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自文明诞生以来,婚姻就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可谓奥秘无穷,至于爱情、婚姻在社会生活中一直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传统宗法社会的政治模式是家国同构。以此为基础,家庭被誉为社会的细胞或基本组织,[1]它是一切社会关系出发的原点。《易》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2]按照传统意义的审视,婚姻为人伦之始:“人道所以有嫁娶何?以为情性之大,莫若男女。男女之交,人伦之始,莫若夫妇。”[3]吕思勉先生对此曾有精当的评论:“社会之组织,实源于家族,而家族之本,又由于男女之牉合也。欲知文化之源者,必不容不知婚制及族制审矣。”[4]按此理解,婚姻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它对个人、家族乃至国家的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林语堂先生曾感慨地说:“生命中没有什么像婚姻那样,能在生命机理和人类灵魂上烙下深深的印记。”[5]婚姻是如此重要,使它不得不成为中国人为数不多的人生要事之一。

在西力冲击下,中国社会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惨痛的教训,使觉悟的中国人开始寻找出路。正因为婚姻对中国人的文化意义重大,它顺理成章的成为近代先觉者反思国家、民族命运链条的起点,婚姻变革被赋予了“强国保种”的悲壮语境。时人曾痛言:“国民者,国家之一分子。个人者,社会之一阿屯,亦即一种族之一分子也。积民而成国,积个人而成种族,未有个人弱而种族强也,亦未有国民强而国家弱也。聚病疲乏之夫,不能传一良种;集柔弱之氓,不能立一霸国,其理然也。白种之日盛日强也,其原因何在乎?吾察之,吾熟察之,惟注重于男女之结婚,以及结婚后之交合耳。盖以结婚为对于国种最尊重之义务,以交合为对于国种最要大之事业,以生育对于国种最密接之关系。”[6]结婚承嗣的义务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下由家族转移到国家语境中,婚姻的目的主要是为民族培育良种、为国家培育健全国民,以摆脱国家积弱的状况,这成为清末婚姻变革的着眼点,并持续到民国初期。

近代中国人的思想在动荡的社会中不断深化。20世纪初,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觉者其关注点从对体质的关照逐步转向启发国民觉悟,[7]这一理念被五四时人所继承。鲁迅对此曾说:“若像动物一样地没有思想,再强壮的躯体,也没有用”,“保种”的意义被贬低。在以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新文化斗士看来,中国的自强之道就是迎接现代化的挑战而走上强国之路。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因此,改造人的精神素质,重塑国民的灵魂,便是开启我们民族现代化大门的钥匙,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知识者们找到的民族更新的突破点和生长点。

所谓人的现代化,在当时看来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独立人格的确立。陈独秀说:“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8]“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9]独立自主要求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要掌握主动,尽情的展现自己的个性,陈氏将其视为“吾人最后之觉悟”。在此基础上,胡适对个性主义做了最具代表性、最富影响力的诠释。他说:“发展个人的个性须有两个条件。第一,须使个人有自由意志。第二,须使个人担干系,负责任。”[10]个性主义理念提倡个体自由意志的表达,这给生活在家族制度中的青年送来了思想解放的春风,激励他们打破宗族束缚,勇于追求个性化的生活。

在个性主义的引领下,不少新青年试图挣脱宗法家庭的束缚,尝试自主择偶的新婚姻,组建新家庭。时人认为,个性主义与新婚姻、新家庭互为因果。个性主义追求造就了新家庭,新家庭随之成为个性主义培养的基地:“我们今后务要树立起个人造家国,非家国造个人,家国为个人而有,非个人为家国而有的观念,如果家国对于各个人只有损害而无利益,便该用了全力来把他打破,然后才有真正的革新可说。‘不全有,宁全无’,这是一切革新的根本精神,我们应该先从家庭做起。”[11]在时人的理解中,个人应摆脱一切束缚,实现人的独立和尊严。只有独立的个体才是构成国家的肌体或细胞。要做到这一切,首先应该从变革家庭做起,婚姻家庭变革被赋予了个性解放的意义。

传统宗法社会的婚姻基本不属于私事,[12]因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天为本,强调道德的绝对性、超越性和整体价值,[13]个体价值被漠视。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中,自由、平等理念提升了中国人对“人性”追求的觉悟,推动了伦理道德的近代转型。近代伦理道德以人为本,它凸显了道德的相对性、现实性和个体价值。从“天”到“人”的转变是中国伦理道德最大的变化。人本观念的确立,推动了近代中国婚姻从“包办”向“自主”的转变,从而确立了包括婚恋自由、社交公开、贞操平等理念在内的婚姻自由观。

近代婚姻文化的嬗变意味着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它推动了个性主义的确立,促进了人的精神解放。近代中国人的精神解放经历了两次飞跃:一为摆脱家族主义束缚,步入国民序列,个体的价值由家族转移到国家,但仍作为工具而存在;二为摆脱“工具属性”的束缚,实现“人”的觉醒,个体的价值就在于实现自我,展现个性。

婚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以此为观察基点,大凡文化的全部内容,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精神和民族性格等,都可以在婚姻形态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婚姻成为透视民族文化的窗口。纵观近代婚姻变动历程,婚姻的变革与近代社会变迁相始终,其变革的每一步都是中国人价值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梳理近代婚姻的变迁历程,可以清晰地把握两性伦理和婚姻功能的变化脉络。这些变化意味着两性的解放和个体自由度的提高,它使人的自由意志得到体现,个性得以彰显。自此人们开始追求有尊严的生活,这是近代国人幸福生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