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血细胞

1.红细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 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μm,由于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故光镜下可见其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无核。透射电镜下可见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充满血红蛋白(图4-16)。扫描电镜下,显示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结构(图4-17)。此形态使红细胞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而且细胞内任何一点距细胞表面都不超过0.85μm,非常有利于细胞内外气体的迅速交换。

img

图4-16 红细胞光镜像(Wright染色,油镜)

↑示红细胞 ▲示单核细胞

img

图4-17 血细胞扫描电镜像

L淋巴细胞 E红细胞 G有粒白细胞 M单核细胞 P血小板

未成熟的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入血,这些细胞的胞质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蓝色细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图4-18)。网织红细胞在成人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可达3%~6%。网织红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中后,经过1~3天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网织红细胞的计数降低表明骨髓造血障碍,贫血患者经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说明治疗有效。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衰老的红细胞被肝、脾、骨髓等处的巨噬细胞所吞噬。

img

图4-18 网织红细胞光镜像(煌焦油蓝染色,高倍)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临床上,若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称为贫血。红细胞膜上还有一种镶嵌蛋白具有抗原性,它决定了人的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对临床输血有重要意义,如输入血型不合可造成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为溶血hemolysis。

2.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为无色有核球形细胞,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根据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无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又根据其特殊颗粒的染色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三种;无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两种。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rophil 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光镜下,细胞直径10~12μm;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一般分2~5叶,叶间有细染色质丝相连,正常人以2~3叶居多,核分叶数目与细胞年龄成正比(图4-19、图4-20)。临床血涂片检查时,若杆状核或2叶核的中性粒细胞多,称为核左移,表明机体遭受严重的细菌感染。若4~5叶核的中性粒细胞增多,称为核右移,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胞质内可见大量细小的分布均匀的浅红色的特殊颗粒和少量浅紫色的嗜天青颗粒。电镜下,特殊颗粒数量多,较小,呈椭圆形或哑铃形,电子密度中等,内含吞噬素和溶菌酶等;嗜天青颗粒数量少,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电子密度较高,内含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和其他水解酶等(图4-21)。

img

图4-19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光镜像(Wright染色,油镜)

img

图4-20 中性粒细胞(分叶核)光镜像(Wright染色,油镜)

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主要吞噬细菌,细菌吞噬后被各种水解酶、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等杀死并分解。中性粒细胞在吞噬了一定数量的细菌后,自身也解体而死亡成为脓细胞。故在急性感染或炎症时,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会增高。

(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inophil 占白细胞总数的0.5%~3%。光镜下,细胞直径10~15μm;胞核多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橘红色嗜酸性颗粒(图4-22)。电镜下,嗜酸性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含颗粒状基质和方形或长方形晶体(图4-23)。颗粒内含有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和阳离子蛋白。

img

图4-21 中性粒细胞电镜像

img示嗜天青颗粒 img示特殊颗粒

img

图4-22 嗜酸性粒细胞光镜像(Wright染色,油镜)

img

图4-23 嗜酸性粒细胞电镜像

img示嗜酸性颗粒

嗜酸性粒细胞可被肥大细胞分泌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趋化,通过变形运动穿出血管壁后到达发生过敏反应的部位,释放组胺酶分解组胺,释放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其释放的阳离子蛋白,借助抗体对寄生虫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故机体患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可增多。

(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basophil 数量最少,占白细胞总数的0%~1%。光镜下,细胞直径10~12μm;核可分叶,也可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可见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蓝色嗜碱性颗粒,可将核掩盖(图4-24)。电镜下,嗜碱性颗粒为膜包颗粒,呈均匀状或螺旋状分布(图4-25)。颗粒内含组胺、肝素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细胞胞质内还含有白三烯。

嗜碱性粒细胞通过释放与肥大细胞相同的物质,引起过敏反应。其与肥大细胞共同来源于同一种造血祖细胞。

img

图4-24 嗜碱性粒细胞光镜像(Wright染色,油镜)

img

图4-25 嗜碱性粒细胞电镜像

img示嗜碱性颗粒

(4)单核细胞monocyte 体积最大,占白细胞总数的3%~8%。光镜下,细胞直径14~20μm;胞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折叠扭曲的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弱嗜碱性,呈灰蓝色,可见细小紫蓝色嗜天青颗粒。电镜下,胞质内溶酶体即嗜天青颗粒,含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溶菌酶等,胞质内还含有吞噬体或吞噬泡等(图4-26)。

img

图4-26 单核细胞电镜像

img示嗜天青颗粒

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性,通过变形运动穿出血管后到达结缔组织和其他组织中,转变为巨噬细胞等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某些感染如结核病单核细胞会增高。

(5)淋巴细胞lymphocyte 占白细胞总数的25%~30%。按细胞直径大小分为三种淋巴细胞。光镜下,小淋巴细胞直径6~8μm,中淋巴细胞直径9~12μm,大淋巴细胞直径13~20μm。小淋巴细胞胞核圆形,占细胞的大部分,其一侧常可见凹陷,染色深,染色质呈粗块状,胞质很少,呈蔚蓝色;中淋巴细胞和大淋巴细胞胞核则为椭圆形,着色较浅,胞质较多,含有少量的嗜天青颗粒(图4-27)。电镜下可见淋巴细胞胞质内大量游离核糖体、少量溶酶体等(图4-28)。

img

图4-27 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光镜像(Wright染色,油镜)

img示淋巴细胞 img示血小板

img

图4-28 淋巴细胞电镜像

N细胞核 Nu核仁 M线粒体

淋巴细胞还可根据发生来源、形态特点和免疫功能不同分为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三种。

淋巴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可被趋化到达结缔组织或淋巴组织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行使防御功能。

3.血小板blood platelet 是从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光镜下,直径2~4μm,呈双凸圆盘状,在血涂片上因受到玻璃的刺激伸出突起而形态不规则,常聚集成群,表面有完整的胞膜,无胞核,胞质中可见中央颗粒区granulomere和周边透明区hyalomere(图4-27)。电镜下,血小板膜表面有糖衣,可黏附血浆蛋白;无核;透明区可见微丝和微管、开放小管系统和致密小管系统;颗粒区内可见特殊颗粒、致密颗粒、糖原颗粒和少量溶酶体,颗粒内含多种与止血和凝血有关的物质,如血小板因子Ⅳ、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等(图4-29、图4-30)。

img

图4-29 血小板结构模式图

img

图4-30 血小板电镜像

血小板参与止血与凝血。在血管内皮破裂的时候,血小板通过黏附和聚集成团形成血栓,以及通过释放颗粒内容物来参与止血和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