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庄道的义涵

老庄所倡导的“道”的哲学,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如下多层意涵:

(一)道为无限性之实存体

人在时空上是有限的存在,而道则是超越时空,具有永恒而普遍性的存在体(如《老子》二十五章说“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前者说道的永恒性,后者说道的普遍性),老子以“无”指称道体,这不仅形容道的无形无状,也为描述道的无限性。道、物关系,正如《庄子·秋水》所说:“道无终始,物有死生。”有限存在的个体生命如何通向无限性的宇宙生命(“道”),乃是庄子哲学所提示的重要课题。

(二)道为一切存在之大全

庄子说:“道通为一。”“一”即宇宙整体,一切存在之大全。宇宙是个有机的统一体,所谓“道通为一”,即视宇宙为无数个体生命关系之反映,而生命的每个方面在整体宇宙中都是彼此相互依存,相互汇通的。

(三)道为大化发育流行之过程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四十章)“道之动”意即道体是恒动的。“周行而不殆”(二十五章),即是进而说道的生生不息。在物的层次上,老子只说到“自化”,庄子则扩及“物化”(《知北游》)。他将道的创造功能称为“造化”(《大宗师》),谓:“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这是以达观的态度看待宇宙的大化流行。《齐物论》篇末说,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各种情景都是道的造化现象,而个体生命当随物因变而悠游一生(“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见《齐物论》、《寓言》)。

(四)道为万有生命的泉源

《老子》五十一章云“道生之,德畜之”,这是说万物由道所创生,道创生万物后,复内蕴于万物而成为其本性(“德”)。因着道的创造生命,所以庄子称它为“生生者”(《大宗师》),他称赞大道“覆载天地,刻雕众形”——各类品物万种风情,如此神奇地涌现于世,宇宙间宛如无尽藏的艺术宝库。

(五)道为主体精神所上达之最高境界

先秦诸子中,以无比开阔宏伟的视野建立其独特的人生观者,莫过于庄子。庄子继老子“玄同”境界之旨意,将形上之道作为提高人类精神生命及思想生命之最高指标,如庄子《齐物》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下》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此皆意指个体精神生命之层层提升、无限扩大而臻于“天地境界”。

(六)道蕴含天道与人道

老庄之道涵摄天人关系,故其道蕴含天道与人道。所谓“天道”即指天文现象运行的自然法则,所谓“人道”即指人间社会遵行的行为准则,老子将天道与人道尽皆纳入他哲学体系的道论中。老子是周室史官,观测天象为史官之职责,他从天文现象的观测中,建立他的天道观,其要者有二:一为视天、地、人为统一之整体;二为依循着盈虚转化、循环往复之法则而运行。老子观察到人间社会的不平不满——“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七十七章),因而他常推天道以明人事,而依托天道之“损有余而补不足”,以为人道之效法。庄子则将天人关系统而合之,视天地万物与人类社会为一统一之整体(如《德充符》:“物视其所一。”如《齐物论》:“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其天人合一思想[2],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大生命,而宇宙整体就是道,道亦即是宇宙大生命所散发的无尽藏的个体。故而老庄之道将天道与人道尽纳入其道论之中。

上述道之诸多义涵,(一)、(二)两者就道体而言,(三)、(四)两者就道用而言,最后两项属道论中言及天人关系及其所呈现之最高境界。在这道的诸多义涵中,简言之,道是形而上的终极的实体,也是一个无限流行展示的宇宙历程。人若能“以道观之”,则能从道的认识中不断地把自己修养到大我之境。诚如金岳霖先生所说:“道是哲学中最上的概念或最高的境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