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我走上伦敦牛津广场地铁站维多利亚线的南行站台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站台上只有另外两个通勤族,都是男性。两个人相距甚远。第一个人小心翼翼,还没走到登车处便停了下来,站在站台一半的位置;另一个人则站在隧道口附近,地铁列车就从那里钻出来。我站在两个人中间的位置——男人一般都这样,对这种安排,我自己也感到有些好笑。

听到列车驶来时,我向左扫了一眼,看到了隧道里的灯光和站在月台上的那个人。就在列车即将探出头之前,我又向右扫了一眼,看了看时间,我想知道是否能在维多利亚站转车。

突然,隧道里传来一阵尖锐刺耳的声音,我猛地摇晃了一下。我捂住耳朵,向后蹲下,那辆飞驰的地铁列车正试图紧急停车,轨道上火花四溅。它终于停了下来,只有2/3露出了隧道。这时突然安静得可怕。

“天哪,你看到了吗?看到了吗?”站在站台中间的那个男人喊道,“他跳下去了,他跳下去了!”

我朝左边望去。果然,紧挨隧道口站着的那个男人不见了,站台上只剩下我们两个人。

列车的门依然紧闭,把乘客关在了里面,又是一分钟左右的安静。

站台工作人员终于来了,可是,奇怪的是,他们完全忽视我和另外一个等车的人,就好像我们俩隐身了似的。没人跟我们说话,没人问我们任何问题。我们紧挨着在站台的椅子上坐了下来,默默地看着工作人员把乘客从车厢内疏散出来,引导他们走出地铁站。站台最终清空后,我们还在那儿坐着,刚刚发生的一切感觉那么奇怪。我们俩、一辆安静的列车、几名工作人员和一个人——或者一具尸体——躺在某段铁轨上。

接下来我和那个共同目击者聊了几句,我意识到这条线路现在关闭了,工作人员毫不理会我们的存在。我走出地铁站,跳上一辆出租车,完成我在维多利亚站的换乘,朝家里走去。

他为何要卧轨?他在逃避什么?他想做什么?

人们之所以自杀,一个最常见的原因便是企图逃避自己的感受和正在经历的事情,因为他们看不到积极可行的未来。奇怪的是,现在回想起来,当这件事故发生时,我完全理解他可能拥有的感受。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其实我们不可能知道他的动机。但在我生命中的那个特殊时期,我感觉被卡在那儿、困住了,我甚至希望整个世界都陷入混乱,这样我就不用面对或解决我当时经历的事情。我会在后面分享一些细节,但我的确理解为何那么多人想放弃,在我的一生中,这并非头一次。

我每天都感觉内心在被撕裂,想要逃离。不过,我并不是要轻生——我知道这会给别人造成多么可怕的创伤,所以从未视此为一种选择。我想逃离我的感受,这样我才能继续生活。

太多人都曾有过这种绝望的时刻,当然,在有些情况下,换个环境也许很合宜(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谈),但本书并不是要鼓励任何人逃避任何事情。归根结底,我并不相信我们能够逃避——不管去哪儿,我们都会把自己带上。本书尤其不是要鼓励任何人逃避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虽然很多人都尝试过,但我也不相信我们能做到这一点。

这本书谈的是如何躲避、解决和克服一些限制——抑或我们认为的限制——这样我们就能在当下自我感觉更好,能在生活中迈步向前。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会拥有新的机会、新的可能,事情就会发生变化,我们的感受也会不同。我们做出不同的选择,拥有不同的经历,并且倾向于做更多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满足、愉悦、奖赏和幸福的事情——这正是我希望你们通过阅读本书所体验到的。

在那天晚上的站台上,三个陌生人被扯到了一起:一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不为我所了解,还有一个——我——则决定再一次让生活恢复正常!

这并不容易,有时我不得不挖掘得很深,为此我利用了一些资源——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永远不需要用到它们。不过,由于多年来我曾不止一次到达边缘(比喻性的),我知道,无论这看起来有多难,总有一条回来的路,而且,总是值得这样做的。

我认为可能只有一个性格特点起了作用,我也鼓励你们在自己身上培养这个特点,那就是:坚持不懈。

坚持不懈也有助于我和客户打交道。在执业治疗师学院授课时,学员们曾观看我在课堂上做的现场演示,反复评论我这个特点,这时我才意识到:似乎在别人已经放弃或接受事物呈现给他们的表面价值之后很久,我还在挖掘,鼓励客户深入探究那些引起某个特定问题的想法,这样我们才能在根源上解决它们。深入、持久的改变往往需要耐心和不懈,还需要拒绝接受事物的表面价值。

“你能帮我找到这粒乐高积木吗?”几分钟前,当我正在打字时,我的小儿子问道。“我找不到了。”他说。

“是什么样的?”我问。他给我看了看图片,我装出认真看的样子,但它太小了,我根本看不清。“肯定在什么地方,你会有办法找到它的。再找找,换种方法。”我说。我急于继续干我的工作。他有点儿生我的气,可过了不一会儿,他就找到了那粒丢失的乐高积木。

“你会有办法的”是我经常向孩子们灌输的一句话,这句话能帮他们为自己的生活做准备。我之所以这样说,可能是因为我不得不经常这样对自己说,其次数之多,我都不想提。这句话也适用于你,无论你发现自己当下处于何种处境,总会有办法的。

我即将与你分享的方法基于我自己这些年来跟成千上万个客户打交道的经历,再加上上千小时对他人的教导,当然,还有这一路我不断克服自己性格弱点的一些体会。

早先,在我二十五六岁时,不知何故,我的生活突然乱套了(这一点我也会在后面展开)。那时我住在北伦敦的一个破旧公寓里,公寓下面是一家嘈杂的、臭烘烘的烤肉馆。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坐在地板上。“我该怎么办?”我双手抱着头,不知在对着谁说。就在这时,我听到脑海里有个声音在说:“了解一下催眠术!了解一下催眠术!”

于是我就去了解了。我曾在电视上看过一位催眠师的舞台表演,还在大学里参加过一次现场催眠表演,但随着我对催眠的治疗作用的了解不断加深,我开始对这个主题、对人类大脑的机制和做出改变的潜力着迷。我学习了催眠治疗和心理治疗,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程,阅读了我能找到的所有相关书籍(那时是黑暗时代,没有互联网),并最终开设了一家私人诊所,那时我才二十七岁。人们常常对我说,我这么年轻就这么做,是多么勇敢、有勇气,但根本不是这样的——我只是从来没想过我干不成!

催眠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临床催眠和催眠分析。临床催眠一般特别注重解决方案,其目标是利用催眠暗示将一个新想法引入你的大脑,帮你得到解决方案,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实施;催眠分析(亦称分析性催眠)则相反,它的目标是找出背后的原因。事实上,整个治疗界经常以这种方式对催眠疗法进行划分和细分,各派别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深信不疑,我认为这主要归因于他们在刚开始学习时接触到的是哪个分支。我很幸运地接触到了以解决方案为重点分析方法,所以我总是能看到每种方法的好处,并在适当的时候在它们之间切换,同时还能从一系列其他专业中汲取养分。

可是,我从未真正喜欢过治疗师、催眠师、人生教练或任何类似的称呼——实际上,我从不喜欢被贴标签,真的。一直以来,我最享受的是解决问题和谜题,所以如果你们力求改变或转变生活中的任何处境,我想鼓励你们把这些处境当成一个个要解开的谜题。

无论你身处何种困境、无论你想挣脱哪些限制,请相信,总会有办法的——我们只需要弄清楚是哪片拼图给你造成了当下的问题,然后让你的大脑开始在这个层面上运转。

我经常关注那些能扭转局面、克服困难或在奋斗中取得成功的人。我常对自己说:“嗯,如果他们能做到,那我也能。”反过来看,这一点也适用于你:如果我能做到——现在仍然如此——你也能。你们只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坚持下去,不要害怕要面对的一些事情。

任何人都能做到,对不对?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其他的事情都会自己解决。

我在本书中会经常提到催眠术,但这并不是一本讲催眠治疗的书。它讲的是如何帮助你改变人生,我有许多工具来帮助人们实现这一目标。但一定要记住重要的一点:给我们带来我们所追求的满足感的,并不是实现目标或克服困难本身。真正有意义的是我们在进行这样的尝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个人成长和转变。就连那个古老的“旅途与终点”的说法也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旅途中我们成了什么样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奖赏,这才是宝贝。

目标本身最终会失去光彩、不再新鲜,而我们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所成为的那个人却经久不衰。

在十七岁那年,我听了一场由企业家兼慈善家约翰·詹姆斯举办的讲座。他是我在布里斯托尔就读的那所学校的赞助人(这要感谢一个助学项目,否则我父母根本付不起学费)。一般听这类讲座时我都会打瞌睡,但这个讲座却很特别,给我留下了深刻、持久的印象。詹姆斯以一种极其谦逊、毫不张扬的态度说道:“我的人生目标一直是健康、富有、睿智——按照这个顺序。”

引起我注意的是“按照这个顺序”这句话。“健康是首要任务,”他解释说,“因为没有了健康,其他一切也就没什么意义了。”他接着说,财富可以让他享受生活,做善事,他宁愿既富有又愚蠢,也不愿意既睿智又贫穷,这话顿时令我笑逐颜开!睿智的确不错,但如果没有它,至少他还拥有健康,能享受生活,一路上还可以帮助别人。在我看来,这似乎是个值得追求的目标或理想,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些话和詹姆斯的声音令我终生难忘,每当我感到有点迷茫或对自己没有信心时,它们便会安慰我;当我需要有人从背后踢一脚时,它们便会激励我。

如果你正在阅读本书,就一定会有一个当下的目标,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你的目标极有可能是在生活中的某个领域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感受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取得某个对你具有某种意义的结果。

你会碰到一个问题——我称其为“表面症状”,你想用某种令你感觉更好的东西来改变、缓解、去除、取代这个问题。你想停止思考、感受、经历某件事,而去思考、感受、经历另一件事。

表面症状带给你的痛苦或不适将是你采取行动的动力;在解决这个表面症状过程中,你所成为的那个人将使你获得自由、让你更快乐。

大部分人都未能充分意识到我们每个人是在何种程度上与自己做斗争的。只有从意识和潜意识两个方面面对我们围绕某个特定问题产生的想法、感受和情绪,我们才能真正从当下所在之处抵达想要去的地方——并留在那里。如果不这样,任何想做出改变却不从这两个方面去面对问题的尝试、这些问题背后的任何情绪力量都将一直是暂时的,或者让我们产生一种在下行自动扶梯上向上跑的感觉。当我有一天夜里在伦敦地铁最长的一条自动扶梯上试着这样跑之后,我可以确凿无疑地告诉你们:这太累了。仅仅靠意志力和热情,我们可以跑很久,但很快我们就会发现,跑到最后,其实我们停了下来。我们最终累得筋疲力尽,又回到了位于最下面的起点,看上去离上面还很遥远。这种体验让我们感觉很沮丧,也很厌倦,这时我们可能会顶不住诱惑,会在一段时间内不想再去尝试。

听起来很熟悉吧?

考虑到这一点,本书并不想谈如何使你拥有更大的意志力和决心,以便能坚持不懈地在那个下行自动扶梯上跑下去,直到到达扶梯顶端(当然,如果能正确加以利用,意志力和决心也至关重要)。本书谈的更多的是:首先,这个扶梯为何是下行的,我们能做些什么来缓解、扭转这种影响,从而使其变成一个能更轻松地将我们带到想去的地方的扶梯。

例如,喷气摩托艇选手保罗·休伊特曾经来找我,告诉我他在表演某个技巧时遇到了困难,他想把这个技巧融入到他为一场即将到来的比赛开发出的一系列动作中。这个技巧需要他将自己那辆0.8升的喷气摩托艇转个180度急转弯,好让他有足够的动力让摩托艇垂直沉入水中,摩托艇的头部朝上。

当摩托艇下沉时,他想从坐着的地方一跃而起,这样他的手就能抓住摩托艇的头部,而他的脚则跳到手柄上,以便用脚操作油门。然后,当摩托艇在水下抵达最低点、他的脚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油门全速运转时,他想“猴跳”到船头,这样,当摩托艇加速并像火箭一样冲出水面时,保罗就能以倒立的姿势站在摩托艇的头部!

“我总是在关键时刻退缩。”他告诉我。我难以置信地望着他,很想知道这个非常讨人喜欢、温和的男人怎么能这么理智。

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下去并找出他在那个关键时刻究竟有什么恐惧时,我们发现了他身上的一种退缩模式在他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曾出现。在我们解决了这个恐惧问题后,保罗找到了一种新层面上的自信:他不仅在评委面前漂亮地完成了这个动作,而且这次出色的表现还使他在那个周末直接赢得了英国自由式喷气摩托艇冠军,而最后一轮比赛还未结束。这次恐惧的释放也对他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让他能以很多不同的方式迈步向前。现在,他正在帮助别人来做到这一点。

我们每个人可能并不需要在摩托艇上做倒立,但我们每天产生的那些想法、感受和情绪,以及当它们引发压力和焦虑而产生的那些个人的、情绪上的或习惯上的问题会使我们面临一些问题,致使我们退缩。有些问题很明显,而有些则微妙得多。当我们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会发现,往往会出现更多问题。

有些人觉得这没什么,会接受它,认为这就是问题本来的样子,生活本来就这样;有些人会从专业治疗师那里寻求帮助——我用这个词来涵盖那些各种形式的、有声或无声的治疗;还有些人则求助于大量的自救类图书。

对很多人来说,治疗大有裨益,令他们改头换面;但是对有些人来说,治疗耗时很长,取得的进展却微乎其微(如果有任何进展的话),在涉及的更深层次、更根深蒂固的问题时,尤其如此。很多进行了长期治疗后来到我这里的客户都告诉我:他们完全了解了自己的问题,但问题依然存在!

自救类图书信息含量大得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很能鼓舞人,让人改头换面。毫无疑问,这类图书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也曾帮助过无数人。但它们有时可能过于简单,而且听起来让人感觉个人发展易如反掌。

让我们面对现实吧:自救往往很难;治疗往往很难。本不应这样,但事实往往如此。不过,有一个解决办法,我们将在本书后面讨论。

这些年来,大多数找我来寻求帮助的人都让我给他们某样东西——更多自信、更多冷静、更多控制力、更多意志力、更多内心力量、更多决心——这样他们就能停止用从前的方式来思考、感受或表现,开始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思考、感受、表现。但我发现,若想长期帮助一个人,最有效的方式是先从他们那儿拿走某样东西——可能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一个无形的信念、一个自我设置的限制——然后让它被更积极的东西所取代。因此,本书要做的便是带你踏上一个直抵你的恐惧和限制核心的旅途,让你面对潜伏在那里的所有原始情绪,当你返回时,你会精神抖擞、面貌一新,最重要的是,你会得以释放。

每当我这样做或帮助客户这样做时,我就会看到那个人在成长,变得更充实,更像他们自己,更纯真、更真实、更自由。

其实,在大部分时间里,我做的主要是帮助人们解除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或者更确切地说,解除那些他们在应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收集到的带有局限性的想法或观念,这些想法和观念后来表现为障碍、挑战或不正常的态度和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曾被生活催眠。用催眠的那一套老话来说就是:生活将一些想法引入我们的头脑,我们当下会将这些想法作为真理来接受,并采取相应行动,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下意识的,这既可能给我们的行为、进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变化,也可能带来消极的变化。每当我们接受某个想法,认为它是“真理”,而并不对其进行必要的质疑或检验时,我们就可以说生活用一套自然催眠程序对我们进行了设定。

如果我们能好好地利用这种现象,让它为我们服务,它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增值。如果用它来对抗自己,就会出现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都未发现:尽管我们有意识地想得到某样东西,但却下意识地关注另一样东西。我们前面举的那个喷气摩托艇运动员的例子便属于这种情况:保罗很想完成那个技巧,但某个陈旧的想法却阻碍了他,直到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才得以完成那个动作。

正是这二者之间的冲突带来了问题,这一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内心有一些隐形的或未被质疑的想法。不过,利用自然出现的一些心理状态,我们可以开发出那些互相冲突的想法在其中运作的领域,并开始在成因层面进行更深入、更持久的改变。

在最近的一个培训课程上,我邀请了奥运会皮划艇铜牌得主伊恩·温尼来演示一项由ProBiometrics公司开发的新技术ProCVT,该技术利用对心率变化的极精确测量来确定迷走神经张力。他解释说,我们的心脏的自然速度是每分钟跳动110次左右,但迷走神经会对心脏进行制动,使其减慢到我们每日常见的速度,经测量,这个速度比较舒适。

然而,当遇到压力或危险、或需要额外能量时,迷走神经便松开制动。我们的心脏几乎在瞬间恢复到较高的心率,这比逐渐爬升要有效、高效得多。

同样,我把为人们解除催眠、松开他们的制动当成我的工作。我是一位解除催眠师,帮助人们松开各种心理、情绪和生理上的制动,我采用的方法往往是帮助他们了解那些曾把各种错误信念深深植入他们内心的令其情绪激烈的记忆或想法。

不过,在多年来观察到我的客户的身上无数次发生这种情况后,我逐渐意识到了另外一件事: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不断积累了一层层的怀疑和限制,隐藏在它们下面的是被我称为的“真正的你”,他在等待机会散发光彩。这个“真正的你”其实自我价值感很强,在这个世界上感觉很安全、有保障,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有被接纳感,有形成亲密关系的能力。

多年来,我也慢慢意识到:我们为缓解表面症状所做的每一次尝试,其实都是为了让我们离成为更真实的自己更进一步——或者让我们身份中的那一部分更多地浮现出来。

每当我们让自己从真实的自己的角度来处理事情,在某种意义上,生活就更美好,或越来越好;反之,生活就很糟糕,或越来越差。

但是,这里我需要明确一点,这并不是说只要把所有的“坏东西”清除掉就好了;通过对客户和我自己的观察,我注意到“坏东西”其实也很重要,也有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它使我们拥有了某种无法以其他途径获得的东西。虽然我们在经历它的时候感觉它像是一种限制,或是感觉很痛苦,但在克服它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机会成长,变成更丰富的人。

如果用等式来表示,那就是:

真正的你+克服局限=更丰富的你

这里的“更丰富的你”就是我所说的“你生来要成为的那个人”!

假如你在生活中未曾遇到那些让你成长并成为那个人的困难与限制,你就会是另一个样子。与其相比,你生来要成为的那个人是进化得更高级的你。

所以,如果当下有哪些领域让你感觉自己正在受困、挣扎、无法取得明显进展,请不要绝望。这些领域中的每一个都给了你非常实际的、将改变你的生活的成长机会,这个机会远远超越了那些促使你先去求助的表面症状。

并不是说这很容易,也不是说你可以自己来承担一切。近三十年来,我一直在利用催眠来探索人类大脑的机制,本书便是迄今为止对我在如何帮助人们方面学到的知识的总结。它将告诉你们,什么是你们自己可以做的,什么需要你从别处获得一定帮助及为何需要帮助——尽管不一定非要从一个收费的专业人士那里获得。

不过,本书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最大挑战便是如何将某次一对一亲密会谈中涉及的那些感人至深、令人洗心革面的体验——在这些会谈中,我带着客户踏上一次内心深处的旅途,剥落一层层的恐惧与局限,然后再将他们带回,此时他们已面貌一新、精神抖擞,对自己和生活都有了全新的看法——转化成为一套用于自救的练习。

因此,如果有时练习看起来很复杂,那不过是因为我们人类有把事情变复杂的倾向,设计这些练习的初衷便是消除这种复杂性。隐藏在这一切下面的答案一直都非常简单。

我知道你曾经历的苦难给你的生活带来了限制;我知道在你心里有个真正的你,他在等待被释放出来。如果我能帮你识别所有你一直装在心里的、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限制(无论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并在克服它们上面取得进展,我相信你能够,也一定会成为你生来要成为的那个人,并在生活中体验到极大的改善,得到更高层次的奖赏、幸福和个人满足感。

虽然我接受过催眠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培训,但我也涉足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神经语言程序学(NLP)、个人发展和大多数有可能帮助他人改变的教学领域。因此,我开发出了一套自己的体系——E.S.C.A.P.E.法,它将帮助你摆脱那些无法再为你服务的东西,让进化版的真实的你闪耀光彩。

如果你感觉现在就想进化到下一个层次的自我,那咱们就开始吧。不过,正如我一直教导我的学生的那样,“先设法理解,再设法解决,”否则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正试图解决的是正确的事情?所以,就让我们先细细打量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