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小康的故事: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与辩证
- 傅军
- 1102字
- 2023-04-20 17:49:37
1 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
——中国基层卫生体系[29]
一、引子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根据国际可比数据,当今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显著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接近发达国家。以2015年为例,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6.1岁;发达国家美国是78.69岁;在南亚,柬埔寨是68.7岁,尼泊尔是69.2岁;在非洲,埃塞俄比亚是64.8岁,尼日利亚是54.5岁;在西亚,巴基斯坦是66.4岁,土库曼斯坦是66.3岁;在中东,叙利亚是64.5岁。[30]
为什么中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远超其他发展中国家?
常规的说法是,从全球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相关性。这种说法似乎与中国的统计数据相吻合。确实,1978年中国人均GDP是156美元,到2018年达到9000多美元;与此相对,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不断提高(见图1)。
图1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国际比较
然而,如果我们再看得仔细一点,就会发现情况不那么简单了,一定还有别的因素在起作用。
1978年,中国人均GDP远低于非洲撒哈拉国家,但中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却远远超出这些国家,包括印度。那时,中国预期寿命就比印度高出约12岁,婴儿死亡率比印度低50%左右。令人费解的是,1978年以前,或更具体地说1965年到1978年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基本停滞,但是期间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却大幅提高:从1965年的49.5岁到1978年的65.8岁,提高了近33%。换言之,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从其较高的平均预期寿命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来看,中国人就已经“很”健康了,即以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较高的平均预期寿命。
在健康与财富之间,中国发展的路线似乎是先健康、后致富。这种先后顺序对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的目的具有深刻的意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曾说过,发展是为了扩大人们选择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选择是人们能够长寿且健康地活着。因此在他看来,健康是衡量发展最重要的维度之一,健康是在扩展人们真正的自由。[31]
话虽如此,但是问题来了,即在经济资源匮乏之日,中国是如何显著地改善国民健康状况,并为改革开放及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的?毕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其中健康和教育[32]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数十年间,在健康与财富良性互动方面,中国的业绩显著。在卫生领域,特别是在公共卫生领域,充满了外部性,因此离不开国家在其中的作用。在这方面,中国一定是做对了什么,这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为此,让我们回顾过去40多年及更长的历史,重走中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之路,去看看这个故事的主要角色——赤脚医生。在高峰时期,中国的赤脚医生多达150万人。随着光阴荏苒,历史变迁,今天的赤脚医生已经变为乡村医生,但是不论如何称呼,他们一直奋斗在中国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最基层,在覆盖中国人口80%(1978年)的广阔大地上,处处都留有他们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