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镇上理发
小时候,我们三兄弟的头,大都只去离家较近的周边宅村或大队部的理发店理。不过,也有例外的。
包家桥南堍东侧街面第一个店铺,是家国营的理发店。里面的理发师傅中,有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四十岁上下。呈现在顾客和大众面前的,永远是憨憨的、木木的表情和模样。我就曾多次毫无准备地被爷爷或父亲带过来,让这位“爷叔”操刀修理我头上又飘逸又枯黄的毛发。估计是大人们图省事,一次出马做两件事吧,去镇上买东西或喝茶、听书,顺便把自家小孩的头发给理了。毕竟去一趟镇上太远了,就为理发而去,有点犯不上。
——“一家”叫“一瓣”发音“噎瓣”。
——“毫无准备”发音“毫无诊备”,叫“好么搭搭”。
——“一次出马做两件事”叫“一事两顾档”发音“噎私两顾档”:一次性同时做两件不一样的事。这样的操作,倒是与如今的明星艺人们到处飞来飞去,赶多个同一时段的档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哦,哈哈。
——“顺便”叫“顺大便”发音“森大比”。
——“犯不上”叫“犯不着”发音“犯勿撒”、“搁不着”发音“搁勿撒”:没必要、不合算。
这位师傅每次给我搞的头型基本都是小平头甚至“和尚头”。于我而言,倒也无所谓,越短越好。小孩子嘛,讲啥形象,好歹理一次也要五分钱呢,少来一次就能省下五分哦。
——“和尚头”发音“悟桑豆”:留的头发特别短、近乎光头。
——“形象”叫“卖相”发音“码相”。在形容形象不佳时也可以说“油头水”发音“油豆思”等。
他的理发手艺咋样,没啥感觉,却唯独对他理发时嘴里一直喃喃自语、喋喋不休、废话很多印象深刻。
——“废话很多”叫“屁闲话侠多”发音“屁爱我侠嘟”。
据旁人暗暗透露,这位师傅战场上头部中过流弹,所以脑子有点不太灵活。最看得见的表现是,动作迟缓、没有互动,时时还自说自话、一个意思反复唠叨。即便如此,倒也没影响他实施理发的全套工序。
——“不太灵活”叫“不大灵光”发音“勿大灵光”。
——“自说自话”发音“私说私我”。
我踏上社会后,因为工作地离家有点远,去家周边的农村理发店反而不太方便。好不容易有公差到了镇上呢,也不太情愿再去包家桥的理发店了。缘由竟然是,每当一走进这家店,一看到这位“爷叔”,心里就会莫名生出一份不忍。不到这里理了吧,眼不见为净啊。
除了听不得这位明显木头木脑的大师傅的嘀嘀咕咕、唠唠叨叨,更对他因战争的洗礼而变得如此的迟缓、呆板、缺乏生气于心不忍。老爷叔可是个战场上下来的英雄啊,怎么还让他过得这般不安稳、不体面呀。唉,人世间没有仇恨、杀戮该多好!
于是,我就干脆沿老街再往北多走一段路。离“三里长街”终点不太远了的老街西侧,就有一家由一对打扮时髦、待客热情、手艺紧跟时代节拍的年轻夫妇新开的理发店。自从接受了他俩的“手上功夫”的“洗礼”后,别处的店也就少去了。
——“木头木脑”发音“冒豆冒脑”,还可以叫“耐拨弄冲”:呆头呆脑。
后来,我父亲开出理发店了,我们三兄弟就当仁不让地成了老爷子的免费“试验品”,别的啥店都不去了。反正免费的,不剃白不剃,哈哈。
今天,再踏上“三里长街”,不管你是“老字号”的,还是“新生代”的,两家理发店都不见了踪影。不知道那位老兵在哪安度晚年,不晓得那对夫妇还做不做这行当、把店搬去了哪里,心里挺想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