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经》导读(下卷)
- 姜海军
- 2888字
- 2023-12-19 11:39:35
(三)《左传》与中华民族早期历史
《春秋》毕竟字数过少,很多记载过于简略,以至于很多情况下,我们如果不借助《左传》《公羊传》《穀梁传》,甚至不知道它到底在说什么,所以《春秋》三传尤其是《左传》,是理解《春秋》最重要的途径,另一方面,它们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而多样化的历史事实。
在《左传》中,我们可以清晰了解到周王室是如何一步步衰微的,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各国争霸及其战争的历史,也可以了解到春秋社会政治的发展与演变,知道它是如何一步步演变为战国的。其中也记载了大量的权力斗争的史实,比如《左传》文公元年记载:
初,楚子将以商臣为大子,访诸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齿未也。而又多爱,黜乃乱也。楚国之举,恒在少者。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弗听。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大子商臣。商臣闻之而未察,告其师潘崇曰:“若之何而察之?”潘崇曰:“享江芈而勿敬也。”从之。江羋怒曰:“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告潘崇曰:“信矣。”潘崇曰:“能事诸乎?”曰:“不能。”“能行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缢。谥之曰“灵”,不瞑;曰“成”,乃瞑。
《左传》记载楚成王时期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并没有通过长篇的叙事进行,而是通过君臣日常的交往来呈现,这一段中提到了楚成王,他本来也是一代雄主,在位四十多年了,后来将商臣立为太子,这遭到了楚国令尹子上的反对。子上认为,商臣这个人长得很奇怪,“蜂目而豺声,忍人也”,就是说,眼睛突出像蜜蜂,声音如同豺狼,这个人很凶残,不能立为太子。楚成王没有听子上的话。但是很快,又立了王子职为太子,并打算废黜商臣。商臣听到了消息,但还不确定,于是,他就问他的老师潘崇怎么办。他的老师说只要问问大王的妹妹江芈就可以知道了。于是商臣故意对江芈不恭敬,江芈就大骂他,说:贱人,看来大王废除你并立王子职是对的。于是,商臣就与潘崇发动政变,围攻楚成王。楚成王不能脱险,就请求商臣说,要吃个熊掌再死,企图拖延时间。但是商臣没有听他的。随后,楚成王自缢。商臣给他父亲一个谥号叫“灵”,但楚成王不瞑目,随后改为“成”,楚成王才闭上眼睛。
从上面的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左传》的叙事非常生动,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通过家庭内部的纷争说得非常清楚。同样,《左传》还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系列历史演变也都表达得非常清晰。比如过去我们一般将“三家分晋”(即晋国分为韩、赵、魏三家)与“田氏代齐”作为春秋演变为战国的重要标志,在先秦的史料中,别的文献对此事的记载非常少,《公羊传》《穀梁传》中甚至没有记载,我们今天只能通过《左传》才能获得对“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最原始而清晰的认识,其过程描述也非常生活化且自然得体。
《左传》中还记载了大量有关春秋时期人们价值信仰、思想观念的资料,表明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信仰已经多元化,即一方面继续奉行天命,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人事。《左传》记载了上百处人们通过占卜、预言、鬼怪、星占、做梦等形式来突显天命的存在,以此来决定战争、祭祀、婚嫁、立嗣、吉凶祸福等事情。比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秦晋殽之战之前的一件怪事: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世。在庚辰那一天,人们将要把他的灵柩停放在晋国的旧都曲沃那里,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就突然发出像牛叫一样的响声。卜筮官郭偃就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说:“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将会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国的国境,如果趁机攻打他们,必大获全胜。”后来,郭偃听到的“鬼话”一一应验,果然秦国军队想经过晋国偷袭郑国,于是晋国趁机派兵攻打,结果大胜,这就是春秋时期有名的秦晋殽之战。
《左传》所记载的各种传说故事、鬼神迷信、奇闻怪事,其目的是凸显天命,有学者研究说,《左传》为《春秋》作传,所记载的大量“怪力乱神”的事情,有悖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史学精神。其实不是这样的,孔子本身对天道鬼神也非常敬畏,所以“不语怪力乱神”,其实也是想让人们知道应该敬畏它们。《左传》之所以记载很多有关天道、鬼神、灾异、占卜、梦占等方面的史实,主要是想说明,天命虽然存在,但不是决定因素,人们只要修身明德,就可以改变天命。比如在《左传》中,有关梦境的描写多达二十多处,这些梦境多有应验,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占卜的一种,即梦占,如《左传》成公十年记载: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这个梦境说的是,晋景公曾经在鲁成公八年的时候冤杀了大夫赵同、赵括,事后一直内心觉得愧疚,进而做梦梦到了赵氏家族的祖先变成厉鬼,面目可憎,斥责他冤杀了赵氏的子孙。梦醒后,晋侯就让巫师给他解梦。巫师说,晋侯会活着,但却吃不到今年新收获的麦子了。于是,晋侯生病了,并从秦国寻找医生来治病,正在这个时候他又做梦了,梦到被杀的赵同、赵括变成疾病进入他的膏肓之间藏起来,并说这样医生就治不好晋侯了。秦国医生来了之后,果然说晋侯已经病入膏肓,无法医治了。到了新麦子收获时,晋侯把巫师也召来了,准备吃新麦子给巫师展示一下,并杀掉他。但是晋侯正准备吃的时候,肚子发胀,然后上厕所,不小心掉到茅坑里死了。由此应验了巫师解梦的预言。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左传》通过对梦占、怪力乱神的描述,突出了天命的客观存在,以期告诫不论是君王还是臣民,都要敬畏天命,都要遵守礼制,而不能为所欲为。
总而言之,《春秋》及其三传,尤其是《左传》,取材非常广泛,内容极为丰富,对二百五十多年间周王室的衰微、诸侯的争霸(涉及一百多个国家、上千个人物、一百次左右的战争,以及各国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典章制度的变革(记载了分封制、礼制、官制、兵制、田制、税制、刑罚、学制、婚姻制度等等),还有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民族关系(华夏民族与周边蛮夷戎狄之间的斗争与融合)、天命观念、仪礼规范、社会风俗、道德伦理、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上古三代的历史)、占卜算命、歌谣语言等等,都有记载与评论。可以说,《左传》拥有丰富、广博的史料,这对于我们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正如梁启超所评价的:“《左传》一书,内容极丰富,极复杂,作史料读之,可谓最有价值而且有趣味。在文献学上任何方面,皆可以于本书中得若干资料以为研究基础。”[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