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物流基础:理论 案例 实训(微课版·第3版)
- 郭冬芬主编
- 7617字
- 2023-03-02 15:00:36
1.1 认识物流
人类社会有了商品交换,就有了物流活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是古人对于物流活动的诠释。物流学科从产生到现在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还是一门新兴学科。
1.1.1 什么是物流
1.物流的概念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21)对物流(logistics)的定义:“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使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进行实体流动的过程。”
什么是物流
【案例1.1】
快消品物流
我们在超市购物时,都见过摆放在货架上的零食好丽友派。那么有没有想过,一箱好丽友派自生产地移动到消费地,需要经历哪些物流环节呢?好丽友派的生产地位于河北廊坊,产品自廊坊工厂生产线下线之后,先进入廊坊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的成品仓库储存,然后根据好丽友区域经销商的订单,由廊坊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按订单要求从成品仓拣货出库,经长途干线运送到区域经销商的仓库;接下来再由区域经销商根据接到的各配送中心的订单,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到本区域的各个配送中心仓库;最后由配送中心仓库根据门店订单,配送到各家门店,全过程如图1-1所示。这中间包括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及信息处理等活动,这些活动需要统筹规划、紧密衔接,才能确保物流过程的高效运转和商品的准时送达。
图1-1 快消品物流
2.物流与流通的关系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多次提到加强物流基地建设、推动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等。那么,物流和流通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物流与流通的关系
首先来看什么是流通。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流通是由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从而产生了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后来,又出现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使得商品交换经常化,进而产生了货币,商品交换就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商品流通。
无论是物物交换还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本质都是产品从生产方向消费方的转移。我国经济学家孙冶方认为“流通是社会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所经过的全部过程”。可以说,流通是联结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纽带,在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中间包括所有权的转移和实物的转移,会产生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如图1-2所示。
图1-2 流通中的“四流”与生产活动、消费活动的关系
对“四流”的解释如下。
商流:指物品与其等价物的交换运动和物品所有权的转移运动,主要活动包括商务谈判、合同签订、买卖交易等。
物流: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主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
信息流:指信息的传递运动,主要活动包括订单、物料、客户等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等。
资金流:指随着物品及其所有权的转移而发生的资金往来,主要活动包括结算、支付等。
由此可见,物流和流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在于,物流伴随商品流通而产生,对流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高水平物流服务会极大地促进商品流通;其区别在于,物流实现的是商品的物理性位移,而流通则包括所有权的转移和实物的转移,会产生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流通将越来越活跃,而持续活跃的流通必然会带来物流需求的增长。作为与社会经济活动不可分割的服务业,物流行业将会长期处于快速发展的态势。
3.流通渠道的演变
【案例1.2】
惠氏奶粉的在线销售
惠氏是全球500强企业之一,惠氏奶粉受到众多中国消费者的喜爱。惠氏奶粉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采用的销售模式是传统的线下分销,消费者主要通过超市、门店等方式购买。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北京的一家分销商将其经营的惠氏奶粉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发现销量特别高。之后,惠氏奶粉厂家复制其模式,将惠氏奶粉所有系列都放到网上进行销售,取得了巨大成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商品流通渠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也给物流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流通过程和方式的不同,流通渠道可分为传统流通渠道和电子商务时代流通渠道两种形式。
(1)传统流通渠道:商品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通常需要经过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如图1-3所示。
图1-3 传统流通渠道
(2)电子商务时代流通渠道: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流通环节减少,流通范围扩大,流通成本大幅度降低。电子商务从最开始的C2C演变为现在的B2B、B2C、C2C、O2O等,从原来只有经销商、零售商把商品放到网上销售演变成如今所有的销售主体都可以把商品放到网上销售,形成多样化的流通模式。图1-4和图1-5分别为B2C和C2C电商流通渠道示意图。
图1-4 B2C电商流通渠道
图1-5 C2C电商流通渠道
在传统商业模式下,市场是有区域划分的,生产、供货、经销、批发和零售都是有计划的。商品以一定“批量”的形式沿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链条转移,物流管理相对简单。而在电商模式下,市场变得没有边界,市场需求动态变化,需求预测难度增大,商品通常以“单件”或“小批量”的形式借助“快递”从卖家到达消费者手中,物流管理的难度增加,市场对物流管理的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2 物流的功能
【案例1.3】
奥运物流的基本功能
奥运物流是举办奥运会所需的相关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与奥运会的组织准备、开幕举行和相关企业的营销活动全过程相伴随的奥运物流成为保障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之一。奥运物流涉及场馆建设材料、比赛器材、生活物资、奥运新闻器材的报关、报检、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仓储、运输、包装、装卸、配送等活动。
启示
现代物流具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一系列基本功能,并且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功能。
现代物流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要素。其中,运输和仓储属于核心功能要素,实现商品的空间转换和时间转换;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要素保障物流活动顺利进行。
1.运输
运输是指利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将货物从某一地点运送到另一地点的物流活动。运输是物流的主要活动之一,物流的很大一部分功能都是由运输来实现的。运输活动改变了货物的空间位置,因此,运输是增加物品空间价值最有效的途径。
2.仓储
仓储是指对货物进行存放、保护和管理。不管什么类型的货物,在加工生产、运输、消费等活动前后,都需要储存。仓储可以增加货物的时间价值,从而弥补供需之间的时间差异。仓储是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对于整个物流系统具有缓冲和调节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创造附加价值的功能。
3.装卸搬运
装卸是指依靠人力或者机械设备将货物装入运输设备或从运输设备上卸下的活动。搬运是指将货物从某一地点移动到另一地点的活动,相较于运输而言,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活动。通常,装卸和搬运密不可分,是相伴进行的。
4.包装
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为了尽心保护货物、使货物方便储存和运输、促进销售而采用的材料、容器及辅助物的总称;也指在采用材料、容器及辅助物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方法等操作活动。包装一般分为商业包装和运输包装两种。
5.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是货物从生产地到达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的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挂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也指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加工,使物品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因此,流通加工有效地完善了流通过程,是对流通过程起到补充、完善、增强作用的功能要素。
6.配送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将物品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由于配送直接面对消费者,最直接地反映了供应链的服务水平,所以,配送作为供应链的末端环节和市场营销的辅助手段,日益受到重视。
7.信息处理
物流信息在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物流信息是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如今的物流信息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来源多样化的特点。
1.1.3 物流的作用
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物流可以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
1.物流创造时间价值
物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
(1)缩短流通时间,创造价值
缩短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时间,可以降低物资损耗、提高物资的周转率、节约资金等,更高效地满足企业或个人需求。
【案例1.4】
高效物流降低成本
跨越速运是一家主营国内限时快递业务及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了缩短贸易周期,满足客户对高时效物流的需求,跨越速运依托公司自有的夜航全货机以及各机场的航空网络,在国内率先推出“跨省当天达”产品(最快8小时门到门送达)。跨越速运为唯品会提供区域分拨仓准时化(Just In Time,JIT)补货配送服务。借助跨越速运的高效物流配送,唯品会大大减少了区域分拨仓的库存时间,节省了库存成本,并保障了促销旺季的市场供应。
(2)弥补时间差异,创造价值
在现实社会中,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例如,粮食的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而人们对粮食的消费则是均匀地发生在每一天;秋天收获的葡萄,通过储存可以在春节期间上市销售。物流可以弥补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时间差异,从而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
(3)延长流通时间,创造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为延长商品的流通时间来创造价值的例子。例如,对普洱茶等商品实施存储活动,以增加它们的市场价格,就是通过物流有计划地增加供给和消费之间的时间差来创造商品价值的例子。
2.物流创造空间价值
由于社会分工细化,供给者和需求者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这就造成商品在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存在空间差。改变商品空间位置所创造的价值称作“空间价值”。物流创造空间价值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从集中生产空间流入分散需求空间创造价值
企业通过大规模集中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这样的效果是小范围的集中生产可以满足大面积的不同区域的需求,而物流就可以通过完成商品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位移来创造价值。空调、手机、药品等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都属于这一方式。
(2)从分散生产空间流入集中需求空间创造价值
由于商品的属性各不相同,部分商品只能分散生产。例如,蔬菜、水果是在全国各地种植生产的,需求却相对集中于大城市;汽车零配件的生产基地分布非常广,却多集中在一个汽车制造厂中进行装配,这也形成了分散生产和集中需求,物流便因此创造了空间价值。
(3)从甲地生产空间流入乙地需求空间创造价值
现代社会中,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等因素所导致的供应与需求的空间差比比皆是。例如,南方的荔枝、北方的红枣,其生产地和消费地经常不在同一地点,通过物流的调节便创造了价值。
1.1.4 物流的特征
随着物流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表现出许多新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化
社会分工导致专业化,导致物流专业的形成。物流专业化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物流管理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专业部门,独立存在并承担专门的职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的增加,可能会从企业中剥离出去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公司;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对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物流企业不断出现,它们提供各种不同的物流服务,并进一步演变成为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
2.系统化
物流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包含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子系统。整个物流系统的良好运转离不开各个子系统的协调配合,单个子系统的效益最大化并不能代表整个系统的效益最大化。因此,现代物流科学都是以整个物流系统的优化为研究对象的,目的就是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最大化。
3.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指将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物流标准化表现为基础编码标准化,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标准化,集装模数尺寸标准化,物流单据、票证的标准化,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化,等等。
4.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使得物流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而跨境电商的发展更是加速了物流国际化的进程。国际物流业务涉及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报关、报检、配送、流通加工等方面。
5.柔性化
随着市场变化的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正在逐步缩短,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已成为主流模式。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要求物流企业能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及时应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变化,满足“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消费需求。
6.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特征之一。物流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诸如条码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在物流中的广泛应用,对物流信息进行自动采集、传输、统计与分析,对订单、物料、库存、位置信息进行电子化管理。物流信息化可实现物流过程的透明化、物流管理的可视化。
7.智能化
智能化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更高层次的应用。现代化的物流中心中,有关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线的规划、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自动分拣系统的运行等问题都需要借助物流智能化去解决。
8.绿色化
物流绿色化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控制物流系统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或消除物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采用绿色能源运输车辆,降低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环保包装材料,避免过度包装等。另一方面,建立循环物流系统。例如,建立由废旧物品、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所形成的逆向物流系统,促进原材料副产品的再循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物品的再循环、资源垃圾的收集和再资源化等。
1.1.5 物流的分类
物流按照供应链环节、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从事物流活动的主体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按供应链环节分类
按供应链环节的不同,物流可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如图1-6所示。
图1-6 按供应链环节分类
(1)供应物流
供应物流是指为下游企业提供生产或经营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商品的物流活动。在生产领域,供应物流指因采购、供应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备品备件等物资而产生的物流;在流通领域,供应物流指在买卖双方的交易活动中,从买方角度出发的采购行为所产生的物流。
(2)生产物流
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及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称为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制作产品的工厂企业所特有的,它和生产流程同步。原材料、半成品等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加工点之间不停顿地移动、流转,形成生产物流。如果生产物流中断,生产过程也将随之中断。
(3)销售物流
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称为销售物流。销售物流,对于工厂而言,是指售出产品;对于流通领域而言,是指交易活动中,从卖方角度出发的交易行为中的物流。
(4)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是指物品从客户所在地向供应商所在地的实体流动过程。逆向物流有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两种。
①回收物流
回收物流是指退换货、返修商品、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需方返回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过程。再生产及流通活动中的一些资料是要回收并加以利用的,如作为包装容器的纸箱、塑料筐、酒瓶、集装笼、集装袋、集装箱等。
②废弃物物流
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别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无用的废弃物,如快递包装箱、胶带、开采矿山时产生的土石、炼钢生产中的钢渣、工业废水以及其他一些无用的垃圾等,如果不妥善处理,不但会失去再利用的价值,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2.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的不同,物流可分为区域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
(1)区域物流
区域物流有不同的划分原则,可以按行政区域划分,如华南区域物流、华北区域物流、华东区域物流等;按经济圈划分,如环渤海经济圈物流、长三角经济圈物流和珠三角经济圈物流等。区域物流系统对于提高该区域物流活动效率、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便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区域物流应根据区域特点,从本区域的利益出发组织物流活动。
(2)国内物流
国内物流是指在一个国家境内开展的物流活动。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纳入国家的总体规划。国家整体物流系统建设的内容如下: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铁路的建设,大型物流节点的配置等;制定各种交通政策法规,如铁路运输、海运、空运价格的确定,税收标准的确定等;与物流活动有关的各种设施、装置、机械的标准化;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引进,物流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等。
(3)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物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供应地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国内物流的扩展和延伸,是跨境物品的流通。
国际物流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国际物流在空间、时间和内容等范围上更为广泛。例如,消费者从亚马逊网站上可以选择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并由供方通过物流公司将商品运送到自己手上。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全球一体化,国家(或地区)与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国际、洲际的物资流通越来越发达,国际物流的研究也成为现代物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3.按从事物流活动的主体分类
按从事物流活动的主体的不同,物流可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
(1)第一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是指由物资提供者自己向物资需求者送货,以实现物资的空间位移。例如,制造企业自己拥有完善的运输、仓储等物流设施设备,由自己的物流队伍承担物流任务,实现自己商品的空间位移。
(2)第二方物流
第二方物流是指由物资需求者自己承担所需物资的物流任务,以实现物资的空间位移。例如,一些较大规模的商场自己拥有运输工具和储存商品的仓库,自己解决物资从供应地到商场的物流问题。
(3)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的专业物流公司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为其委托人提供部分或所有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也称为外包物流或合同制物流。
(4)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是供应链中的集成商,是专门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提供物流规划、咨询、解决方案的企业。第四方物流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为客户提供独特和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