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手术前后,医生没告诉你的那些事

第一节 手术前吃这些,给你的免疫力加满油

在门诊,来了一位老年病人,他的脸上棱角分明,喉结十分突出,若不是皮肤的颜色与骨头不同,我甚至会认为他的手只剩下骨头。他被确诊为食管癌,分期看起来也非常早,治愈的概率非常高,但是老人的情况明显和疾病的分期不匹配,因为这样早的分期通常不会导致恶液质,也就是体重急剧下降、低蛋白情况等。我询问了老人的情况才发现,原本就不胖,发现这个毛病之后又吓到了,茶饭不思,几个礼拜就又瘦了30斤。我建议老人做手术,家属听了我的分析之后非常高兴,立马问我今天能不能住院。我说不行,至少要2周。

家属听了之后,立马脸就耷拉下来,有些不高兴的样子。“这么久,病情该发展了吧,我们怕它(肿瘤)跑了……我们同乡的那个同时发现的,已经在别的医院住上院,明天就准备开刀了……”言语中甚至还流露出一种抗争,就是如果你不收我们,我们就去其他医生那里治。

我当然能够理解他们的疑虑,但为什么要等2周呢?短时间内瘦了30斤,现在做手术才要命呢!

很多医生看到一个能做手术的病人,特别是早期的病人,恨不得赶紧把病人按到病房去,抓紧在病人还没有了解到这个领域谁是最牛的专家之前,赶紧把手术给做了。手术多,自己的成长就会多,各方面的回报也会多。没有外科大夫会嫌要手术的病人多的,即便再知名的外科专家,听说哪个病人跑到其他医生那里去手术了,心里都会有些别扭。

对于手术指征,我有分寸,不乱来。这个病人瘦了30斤,这意味着什么呢?首先这个病人目前的免疫状态是不健全的,在人体分解代谢旺盛的时候,蛋白质会优先合成组成人体基本骨肉的原材料,那么人体的一些高级需求,例如,抵抗炎症反应的免疫球蛋白,让人体体态健美的肌肉里面的蛋白质,甚至是传宗接代需要的“弹药”都会出现“库存”紧张的状况。

科学家们做了一项研究,把身体处于重度营养不良状态下的病人(3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分为两组,一组直接做手术,另一组先输注营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手术,结果显示,进行营养补充的病人,手术前后的并发症降低了33%,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了22%。

食管癌的手术,需要把病变的食管大部分切除,并且把胃提到胸腔来进行吻合(切断一段管状脏器,再把两端接上的手术叫做吻合),大概有10%的概率会出现接上之后没有完全接上,消化液从洞口流出来的并发症,临床上叫作“瘘”,也就是消化液漏了!消化液会从这个瘘的孔洞里面,流到胸腔里面去。

什么样的病人更容易出现瘘呢?正是这些营养不良的病人。因为我们用针线把食管和胃缝在一起只是一个开始,并不代表成功。我们用线作为一个桥梁,目的是让两端的食管和胃黏膜向中间生长、爬行、对接,直到两端完完全全地长在一起,才算彻底的成功(见图2-1)。

图2-1 食管黏膜的生长模式

刚刚我们说过,严重营养不良的病人,一方面是局部的炎症反应没有充分的免疫球蛋白来清除,会导致感染的发生,让对接口无法生长;另一方面,人体在这个时候没法生产这些对维持基本生命“不重要”的白蛋白,导致这些“桥梁”因为没有“水泥”的支撑,很难愈合。

手术是破坏性的,因此在手术结束之后,几乎所有病人的白蛋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只要在正常值以上,基本就能够保证病人的生理需求,可如果手术前的储备就很少,那手术后剩余的白蛋白就更少了。因此对于体重快速下降的病人来说,通过一段时间的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手术准备加油,才能让手术的过程更平稳、更安全。我们做手术的目的,不是为了手术而手术,而是为了能够康复,更能够长期地活着。

后来的故事,完美之中还有一丝悲伤。完美的是,这个病人在2周的时间内胖了四五斤,这说明人体总体的状态在往积极的方向发展。之后我们给病人做了手术,手术出乎意料地成功,病人很快就拔管吃东西,出院了。悲伤的是,家属临走的时候告诉我,那个同乡的病人,现在还在住院,发烧,引流管里流着脓。

并不是只要做营养支持就一定不会出现瘘,这是我们为了减少瘘的概率而进行的努力。所以也不用想当然地认为,人家做手术不顺利,就一定是因为营养不够的缘故,毕竟手术的环节错综复杂,任何不完美都是正常的。所以,我不催病人手术,也不会因为病人催我就按照病人的节奏走,我会按部就班来。在手术之前,病人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给免疫力加满油,用最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手术,争取最好的结果。

这也是目前的ERAS理念。加速康复指的是我们用一些方法来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治疗,从而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例如,以前认为引流管要一周才能拔,现在我们通过丰富的经验和充分的证据发现,有些引流管我们两三天就可以拔掉,没有必要让病人遭罪那么久。

加速康复并不是早点“轰”病人出院,而是要在各个环节上让病人的创伤更快修复,营养,就是当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这一切也都遵循“哪里不足补哪里”的原则,如果病人压根就没有营养不良,为了补营养而胡吃海塞也是不对的。

补充营养很简单,就是好好吃饭。如果病人正常饮食的情况下,体重仍然不断往下掉,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药”的介入了。所谓药,正是医用的营养补剂。科学家发现,营养补剂除了在能量上有保证之外(后文会对吃不下饭补充营养的情况做更详细的叙述),如果在手术前后的营养液里面添加一些成分,例如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改造成“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液的话,对于减少术后的感染和并发症有很大的帮助。

谷氨酰胺:能够防止长期不进食情况下的肠黏膜萎缩,保持肠黏膜的屏障完整,让肠道内的细菌不能在有炎症的时候进入血管。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它是我们所谓的深海鱼油最喜欢标榜的成分。它的作用非常强大,简单来说,它像一剂润滑油,涂抹在我们的血管和组织液当中。当手术开始后,人体的炎症反应会非常重,所有的细胞似乎都在报警说,大事不好啦!快戒备!这种戒备虽然是好的,也能够让人体紧张起来不要懒惰,但是过度的炎症反应对于人体自身也是一种损害。这个时候,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让我们的炎症反应更温和一些。它既能发挥作用,又不会产生过多的不良影响。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手术前使劲喝深海鱼油、吃深海鱼就能抵抗炎症了。这些东西虽然都能发挥作用,但是本质上,营养本身发挥的作用才是基石,这些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手术之前,最好由医生对你进行营养评估,看看你是否属于营养不良。如果营养良好,那么手术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好好吃饭就可以了。别因为担心害怕癌症,从而茶饭不思,体重骤减。如果手术前重度营养不良需要营养支持,能经口进食的话,多吃一点饭是再好不过的了。

在营养液方面,如果没有明确的肝肾衰竭,可以用一些免疫加强型的营养液(如“瑞能”等)来口服。如果是食道癌或者存在消化道梗阻,根本无法进食的病人,可以用静脉的输液来增强营养。当然,我们后面还会详细论述,只要能吃得下去,就不要输液。

也建议病人在手术前多吃蔬菜和水果。水果中富含大量维生素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手术的出血,促进组织再生及伤口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当年哥伦布的水手之所以在海上得坏血病,并不是他们认为的“侵犯了海神”,而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而吃水果就可以很轻松地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生。

另外,绿叶蔬菜当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K,它也参与了人体的凝血过程,适当地补充也能够帮助人体促进凝血。此外,B族维生素缺乏时,会引起代谢障碍,伤口愈合和耐力均会受到影响。维生素A可促进组织再生,加速伤口愈合。

但是这些都只是科学的建议,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在手术前像点菜一样,说医生给我来一盘维生素A,再来三两维生素K。即使你吃一吨蔬菜,假设你忘记停服阿司匹林,又或者是血管没有结扎牢靠,出血也一样会发生。蔬菜水果是为了让你保持维生素均衡,正常排便,合理作息,同时也能平衡高蛋白饮食带来的身体负担——用咱们中国人老话说,就是“去火”。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营养补充,病人的体重降低的趋势终于被遏制了,也许还稍微胖了2斤,这就是最适合手术的状态。我们从来不需要病人恢复到多少体重才能手术,而是用体重大致衡量、判断病人的免疫力状态。

免疫力不是一朝一夕通过吃就可以吃好的,需要调整心态、健康饮食、积极运动,才能真正地给它加满油,让病人能够用最好的状态来面对人生中这一道严峻的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