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拒绝沟通的真正原因

叛逆期免不了妈妈的苦口婆心和儿子的沉默不语。儿子小时候总是叽叽喳喳、蹦蹦跳跳,遇到事情恨不得一股脑儿全讲给妈妈听。但现在他突然不再激动,也甚少言语。跟妈妈在一起时,他像一只紧闭的贝壳,肉都在肚子里,但就是不再让你看了。

为什么孩子会厌恶并逃避与妈妈的沟通呢?说得重一点儿,这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再跟妈妈沟通什么了——妈妈已经唠叨到了极致,儿子即使什么都不说,一天下来也够“听”一壶的了。

清晨一睁眼便是一阵数落:“这都几点了,还不起来?”紧接着是无限循环的催促:“去洗脸!”“书包收拾好了?”“别磨蹭了,快迟到了”……直到走出家门,儿子才能清静一会儿,但放学回家后面对的又是没完没了的唠叨:“作业做完了吗?”“校服随便一扔就行了?”“还看电视呢,关了它!”“怎么又发信息?给谁发的?”母子之间都不理解对方的“不容易”与“图什么”,只是母亲的无奈又多了不少。

妈妈们的苦衷是:“我不推他,他就不动啊。当妈妈的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吗?我忍不了啊!”

我也是男性,我实在不理解妈妈的这种“忍不了”。这种情绪就像一个年久失修的水龙头在肆意地释放它所有的积水。更可怕的是,她们会越说越生气,不停地添油加醋,到最后你会发现惹她们生气的已经不是最初那件事了。

我为大量的妈妈提供过教育咨询,她们中很多人对自己的过度唠叨和抱怨都是能自知的。但自知不一定能带来自制,怒火中烧时她们也只能说“我也不想,但就是忍不住啊”。

还有的妈妈认为这根本不可控:“这就跟走路外八字似的,我明明知道这是个毛病,也明白错在哪里,但就是改不了。”她们因为坚信“事已不在人为”,所以无奈任由自己的唠叨变成一种“顽疾”。

面对无法自省的妈妈,儿子也不愿再好好沟通了,便只得在不断的埋怨和催促中选择“沉默是金”。否则你说我一声,我呛你两句,争吵必定就会变成这个家的主旋律。

儿子沉默时的潜台词是:“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既然我们都不听对方的,不如就各让一步,都别说了。”无论妈妈是担心,还是好心,话说不到他心里,就都是白费心。且妈妈们切记,他早已厌烦了这种歇斯底里的苦心。

儿子不说话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男女思维模式的差异。女性参与讨论问题时,一般不会急于否定别人或强推自己的意见。她们总是耐心、温柔地承接对方的观点,用“就是啊”“没错”等短语来“顺接”对话。

有时说话的人明明逻辑混乱,只是在单纯地吹牛或发泄,她们也不介意,还能温文尔雅地一边说着顺接短语,比如“嗯嗯”“是的”,一边认真点头倾听。

但男性常见的思维和沟通模式是效率至上,以及有话直说,是一种“逆接”式的对话习惯。一旦发现说话的人前后矛盾、过度发散、逻辑混乱、证据不足,男性就会用“不对啊”“但是”等逆接短语打断对方。

小时候,儿子虽然对母亲的表达方式感到些许不适,但毕竟自己也没多厉害,所以只能忍着。但现在,他们已经形成了典型的男性思维,于是越发忍不下去了。

这只是男女差异,而非谁对谁错的问题。温柔耐心的沟通态度更可能是善良和优雅的具体表现,所以成熟男性并不会为此苦恼。但是,叛逆期的孩子还不成熟,看问题尚不全面,所以容易被当下的无奈和烦躁牵着鼻子走。他们或者选择大喝一声“烦不烦”,或者干脆装聋一了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