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工农路·石笋街

127

工农路·石笋街

离开包家桥,沿街直线向北,很快就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一条东西向的道路呈现在了脚下。

这条道叫“工农路”,是集镇中心区域最南面的一条东西贯通的道路。你可别小看它,在乡镇分设时,整个镇区几乎都属于镇的,唯有这条路的沿线却是乡的天下。这不,乡的广播站、文化站、影剧院、成人学校、派出所及老牌的乡办企业新场机械厂等等,都坐落或环绕着这条路。就连乡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也建在此路的边上。

1994年5月,新场镇、新场乡合并。凭着高大宽敞、像模像样的办公场所,新的“新场镇”的“中枢神经指挥部”就安在了这里。

假如你现在过来的话,已找不到“工农路”了,取而代之的是“石笋街”。这,自然归功于近几年的新场古镇再开发哦。好点子!把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道路、建筑、单位、品牌等等传承下去,不失为既实用、易记,又讨巧、持久。

其实,说穿了,只要能应时、有共识,改啥都行,就是今天改也不晚。你想啊,过了一百年,今天的新生事物不都是“百年老字号”了嘛。

这条路上仅有的一座桥,就在“三里长街”的西侧,桥下是一条中心镇区唯一的南北向河道。

站在桥上,望南,看北,小河两岸齐整挺拔的马头墙、“家门口的文物”马鞍水桥就会映入你的眼帘。随波荡漾的小木船已很难见到了,倒是零零星星、依河傍水居住着的百姓,蹲在自家从岸上一直伸入河里的水桥石上,弯着腰,低着头,在河里洗刷着什么。河面在小浪花的撒欢、荡漾下泛着粼粼光亮,颇为晃眼,很是惊艳。此情此景,妥妥的“小桥流水人家”呀。

——“小桥流水人家”发音“小轿流思宁嘎”。

我曾在家乡从事过青少年保护工作,主战场也在这条路上。期间,不仅得到了人事关系保留单位“新场乡中心校”陈凤炎校长、徐国敏书记、沈淑峰校长、胡瑞坤教导、朱永林老师等诸多教育界前辈及唐桥校全体同道的呵护、点拨外,更得到了政府分管领导张士民“爷叔”、周桂娟“娘娘”、王桂德助理、胡建国书记、张秋萍站长、沈怀龙校长、陆德福站长等诸位老师的一对一悉心带教。今天回想起来,仍是暖流翻涌。

——在新场当地原住民口中,“胡”和“吴”发音一样,均发音“武”。新场本地年长的原住民嘴里,“胡”和“吴”的发音其实分得很清楚的,“胡”还是发音“武”,“吴”就不发“吴”的音,而叫“嗯”音。到了今天,“吴”发音“嗯”,已基本没人叫了。

路的最西端,奉新路的西侧,坐落着新场地区最具规模的新艺影剧院,门口面东,豪华,气派。此地除了放电影,乡里所有的重大会议、大型集会、文艺演出也放在里面举行。我工作后结交的良师益友、人称“阿龙”的朱仁龙先生,平时负责电影预告、文艺演出的海报绘制,办公地点就在这里。

——“影剧院”发音“影甲悦”,还可以叫“剧场”发音“甲场”。

阿龙师傅书法、绘画、摄影样样拿得出手,人又非常的淳朴、谦虚、热情。我一有空,便会往影剧院二楼他的工作室跑,向他讨教些平常不轻易透露、外漏的从艺窍门和奥妙,嘻嘻。而龙哥呢,总是笑脸相迎、毫无架子、不厌“我”烦。大好人呐!

——“绘画”发音“围我”。

——“奥妙”叫“关子头”发音“关子豆”、“门槛”:技巧、关键。

——当地原住民口中,和“门槛”相关的,就数“门槛精”这个短语最耳熟能详、使用频率高了。“门槛精”在实际运用时有两个截然相反的意思,一指为人处事经验丰富、老到、马到成功,如“这个人做事情‘门槛精’的”;二指为人处事圆滑、市侩、不愿担责、不办实事,如“这个人做事情‘门槛精’啊,一到关键时候就看不到人了”。具体指啥意思,需要你在实际语境里加以体会和判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