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母亲

凡是世间做了母亲的女子,至少可以分成二类:一是母性掩蔽不了取悦男子的本能的女子,虽然生男育女,依旧卖弄风情,要博取丈夫的欢心;一是有了孩子之后什么都不理会的女子,她们觉得自己的使命与幸福,只在于抚育儿女,爱护儿女。

维克托·雨果的母亲便是这后一类的女子,不消说,这是一个贤母,可是她为了孩子,不知不觉地把丈夫的爱情牺牲了。

关于她的出身,我们知道得很少。索菲·特雷比谢于一七七二年生于法国西部海口南特(Nantes)。她的父亲从水手出身做到船长,在她十一岁上便死了,她的母亲却更早死三年,故她自幼即由姑母罗班(Robin)教养。姑母家道寒素,由此使她学得了俭省。姑母最爱读书观剧,使她感染了文学趣味。嫁给雨果将军的最初几年,可说是她一生最幸福的岁月,我们在上文已提及。但自一八〇三年起,丈夫便和她分居了,他亦难得有钱寄给她,只有在一八〇七到一八一二年中间,因为雨果将军在意大利西班牙很有权势,故陆续供给她相当的生活费。一八〇七年,她收到全年的费用三千法郎,一八〇八年增至四千法郎,一八一二年竟二千法郎。但一八〇五年时她每月只有一百五十法郎,一八一二年十月到一八一三年九月之间也只收到二千五百法郎,从此直到一八一八年分居诉讼结束时,她的生活费几乎是分文无着。但这最艰苦的几年,亦是她一生最快乐的几年。她自己操作,自己下厨房,省下钱来充两个小儿子的教育费。但她受着他们热烈的爱戴,弟兄俩早岁已露头角,使她感到安慰,感到骄傲。对于一个可怜的弃妇,还有比这更美满的幸福么!

她的性格,也许缺少柔性,夫妇间的不睦,也许并非全是将军的过错,也许她不是一个怎样的贤妻,但她整个心身都交给孩子了。从一八〇三年为了丈夫的前程单身到巴黎勾留了九个月回来以后,她从没有离开孩子。虽然经济很拮据,她可永远不让孩子短少什么,在巴黎所找的住处,总是为了他们的健康与快乐着想。

她是一个思想自由,意志坚强的女子,尽管温柔地爱着儿子,可亦保持着严厉的纪律。在可能范围内,她避免伤害儿童的本能与天性,她让他们尽量游戏,在田野中奔跑,或对着大自然出神。但她亦限制他们的自由,教他们整饬有序,教他们勤奋努力;不但要他们尊敬她,还要他们尊敬不在目前的父亲,这是有维克托兄弟俩写给将军的信可以证明的。她老早送他入学,维克托七岁时已能讲解拉丁诗人的名作。他十一二岁时,母亲让他随便看书,亦毫不加限制,她认为对于健全的人一切都是无害的。她每天和他们长时间的谈话,在谈话中她开发他们的智慧,磨炼他们的感觉。

不久,父母间的争执影响到儿童了。雨果将军以为他们站在母亲一边和他作对;为报复起见,他于一八一四年勒令把欧仁和维克托送入Decotte et Cordier寄宿舍,同时到路易中学(Lycée Louis le Grand)上课。他禁止两个儿子和母亲见面,把看护之责付托给一个不相干的姑母。母子间的信札,孩子的零用亦都经过她的手。这种行为自然使小弟兄俩非常愤懑,他们觉得这不但是桎梏他们,且是侮辱他们的母亲。他们偷偷和母亲见面,写信给父亲抗议,诉说姑母从中舞弊,吞没他们的零用钱。一八一八年分居诉讼的结果,把两个儿子的教养责任判给了母亲,恰巧他们的学业也修满了,便高高兴兴离开了寄宿舍重新回到慈母的怀抱里。维克托表面上是在大学法科注册,实际已开始过着著作家生活。雨果将军原要他进理科,进国立多艺学校(Ecole Polytechnique),维克托还是仗着母亲回护之力,方能实现他自己的愿望。

知子莫若母,她的目力毕竟不错。十五岁,维克托获得法兰西学院(Académie Française)的诗词奖;十七岁,又和于也纳创办了一种杂志,叫做Le Conservateur Littéraire; 一八二三年,二十一岁时,又加入Muse Française杂志社。未来的文坛已在此时奠下了最初的基础,因为缪塞,维尼,拉马丁辈都和这份杂志发生关系,虽然刊物存在的时候很短,无形中却已构成了坚固的文学集团(Cénacle)。

像这样的一位慈母,雨果自幼受着她的温柔的爱护,刚柔并济的教育,相依为命的直到成年,成名,自无怪这位诗人在一生永远纪念着她,屡次在诗歌中讴歌她,颂赞她,使她不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