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台阁争论
- 汉帝刘协:穿越当天,董卓被杀
- Pat.Star
- 2768字
- 2023-09-10 18:43:17
“陛下,刚才北军中候进言说少府和大司农府拨发给北军的粮草、兵甲并未按时送达北军,根据了解说尚书台驳回了陛下的旨意!”侍中杨琦收到了宫外王斌传来的消息,便立刻回报给了皇帝。
昨日刘协从北军垒返回未央宫后,便令人到尚书台传旨要求少府和大司农府将北军所需的粮草、兵甲刀弓尽快配发齐全,以免耽误了训练。
听到杨琦的汇报,刘协也不意外,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因为昨日刘协也是在打听到王允那时在尚书台处理政务,特意选了那个时候去让人传的诏命,目的就是想让王允看到并驳回这道诏命。
刘协面露不悦,开口说道:“哼!这整顿北军之事,王司徒也同意的,今日为何又驳回了我的诏命?莫非欺我年幼耶?”
杨琦也不知道皇帝是真怒,还是假怒,但还是劝道:“陛下暂且息怒,既然如此,不如让王司徒前来宣室向陛下解释为何要这样做?”
“如今王司徒功劳甚大,怎能让他屈尊降贵来我这宣室呢?”刘协嘲讽说道,“摆驾,我要去尚书台!”
杨琦见皇帝如此表态,也不想触霉头,便立刻吩咐人前去准备车驾仪仗,前往尚书台。
殿外庑廊下,等候皇帝召唤的侍中和黄门侍郎们在听到殿内动静后面面相觑,刚刚皇帝还好端端的,为何突然发怒?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刘协在左顺的搀扶下走出了宣室殿,朝着车驾走去。
这一次刘协没有喊任何人陪同乘车,杨琦和其他侍臣只好登上后面的副车,随着皇帝赶往了尚书台!
马车内刘协正在闭目沉思,这时马车突然一顿,只听的奉车都尉刘璋开口说道:“启禀陛下,尚书台到了!”
刘协走下马车,望着眼前的宏伟的尚书台,并未下车,这边杨琦已经派人提前上去通知台中诸臣去了。
自朝廷迁到长安后,尚书台就被安排在了前汉时期的尚书台的旧址,尚书台的主官及六曹尚书平日里就在这里进行办公,批阅奏疏。
这两年来朝廷颁发诏令,处理政务皆是由此处发出,可谓是朝廷的权力中心。
王允作为前任尚书令、现任录尚书事,自然在台中权柄厚重,党羽众多,就算新任尚书令士孙瑞、尚书仆射杨瓒背后有皇帝的支持,有时也难以与王允抗衡,常常处在劣势一方。
尤其是近些时日,随着皇帝与王允的矛盾日益尖锐,尚书台的气氛愈发的阴沉紧张起来,其内部的诸官员也隐隐根据自己的出身、地籍划分成了两派。
当然还有一部分官员也没有资格参与尚书台及朝堂上的的争斗,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也甘愿随波逐流,那就是谁当权就听谁的,这也是许多背景不强中下层官员的心声。
“陛下驾临尚书台,台中诸臣出殿恭迎陛下!”
黄门侍郎钟繇的一句话顿时让本就忙碌的尚书台更加慌乱起来,知道王允从自己的阁室中出来喝止,诸臣才安静下来,跟随着王允出殿恭迎皇帝。
士孙瑞与杨瓒则一脸苦涩,在这尚书台王允仍然有着权威,这是他们两人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在不久前王允借口尚书台官员良莠不齐,且还有董卓余孽,再做了排查之后,黜落了不少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关西人。
刘协听到王允的小动作后倒是没有多大的反应,只要尚书台中有士孙瑞和杨瓒在,那么自己就仍有替他拟诏、发布诏命的人,至于其他具体的事务,由于当时没有批阅奏疏的权力,自然也不在意,。
如今刘协体会到了当时自己这一决定的苦果,没有具体的执行人员,那自己的诏命就即使用了玉玺,那也有可能出不了这尚书台。
殿外,众尚书、尚书郎在三位主官的带领下安照次序走了出来,只见数辆副车拱卫在天子御驾的四周,前后有羽林郎乘骑执戟,左右亦有护卫,凭借数百人组成车驾卤簿展现出的皇帝出行的威势让众人呼吸一滞。
王允、士孙瑞、杨瓒等人皆伏地稽首,山呼道:“臣等拜见陛下,愿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皇帝在左顺的搀扶下缓缓走出马车,点了点头,左顺会意喊道:“陛下有令,诸臣请起!”
随后刘协在众多剑戟士的拱卫下,只是在王允面前停了下,接着没有再看站在两旁的尚书台官员,而是拾级而上,径直走进了尚书台。
等诸臣进入殿内,只见皇帝踞坐在正中,本该属于尚书令的位置上,司徒兼录尚书事王允、尚书令士孙瑞与尚书仆射射杨瓒则已经站立在皇帝左右。
“士孙公,让各位尚书和尚书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处理手中的事务。”刘协看向尚书令是士孙瑞,开口吩咐道。
听到皇帝的安排,站在王允身后的尚书右丞赵戬正准备退下,却听到皇帝说道:“赵戬你留下!”
尚书右丞赵戬有些不明所以,看王允没有反应,便又回到了王允的身侧。
等四周没有其他人,刘协看向赵戬说道:“赵戬,朕昨日下诏要求少府和大司农府将北军所需的粮草、兵甲补齐,尚书台都已经拟好诏书,你身为尚书台掌钱谷财用库藏等事的尚书右丞为何不和少府田芬和大司农周忠执行朕的诏命?”
“回禀陛下,近年来三辅粮食歉收,百姓贫困,加之朝廷粮草不济,此时若是再去筹建北军,臣恐怕会给三辅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况且......”
赵戬抬头看了眼皇帝,继续说道:“况且长安三辅已有奋威将军和其麾下的数万兵马,完全可以保卫关中周全保全。臣愚钝,不知道陛下为何还要再去组建新的大军呢?”
听到赵戬的当面反驳,刘协不禁有些愤怒,但是还是忍而未发,冷冷说道:“如今西有羌乱,东有董贼余孽,三辅不时还有黄巾贼骚扰百姓,你觉得仅凭吕布手里的数万兵应付的来吗?更何况北军五校本就是禁军,护卫朕之完全。如今吕布在外征战,你觉得仅靠卫尉手里的千余卫兵护得了整个未央宫吗?”
赵戬性格刚正,而且自己打定的主意,也不会轻易改变,更何况这件事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
“回禀陛下,司徒王公奉诏录尚书事、总朝政,曾多次感叹民生艰难,朝廷没有足够的粮食接济百姓,时常为钱粮之事发愁,朝廷重臣况且如此,陛下整顿北军,又岂能不顾百姓之苦?”
一旁的尚书令士孙瑞呵斥道:“赵戬!身为臣子,怎可这样对陛下说话!”
“你这是在指责我是穷兵黩武,不顾黎民百姓的昏君?”刘协怒极发笑,指着赵戬说道:“北军不过五千余人,又能花费朝廷多少钱粮?车骑将军皇甫嵩在郿坞诛灭董卓余孽,缴获金银珠宝不计其数,积粮更是足够郿坞三十年使用,算下来也够朝廷使用三年的,怎么说不够用的呢?”
赵戬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开口说道:“如今董贼授首,朝廷上下百废待兴,而宫室、城墙处处也都要花钱修缮,更别说地方还要安抚流民返乡屯田,这些都是要花费大量钱财才能够解决的!再加上为了防止出现突发情况,朝廷更应该节省,以备不时之需。”
面对赵戬的油盐不进,刘协一时间也无可奈何,再加上一旁的王允还没出言,也不再纠结此事。
刘协也不再多费口舌,直接了当的问道:“好!好!好一个公忠体国!我现在再说一遍你到底奉不奉诏?”
“臣戬恕难从命!”
刘协听到赵戬依旧拒绝,也不再说话,脸色铁青,甩袖离开了尚书台。
跟随在皇帝身边侍臣,还有一些在外间侧耳倾听无心工作的尚书、尚书郎们见识到王允及赵戬如此强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公然对抗皇帝,显然丧失了臣子的本分,对王允等人不禁有些失望。
回到马车后,刘协赶紧双手搓了搓有些僵硬的双脸,然后露出了一丝笑意,自己的目的已经初步达成,接下来就等着刚才发生在尚书台的事情发酵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