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说过,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在以往的史书里,这些人物大致被分成好坏两类:英主与昏君,忠臣与奸宦,英雄与草莽……无论他们生前怎样地“大闹”,当他们不能开口说话时,历史往往给他们贴上“黑”“白”、“忠”“奸”、“雄”“懦”的标签,代代相传。似乎他们一生的所作所为,只这一两个字便足以囊括。
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往事的尘埃中,我们发现,历史是复杂的,人性是立体的,有光芒就有阴影。用“二分法”对待历史人物,很难做到全面、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事实上,在多数场合下,历史人物的好坏、忠奸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纵横交错,“黑”“白”纠缠,难分难解。在这方面,明朝中叶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严嵩与继任者徐阶,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样本。背负着“奸相”骂名的严嵩与有着“贤相”美誉的徐阶,他们的人生底色,远不是一个“奸”与“贤”可以概括的,却在世人的口口相传中,脸谱化地存在了几百年。
严嵩,字惟中,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人,是列入《明史·奸臣传》里的人物。《明史》由清朝官方修订,清朝的修史者认为,只有那些“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身阴贼”者,才会在史书中被冠以“奸臣”的恶名。“严嵩父子济恶,贪醟无厌”,故将其列入《奸臣传》。严嵩的恶名并不是清朝才有的,早在严嵩离开历史舞台不久,以他为主人公的故事和小说便在民间各种流传,又被改编成戏文搬上戏台。老百姓听着故事看着戏曲,严嵩的奸臣形象从明朝中期即已开始深入人心。
徐阶,字子升,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严嵩的政敌和继任者。为官期间斗倒严嵩,提拔海瑞,为张居正铺路,人们称赞他为“贤相”,有着“明朝头号政治家”的美誉。
然而仔细考察二人的为人行事,尤其是他们之间争权夺利、对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态度及处理政事与家事的原则,我们很难找出奸与贤之间的明显界限,且轻松分辨孰奸孰贤。
严嵩再奸,始终如一的是忠君思想;徐阶人称其贤,却有一味迎合皇帝、讨好严嵩的种种不堪行为。为了迷惑攀附严嵩,甚至不惜将家族迁往江西成为严嵩的老乡,将孙女许配给严嵩之孙,附籍联姻,几无人伦底线。更有甚者,解甲归田后放任子弟横行乡里,欺男霸女,家族拥有海量田产,数量远远超过严嵩(因徐阶得到善终,家产未遭官府清点,具体数字不明,各类史料说法不一:有说六万亩的,也有说十万亩、十八万亩,甚至二十四万亩的)。对比严嵩的两万七千多亩田地,徐氏虽有清廉之名,却无清廉之实。
嘉靖年间,内阁首辅的权力很大,争夺首辅之位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嘉靖帝刚登基的时候,杨廷和执政,独揽票拟之权。未几,张璁以大礼议倒阁,坐上了首辅的宝座。数年后,夏言攻击张璁,当上内阁首辅。好景不长,严嵩以河套事件构陷夏言,夏言惨遭弃市。嘉靖二十七年,严嵩成为内阁首辅,沿袭成例,独操相权。
嘉靖三十一年三月,徐阶以少保兼礼部尚书的身份进入内阁,参预机务。严嵩、徐阶之间开始了明争暗夺的政治斗争。双方棋逢对手,演了一出相爱相杀的好戏。一个聪明自负的皇帝,加上两个靠青词起家的官场高手,他们之间的博弈与反博弈,那是很精彩的一幕。
高手也是从新手练起的。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皇帝身边的股肱之臣,人生的第一步是如何开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