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的感觉与消费物价指数不同
——通货膨胀敏感度

每当政府公布消费物价指数时,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感觉往往与消费物价指数不一样,而且更多时候是感觉这个数字低估了通货膨胀。

这有一些统计上的技术原因。一个是各种商品和劳务的加权数是根据整个社会的状况决定的。例如,文娱支出总体上并不大,假设加权数仅占2%。但你爱去卡拉OK,或从事健身等活动,这笔支出在你的支出中比例就大,即加权数大,所以当文娱活动价格上升幅度大时,对消费物价指数影响并不大,但对你的影响大,你就会感到自己的支出要大,从而认为消费物价指数低了。不同的人每种支出的加权数和统计机构根据整体状况确定的加权数不同。有这种感觉并不奇怪。

还有对各种商品与劳务价格的选取。一般国家统计物价指数是由调查员收集市场上所选商品与劳务的一般价格。但在现在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市场上并不一样。你在超市买的菜可能就会贵一点,你在农贸市场买的菜就会便宜一点。统计机构当然不会用高档超市的菜价,但也不会用农贸市场的价格,你总在高档超市买菜,当然会高于菜的一般价格水平。此外,你消费的商品与劳务和统计机构所选的不一样,价格也会有相当差别。比如,统计机构用的教育支出,应该是公立学校的学费和其他必要支出,但你的孩子上私立贵族学校,学费当然高,这种价格并不是统计机构用的教育支出的标准。如果你的孩子又上钢琴班,又上绘画班,还上英语班,这些支出都不在教育支出之内,你有消费物价指数高于你支出的感觉就正常了。

还应该指出,这种感觉还与你的收入密切相关。如果你的收入高,不会太在意物价上升多少,这就是你的物价指数感觉不敏感。但低收入家庭,几乎每月都是“月光族”,对于物价指数的感觉就十分敏感,公布的数字是消费物价指数上升2%,你就觉得自己的支出涨得多,绝不止2%。

这种对物价指数的感觉还有“传染性”。这就是说,你周围的朋友、邻居都在叫嚷物价上升太快了,你即使没有这种感觉,也会受影响觉得消费物价指数高于政府公布的。

各国人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相信本国政府公布的各种统计数字,包括消费物价指数。人们的心理是,总认为政府会夸大成绩,如GDP或人均收入,而缩小问题,以便得到支持能连选连任。无论政府是否这么做,公众都会想当然地这样认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相信政府的心态。这也是公众的“理性无知”,即使说不出统计数字假在哪里,也拿不出什么理由,但就这样认为。

有的政府也许会做一点儿假,但并不会太大。一般政府还是公布真实数字。由于以上原因,你也许会感到政府公布的消费物价指数低了。但不要太相信自己这种感觉。感觉毕竟不是事实。学者们在研究经济状况时还要以政府公布的数字为标准,我们要不断改进统计技术,使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但也要引导群众消除各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