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正常的,为何我有时觉得自己与他人不同呢

下面的五个方面对高度敏感者来说非常重要,需要高度敏感者理解并记住:

1. 过度刺激往往意味着过度兴奋。每一个人,不论其敏感与否,都会因过度刺激而变得过度兴奋。你在过度兴奋时整个人都会感到茫然、焦虑、身体无法运转和不协调、全身紧张且大脑疲惫。你也许会心跳加速、胃部不适、双手颤抖、呼吸短促,或者因心情激动而脸色潮红,或者因失望而双手冰凉。

2. 保持适度兴奋很重要。几乎所有人,无论是不是高度敏感者,都会在过度兴奋时表现更坏,感觉也更糟糕。过度兴奋的人往往抓不住事情的重点,说话毫无章法,更别说享受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当然,大家也不会喜欢过度低落,那会很无聊,而且你的表现也会与过度兴奋时的表现相差无几。从出生起人们就追求一个理想的兴奋状态,这种追求热烈而无休止,就像寻找空气、食物和水一样,常常是无意识的行为。大家以接收到的刺激程度或者给大脑输入的内容量为标准来评定兴奋状态。

3. 高度敏感者更易过度兴奋。在前言部分,我已经对“高度敏感”这一特质做出定义,即对外界刺激有更深刻的感知,因而更能察觉到细微之处。在一个高度刺激的环境中,如果我们高度敏感者能感知到他人无法注意到的刺激源,那也就是说,与非高度敏感者相比,我们可能会接收到更多信息,也就更易过度兴奋。而一旦情绪过度兴奋,我们与其他过度兴奋的人便别无二致了——表现更糟,感觉更坏。我们甚至“一定”会在上级看着我们的时候把工作搞砸,在第一场约会的开场说些愚蠢的话。这些刺激的“设置”也许会让一些平时看起来波澜不惊的非高度敏感者的情绪达到正常的兴奋水平,但我们高度敏感者则很容易兴奋过头,一不小心就超过了正常的兴奋状态。

由于我们更易过度兴奋,于是我们比旁人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压力下的“失败”,或者无法享受那些“预期”的快乐。这也就难怪我们开始变得不自信、不够“有趣”、对批评很敏感或者羞怯(第五章着重讨论了高度敏感者羞怯的缘起)。

不过有一点很重要。尽管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身边的人都欣赏这种随敏感而来的宝贵品质——比旁人更敏锐、更富有同情心、更具创造力、更有灵性,等等,但我们也必须接受那些无法避免的缺点,那就是更容易崩溃。没办法,捆绑销售。

4. 敏感不是我们文化所需的理想特质。正在看这本书的人之中,大部分人恰好生活在竞争激烈、技术发达、媒体-消费者导向型的文化中,而这种文化所带来的价值观在全球颇具影响力。现在,对我们来说,拥有处理高强度刺激的能力,远比获得细节感知能力更重要。

有的文化推崇“敏感”这一特质。就拿中国来说,有研究表明,在中国的小学生群体中,“敏感而安静”的孩子往往最受同龄人的尊重和喜欢,而在加拿大则恰恰相反。农耕时期的中国、日本、欧洲以及大部分生活在陆地上的国家都很需要对周围环境敏感的人,比如猎人、草药师和萨满巫医。而那些非常具有侵略性、扩张性且承受压力较大的国家,或者有很多外来移民的国家,则不需要国民反应那么敏锐,不屈不挠,甚至勇于冒险,这样才能让其长时间地工作、持续参加战争,等等。

5. 在恶劣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高度敏感者更易受到影响。经过一番研究我发现,在童年时期经历过精神创伤或者家庭不幸福的高度敏感者,与成长环境相对简单的高度敏感者相比,会更容易产生沮丧、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也会比那些有着相似经历的非高度敏感者更痛苦。这也是为什么高度敏感者常常觉得自己与他人不同的原因——他们始终陷在那些事情或者环境中不能自拔,而一般人早就让那些事情随风而去了。由于童年时期不幸福的经历会让高度敏感者在成年后更加痛苦,所以“敏感”这一特质便会渐渐与“焦虑”和“沮丧”结合在一起。不过成长环境简单的高度敏感者在心理上的痛苦并不会比常人多——有时甚至更少。(记住,这一点很重要。)沮丧和焦虑并不是高度敏感者的必备特质,而且这是可以被治愈的。虽然治愈工作不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但是第八章还是会为你的治愈过程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