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设计是第三种智慧和能力

“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小生产方式”不适应“大生产方式”而被催生出来的一种生产关系,它已经被证实为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技术潜能扩延、需求地域化、消费个性化的当今,设计本来应有的职责被严重歪曲了,人类未来生存方式的变革正在酝酿中。

面对中国特殊的栖息、交通、饮食、老龄化等生活方式的问题,我始终认为要应用“设计事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与创新实践。这种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也对所有新兴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设计事理学”强调在不同时间、环境、条件(外部因素)下,特定人(群)需求的满足受到目标系统的“限制”,研究“物”之外各种限制因素的过程,既是“目标系统”的定位,也是评价、选择、整合原理、材料、技术、结构、造型、产品等“内部因素”的依据,以此方法来创造“新”物种或服务系统。对“外部因素”的认识是对人类已有的产品或服务“目标系统”的修正或“革命”,这才是设计的本质,其目标是做“事”和解决问题,而非偏执于“物化”的产品设计。“设计事理学”对创新的评价标准就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哲理,即“适当”“适度”“适合”,而非对欲望和最优解的无限追求。

我从20世纪末就提倡“服务设计”是“事理学”最好的应用领域,是当代“社会设计”的必然方向。“服务设计”诠释了“设计”最根本的宗旨是“创造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共享、公平的生存方式”。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是一个不断调整经济、技术、商业、财富与伦理、道德、价值观的过程,服务设计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类占有物质、资源的欲望,而是服务于人类使用物品,解决生存、发展的潜在需求。这正是人类文明从“以人为本”迈向“以生态为本”价值观的变革。所以分享型的社会服务设计开启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