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睿成了扬州牧之后,每天便派人在合肥城城头上,对着袁术的大军,宣读天子的册封诏书,并且“劝”袁术早日幡然悔悟,撤出扬州。
袁术被曹操和林睿两人恶心得不行,又发起狠来,攻打了几次合肥城,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见自己实在啃不动这个合肥城,袁术索性撤军回了寿春城,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
林睿见袁术不接招,便又让诸葛亮琢磨出了一个办法。
诸葛亮让林睿上表朝廷,请求朝廷册封陈登的叔叔陈瑀为九江太守。
陈瑀,字公玮,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太尉陈球之子,陈珪的从弟,陈登的叔叔。
太尉陈球,将下邳陈氏带上了一个高峰,并以敢为天下表率,出头与宦官势力抗争,后来因谋诛宦官集团失败,被宦官害死。
作为家族有史以来最杰出者,深受士族、百姓敬戴的太尉陈球,无疑是上一代的家族领导者。
在他死后,留下儿子陈瑀、陈琮,另有陈球弟弟的儿子陈珪,及陈珪的陈登、陈应等至少四个儿子。
当然下邳陈氏家族人丁旺盛,或许还有陈牧等其他族人。
陈球的弟弟,成就要比陈球差得远。
就是因为伯父陈球两为三公,陈珪成为“公族子孙”,年轻时才有机会,在京城与袁术交游结交。
作为陈球儿子的陈瑀、陈琮,自然更不用说,在洛阳时与袁术等“公族子孙”关系也很不错。
从年龄上来说,陈珪比陈瑀大,是其堂兄。
陈球还在世时,陈瑀、陈珪都被举为孝廉,陈瑀做过管理洛阳市集的官员。
179年,陈瑀被征辟到太尉府,由于陈球之死,未上任,回到了下邳淮浦县老家。
陈珪也放弃了县令之职,回到了家乡。
陈氏兄弟在徐州蛰伏了整整十年。
189年,袁绍等士族诛杀宦官,董卓废少帝,立献帝,改元永汉元年。
为收买士族人心,为谋诛宦官的陈球平冤昭雪,重新起用其子侄。
拜陈瑀为议郎,不久就任命为扬州吴郡太守。
因董卓不得人心,陈瑀没去吴郡上任,仍旧留在下邳老家。
同样,被举为茂才的陈珪,也没去济北国上任。
下邳陈氏继续选择了蛰伏。
由于陈珪很优秀,在年轻时的发展看上去,与陈瑀算是比翼双飞,但还是有区别的。
陈珪的职务基本都在地方上,而陈瑀的发展走的是中央路线,亲疏有别。
即使陈球死后多年,董卓对他们的任用,仍有此区别。
他们外任的郡也是有档次区别的,吴郡是比济北国级别更高的大郡。
董卓更看重的是陈瑀!因为他是陈球的长子!董卓要收买的是敬戴陈球的士族。
袁术与袁绍兄弟翻脸,192年十二月,扬州刺史陈温死,二人对扬州的争夺展开了较量。
袁绍派他们的堂兄,山阳太守袁遗,前往赴任扬州刺史。
袁遗在路上被袁术派兵阻击败散,逃往沛国,准备投奔族兄袁忠,结果被手下乱兵所杀。
于是,193年,袁术用陈瑀为扬州刺史。
这一任命,对下邳陈氏意义非凡。
十三年磨一剑,下邳陈氏要将这么年来的卧薪尝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东西,要在这乱世中,为自己家族争取到一席之地。
淮南,是承载家族梦想,非常合适的地方!
袁术与陈珪年轻时便是老友,但他任命的扬州刺史,并不是陈珪,而是陈瑀。
这就充分说明了,陈瑀比陈珪更能代表下邳陈氏!
陈球是下邳陈氏的骄傲,士族百姓因为陈球,而拥戴下邳陈氏,陈球一脉就是下邳陈氏的活招牌,怎么可能就因为陈珪年长,就领导权旁落到陈珪一支呢?
可见,当时下邳陈氏的话事人,正是陈球的长子陈瑀,只是陈瑀这人太不争气了。
初平四年(193年)春,袁术引军进入兖州,曹操与袁绍引军合击,大破袁术军,袁术奔往九江寿春。
陈瑀当时在寿春,拒绝接纳袁术,袁术走入阴陵县,好言劝说陈瑀,陈瑀不知变通,而又胆怯,不敢立即攻击袁术。
袁术在淮北集结士兵攻向寿春,陈瑀害怕,让弟弟陈公琰去向袁术请和,袁术捉住陈公琰继续进兵,陈瑀逃回下邳。
袁术的大本营寿春城就在扬州九江郡,林睿上表袁术以前的部下及仇人陈瑀为九江郡太守,就是为了继续恶心袁术。
曹操看到林睿的这封奏书后,顿时乐坏了,他大手一挥,便同意了林睿的上表。
虽然林睿这封奏书,有和刘备仍然同穿一条裤子的嫌疑,但曹操觉得现在削弱袁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他还是同意了册封陈瑀为扬州九江郡太守。
天子的诏书很快就到了徐州下邳国,陈瑀接旨后却有些不高兴。
显然在他心里,还是有些惧怕袁术。
最后还是陈登将陈家的所有部曲都交给了陈瑀,还让刘备派遣太史慈,率领精兵护送陈瑀去九江郡上任,陈瑀觉得自己的生命安全能够得到保障,便勉强同意了前往九江郡。
刘备还派人送信给林睿,让他务必保证陈瑀的人生安全。
纪灵的大军现在下邳国与刘备作战,陈瑀自然是不敢直接从下邳国前往扬州九江郡的,他选择了先绕路去徐州广陵郡,与太史慈汇合后,再前往扬州九江郡上任。
身为九江郡太守,肯定需要一个城池作为固定的办公场所。
寿春城显然不能指望袁术自己让出来,而合肥城林睿也不能让给陈瑀,因为这座军事要塞,交到陈瑀这种怂货手中,林睿不放心。
根据斥候传来的消息,合肥城东边一百里的浚遒县城,守军只有两千余人,林睿便提前做出部署,等太史慈到来后,和他一起进攻浚遒县城。
太史慈在徐州广陵郡训练了一支三千人的精锐水军,此次护送陈瑀前来九江郡的,就是这支水军。
现在甘宁麾下有五千水军,太史慈有三千水军,糜家船队上的部曲,也有三千余人。
总数过万的水军,加上糜家资助的大小船只,整个长江在扬州的水域,可以说是任由他们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