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瓦曼为什么只要那么一点土地?

菲玻斯追逐达佛涅对应日出,恩底弥翁在拉特摩斯山酣睡对应日落,那么是否还有与日上中天相对应的神话? 有,其中之一就是瓦曼向国王要土地的古印度故事:侏儒瓦曼为了报复国王巴里对自己的鄙视,请求国王赏赐给他相当于侏儒三步之距的土地。获得同意之后,瓦曼立刻显现出毗湿奴的巨大身形,他第一步迈过大地,第二步穿越大气,第三步升上天空,在这个过程之中他将国王赶入了地狱,并在云端之上开始了自己的统治。

这个“三步走”的过程被爱德华·泰勒看成是对太阳升上天空的模仿,他在《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中说:

这大概就是关于太阳的神话,它作为一个小圆球在地平线上升起,然后扩展它的威力,达到全宇宙。因为瓦曼“侏儒”是毗湿奴的化身之一,而毗湿奴最初就是太阳。1

需要说明,毗湿奴只是太阳的诸多名号之一,不同位置、不同情况下的太阳在古代雅利安人那里有不同的称呼,它们还拥有相应的修饰语,而这些修饰语又会产生出新的形象。如果说行动的增多使故事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那么行动主体的增多则会使故事发生“分蘖”——单个故事摇身一变成为多个故事。

初民的叙事冲动之所以总是被头顶的太阳激发,原因应该很简单:划过天空的太阳是映入人类眼帘的宏伟景观,他们在阳光照耀下醒来,会很自然地把自己恢复活力归功于东方的光辉,并对太阳的升起发出由衷的赞美。当初民在朦胧的意识中把东西两个方向与“明/暗”“暖/冷”“生/死”等概念联系起来,用人称来称呼太阳并像太阳那样作息,他们也就开始了对太阳故事的讲述。

荣格和泰勒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过初民讲述太阳故事的动机。

荣格在《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一文中指出,他们并不在意寻求对日出日落的客观解释,“他的无意识心理有一股不可抑制的渴望,要把所有外在感觉经验同化为内在的心理事件。对原始人来讲,只见到日出和日落是不够的,这种外界的观察必须同时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就是说太阳运行的过程应当代表一位神或英雄的命运”。2

泰勒则说原始人和今人一样希望解释整个世界,“他们的解释变成带有人名和地名的故事形式,于是也就变成了完整的神话”。至于为什么他们的解释采用了拟人化的叙事形式,那是因为“对于原始哲学来说,它周围世界的现象,最好是由它里面所假设的、跟人的生活相似的自然生活和跟人类灵魂相似的自然神灵来解释,这样一来,太阳对原始哲学来说,就好像成了作为君主的个人,早晨它威风凛凛地在天空升起,夜晚就疲劳而忧伤地降落到地下世界”。3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万物有灵观的后世信奉者也能讲述出同样的神话来,因为后来人已经丧失了初民那种儿童般的好奇心与天真无邪的想象力。

点评:东升的太阳“威风凛凛”,西落的太阳“疲劳而忧伤”,泰勒所说的“原始哲学”也可以代表原始的叙事学。

1 爱德华·泰勒:《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73页。

2 荣格:《集体无意识的原型》,载荣格:《心理学与文学》,冯川、苏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第54页。

3 爱德华·泰勒:《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64-3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