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的来历

一、比玉皇大帝更高的“三清”

在神魔国中,玉皇大帝是当然的最高统治者。他高踞九重青霄之上,君临着所有神仙鬼怪,也君临着地上的苍生,连历代的帝王也只能匍匐在他的脚下,不敢稍有违抗—岔开一句,历史上只有两个帝王,敢于造上天的反。一个是殷商的帝王武乙,《史记·殷本纪》说:“帝武乙无道,为偶人(制个木头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叫个人代天神作赌博的对手),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后来这个狂而又妄的家伙终于被天雷打死,算是得到了报应。再有一个是战国时代的宋君偃,他自立为王,与齐、魏为敌国,“盛血以韦囊,悬而射之,命曰射天”。那结果也很惨,终于被齐、魏、楚的联军灭了他的国家,把他杀死了。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玉皇大帝的名堂,殷武乙和宋君偃只是同他想象中的天上至尊之神搏斗罢了。

玉皇大帝

中国在殷周之时,虽然也朦胧地认为天上会有个什么主宰,但是还没有玉皇大帝这个名称。《史记·天官书》是最早把天上星宿编为“星官序列”的一本书。此书把天北极的星称为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这个太一,便是天帝的别名。注引刘伯庄云:“太一,天神之最勇贵者也。”他是玉皇大帝的最早萌芽了。《天官书》有各种星官的名称,如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禄,以及五诸侯、五帝坐、执法、郎位、少微、羽林天军等等,说明在战国到汉初之间,把人间的官称移用到天上星宿,已经形成一个序列,而最尊的则称为“太一”,即中宫大帝。但这个中宫大帝只是一个名字,没有形象,也没有神话遗传,不过是占星家为了便于把天象和人事牵合起来才设置的,和后代的玉皇大帝具有神的一切特征不同。

四川青羊宫三清殿

不知读者有没有注意到,《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虽然都是极著名的神魔小说,两书都出现在明代,但是,《西游记》里屡次出现玉皇大帝的形象,而《封神演义》却相反,没有提到这个最高的天神主宰。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儿,到底其中藏有什么奥妙呢?

原来道教的最高位置称为“三清”,《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云:

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

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

玉清、上清、太清便是所谓“三清”。

同书又云:

三代天尊者,过去元始天尊,现在太上玉皇天尊,未来金阙玉晨天尊。然太上即是元始天尊弟子。

这些道士胡诌一气,连他们自己也弄不清楚什么叫“三清”。所以《封神演义》第七十七回出现了“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情节,说是老子为了战胜通天教主,把头上的鱼尾冠一推,顶上三道气出,现出三个道人来。这三个道人,一个叫上清,一个叫玉清,一个叫太清,但却是“一气所化”,构成假象,有形无实的东西,丝毫也不能伤害通天教主。

道士们弄不清什么东西是“三清”,倒是道学家朱熹把它说清楚了。在《朱子语类》卷一二五中,他的门徒记述他的话,说:

道家之学,出于老子。其所谓“三清”,盖仿释氏“三身”而为之尔。佛氏所谓“三身”:法身者,释迦之本性也;报身者,释迦之德业也;肉身者,释迦之真身,而实有之人也。今之宗其教者,遂分为三像而骈列之,则既失其旨矣。而道家之徒欲仿其所为,遂尊老子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僭逆,莫此为甚。且玉清元始天尊既非老子之法身,上清太上道君又非老子之报身,设有二像,又非与老子为一,而老子又自为上清太上老君,盖仿释氏之失而又失之者也。

东汉以后,三清便成为道教的崇拜对象

道家说的“三清”,确实胡诌得莫名其妙,既然老子是道家的祖师爷,为什么又把他放在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之下,改名太上老君呢?有一本叫《真灵位业图》的书,把元始天尊放在“上第一中位”,把太上道君放在“第二中位”,把太上老君放在“第四中位”(第三中位属于所谓太极金阙帝君,来路不明)。反正,弄得一塌糊涂。

白居易

道家也不是完全不提玉皇或玉帝,但是上述的《真灵位业图》把玉清三元宫右位第十一给了玉皇道君,把玉清右位第十九给了高上玉帝,地位是相当低微的。那么,《封神演义》不去提他,看来就颇有道理了。

不过,除开道士们的鬼话,中国老百姓却有自己一套看法。他们把周秦时代朝廷钦定祭祀的昊天上帝做了符合自己心意的改造,另造出个玉皇大帝来。这个玉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难以稽考,至迟在唐诗人韦应物诗中,已有“存道亡身一诫过,奏之玉皇乃升天”的句子;白居易《梦仙》诗又有“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安期羡门辈(都是仙人),列侍如公卿。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的记述。可知那时侯,玉皇大帝已经脱出“三清”的笼罩,独立自主成为天上众仙的首领了。

二、玉皇大帝是谁家的制品

《封神演义》不提玉皇大帝,干脆。但《西游记》写玉皇大帝却是颇有趣的。

他其实没有什么本事,既不能文,亦不能武,文章不曾写过一篇,小妖精也未擒拿一个。他却凭着地位,统辖着无数天兵天将,百洞神仙,什么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四海龙王,阴曹地府,土地城隍,以及托塔天王,哪吒太子,罗睺计都,六丁六甲,连同道士尊为“三清”的太上老君,全都在他管辖之下,都是他的不叛之臣。

他也没有先知先觉的灵气,连一个具有特异功能的凡夫俗子也不如。花果山出了个石猴,目运神光,直冲斗府,他不知道是什么回事。孙猴子闹了阴曹地府,抢了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冥司秦广王和东海龙王敖广上表告发,他才问:“这妖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颟顸得很。

他又是个毫无主见的人,遇事拿不出半点办法。当知道孙猴子闹了阴曹龙宫,只会问:“哪路神将下界收伏?”当听了太白金星提出招抚意见,便又改变主意。当弼马温一时怒发,反出天界,树起“齐天大圣”旗号,托塔天王出战不利,这大帝又派不出别的得力天将,又只好“依卿所奏”,照太白金星的主张,照封一个齐天大圣的官号,建起齐天大圣府邸,让猴子“在于天宫快乐”。

就是这样一个庸碌之徒,却统治天庭,安然做他的“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难怪孙猴子公然宣称“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了。

读者想必也能意识到,这庸才同人间的皇帝何其相似。历代以来,那些一从呱呱坠地便注定要坐上龙床,统治亿万生灵的东宫太子,有几个是有本事的?当他的父王一旦撒手归西,不管他是白痴,是精神病患者,还是天生暴徒,照样给臣下捧上九龙交椅,南面称孤。几千年来,这些人物多的是。除了本文开头提到的殷武乙和宋君偃,肯定是精神病之外,还有纣王乃是天生暴徒,汉惠帝是个弱智病人,晋惠帝是个白痴,还有东晋安帝德宗,“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辨也。凡所动止,皆非所出”,比之“何不食肉糜”的惠帝,还差得远,完全是个废物。至于色情狂像金朝的完颜亮,残暴如石虎这类魔鬼,更不止一两个而已。

照此看来,吴承恩笔下的玉皇,在老百姓眼中看来,还算是“仁德之君”,应该竭诚拥护的。吴承恩本人也是如此地想,当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要夺取玉皇宝座时,如来佛祖即说了下面这段话:

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

纣王杀人为乐,纵情酒色,终赴火而死于鹿台

这段话其实透出个古老道理,尽管玉帝无德无能,但上下尊卑却是早已定了的,任何人也无法抢夺。这是千古以来深入人心的命定论,谁也无可奈何。

那么,玉皇大帝是否真像佛祖所说,苦历一千七百五十劫才登上高位呢?按照宋代以后道家的说法,却又不完全如此。

有一本叫《圣纪》的道书说了下面这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家叫光严妙乐,国王名唤净德,皇后名唤宝月光。因为没有儿子,日夕不安。一日,国王下诏,召集所有道士,在所有宫殿中悬挂幢幡,广设供养,大作道场,日夜祈祷,请求上天诸方神圣赐予太子。如此闹了半年之久,毫无应验。忽一夜,月亮大放光明,皇后梦中看见一位老者,坐着五色龙车,打起明霞伞盖,身后一群真仙簇拥,来到皇后身旁。只见那老者手抱一个婴儿,遍身毛孔放出神光,照得宫殿一片明亮;又见百宝幢节浮空而来。皇后欢喜万分,跪地迎接,叩头恳求,愿得此子,继承王位。那老者便双手把婴儿交给皇后。皇后叩问老者姓名,才知他是太上道君。忽然一觉醒来,便觉有孕。一年之后,诞下一儿。出世之时,身放宝光,充满国中,更是色相妙好,聪明无比,能广行善事,国库中财宝,尽皆施舍贫苦之人,鳏寡孤独,皆得抚养。于是百姓讴歌,天下仰从。其后国王驾崩,太子继位,因要寻求仙道,便把皇位让与大臣,自己出家,于普明秀岩山中,修道功成,历八百劫,又与州人行药治病,拯救众生,再历八百劫,广行方便,演说灵章,敷扬神功,然后又过八百劫,再经历一次亡身殒命,施舍血肉,忍辱济世,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然后证金仙之位,号为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到了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真宗因天上神符下降,要为玉皇加上尊号;天禧元年,亲到太初殿,恭上“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王至尊玉皇大天帝”的名号,并撰联云:“符握昊天,罄覆载咸沾化育;帝临玉阙,统神人惠在钧陶。”

上面这段玉皇大帝出身传奇,明显可以看出是在宋真宗尊封玉皇之后,由一些只会装神弄鬼的道士捏造出来的。这些道士连说谎本事也低劣得很,只会从佛经里偷些残羹剩饭,什么“光严妙乐”“色相妙好”,什么“清净自然觉王如来”,都是原来佛教的货色。再说,宋真宗尊上玉皇称号是大中祥符七年(1014),不是天禧元年(1017),这些道士也弄错了。

玉皇大帝在这几百年间,就是通过人间皇帝的力量,成为主宰天上人间的特级权力之主的。不过,他毕竟高高在上,而又无所作为,因此老百姓对他总是敬而不亲,即使建了玉皇庙,去膜拜求福的也不多,反不如城隍、土地或关帝、北帝这些神灵,长年香火不绝。连吴承恩和许仲琳也瞧他不起,大抵也就是这个缘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