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判力
  • 郝延鹏
  • 1582字
  • 2022-10-24 15:50:29

设法勘破——他最在乎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德奥等同盟国与英法美等协约国之间的战争。当战事正值激烈之时,美国政治家、参议员胡佛,提醒了一位德国军官他完全忘记的事情,从而保全了比利时战时救灾委员会。

当时,由于德国被协约国的新闻传媒攻击得怒气冲天,因此准备把驻德国的“比利时战时救灾委员会”驱逐出境作为报复。这个委员会,正是美国参议员胡佛发起组织的。胡佛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从伦敦赶往德国去和军方谈判。

一位德国将军盛怒地告诉胡佛,委员会必须立即出境。并且说,胡佛的那些委员,是一群“协约国的间谍”。同时,他还对协约国报纸上对德国战略批评得“不公允”表示极大的愤慨。胡佛当时虽然辩解了一下,但丝毫不能打动这个军官。

在这个紧急关头,胡佛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很明确地对这位不可一世的将军指出,如果他真的实施自己的主张,那就是断绝了比利时的粮食供应,将来在历史上,他个人的名誉必然会因此而受损,难道他愿意被世人责骂为“一个民族的屠夫吗”?那位将军听了这些话以后一反常态,他并没有咆哮暴怒,他冷静地考虑了一下,让胡佛明天早上再来见他。

胡佛终于获得了谈判的胜利。比利时战时救灾委员会得以保存下来。

显而易见,那位将军把个人名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他“自尊心”的中心所在,也是他在生命中最珍惜的东西。然而,他显然没有将这最珍视的名誉与“比利时战时救灾委员会”联系在一起严肃地加以考虑。胡佛因为能够体察他人的内心偏好,所以就能够利用这一点来掌控这位将军的情绪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人的欲望各不相同,一般的欲望,如自尊心、食欲、性欲等,人人都有。但即使是这些共同的欲望,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也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侧重点。所以,一个同样的方法,应用在拥有同样欲望的两个人身上,不一定同样有效。

布伦克30岁就做了液体碳酸制造公司的经理,40岁以前就成为世界著名的矿务工程专家。他曾有趣地谈起他的经验:“你如果想用同样的方法来说服不同的人,使他们都喜欢某一种事物,那是绝对没有好结果的。人是生来就各不相同的,所以也必须分别地加以说服。对于甲适用的办法,对于乙也许就完全不适用了。所以,你必须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扳动哪一个开关,才能收到一发中的之效。”

为了说明这点,布伦克曾讲过一个雇主的故事,这人就是因为扳错了开关,以致错过了一个辅助他成就事业的好雇员。布伦克说:

“有一个青年职员,听说另有一家公司对他很青睐,希望他前去发展。可这位年轻人当时并没有另谋高就的意思。

他的老板也知道了这件事,他想笼络自己的员工,决定和他谈一谈,于是他说:“你在公司这些年,表现非常出色,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我会逐渐减轻你的工作负担,让你在工作之余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不料,年轻人听后心中很不舒服。他心想:我正是乘风破浪、拼搏向上的年纪,你让我逐渐安逸下来,这是什么意思?要制衡我的发展吗?好吧,就算你是为我好,但我也不想年纪轻轻就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这很危险!

权衡了一下,年轻人立即辞了职,去了那家青睐他的公司。”

其实,这位雇主有一点是没有猜错的——年轻人的确想留在他的公司,并且他的确并不希望老板一再增强自己的工作强度和难度,毕竟他也不是工作机器。但是,他完全扳错了开关,反而坏了事。

很显然,那个年轻人心中的愿景是——前程,是发展的机会。老板只要在问答之间,探听他的口气,便可知道他真正的欲望。而只要稍加鼓励,对他说几句“年轻人,再加把劲,你的前程未可限量”之类的话,便可以牢牢地笼住他,然后再逐步满足他便可。可是这位老板只猜中了开头,却猜错了结果,导致这场挽留人才的谈判以失败而告终,白白失去了一条臂膀。

这个事例也许独特了些,不过我们从中仍可得出这样一个教训:在与你的谈判对象交涉时,第一要做到的就是,考察他们真正的想法,尤其要设法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和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