笑着回道:“这孩子不像我们,她是个能读书的。她要不是读书好,她爸爸早就让她留在家里帮活了。”
项夏看了李诗雨一眼,见她抿紧了嘴。想了想,有些按捺不住,隔着一堵墙,问李诗雨妈妈:“那你还想李诗雨将来也像你一样吗?”
屋里半晌没有声音。
“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是寒门代价最小最有效的方式。”项夏忽然对着屋里说了这么一句。
说完她觉得有些不妥。她好像有些多管闲事了。可她又有些忍不住。
项夏有时候觉得她嘴有些欠。
周老师听她这么一说,忽然抬头定定地看了项夏一眼。
气氛有些尴尬,项夏便想离开。
临走时,屋里李妈妈却忽然出声:“项老师,我明天就让诗雨上学去。”
项夏扬了扬嘴角。
周老师启动了摩托车,项夏骑了上去,二人正要离开,就见李诗雨追了上来。
匆匆往项夏手里塞了两个煮熟的红薯:“项老师,你拿着在路上吃。我明天就上学去,今天,今天家里没人。”
项夏朝她点头,在她头上摸了一把。
走了老远,项夏回头,还看到李诗雨站在门口的山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