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解读心脏病

1.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

(1)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

一般认为妊娠早期(5~8周)是胎儿心脏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原因很多,遗传因素仅占8%左右,而占92%的则为环境因素,如女性妊娠时服用药物、感染病毒、环境污染、射线辐射等都会使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尤其妊娠前3个月感染风疹病毒,会使孩子患上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急剧增加。

(2)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

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发生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分为不同类型,医学上分为非发绀型心脏病和发绀型心脏病。其中发绀型心脏病又分动脉导管未闭、心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狭窄等。临床上最常见的发绀型心脏病是发生于儿童身上的法洛四联症。

动脉导管未闭

在胎儿时,动脉导管是主动脉与肺动脉的联络管道,因为胎儿没有呼吸,胎盘的血流到右心房、右心室后到肺动脉,但不能进入肺,所以靠动脉导管将血液直接输送给主动脉,然后由主动脉供给全身。正常情况下,婴儿出生后不久,由于肺开始呼吸,肺循环建立,该导管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而开始闭锁,但如果没有闭锁,就称为动脉导管未闭。此时主动脉的压力高,血流方向与胎儿时期相反,主动脉的部分血液逆流入肺动脉。如果肺动脉的血压升高并超过主动脉的压力,则出现发绀。发绀仅出现在下半身。

心室间隔缺损

心室间隔缺损是指左右心室的间隔存在小孔,当心脏收缩时,血液就从压力高的左心室逆流入压力低的右心室。如缺损较大就会由于右心室长期负荷增大,在中年前后出现心力衰竭(心衰),严重者可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合并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肺动脉高压,故可出现发绀,到此时病情危重,已不能进行手术。

肺动脉狭窄

肺动脉狭窄是指肺动脉瓣口或肺动脉干及右心室流出道的狭窄。这会使右心室的血流不能充分地流入肺动脉内。该病早期一般没有自觉症状,多数患者是在听诊和心电图检查时才发现异常。

主动脉狭窄

主动脉狭窄是指主动脉干的某一个部分狭窄,造成狭窄以下的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导致这些区域肢体发育迟缓,并出现高血压。这种疾病必须通过手术才能治疗。

法洛四联症

法洛四联症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罹患此病的幼儿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颜面绯红、四肢末端发绀,哭闹时更为明显。手指、足趾端呈鼓锤样,发育迟缓,少许步行后因呼吸困难以及脑缺血而导致蹲坐,甚至出现昏厥。法洛四联症的病因比较复杂。首先表现为肺动脉狭窄,可以是肺动脉干狭小或瓣口及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大动脉的位置与正常的不同,开口位于左右心室,成为主动骑跨,心室间隔有较大的缺损。由于血液不能充分地通过肺动脉进入肺进行氧合,所以大部分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经室缺口进入主动脉,然后流遍全身,因此造成全身组织器官缺氧。

2.后天性心脏病

后天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疾病、心脏肿瘤、高原性心脏病、心脏神经症、甲亢性心脏病等,由各种后天因素所致。

(1)后天性心脏病的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后天性心脏病。此外,营养不良、创伤性失血、贫血、心肌疾病、中毒性疾病、胶原性疾病等原因都可能引起心功能不良。

(2)后天性心脏病的种类

后天性心脏病是指人出生后罹患的心脏病,根据症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热引起的慢性心瓣膜病变。风湿热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是人体对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病症状之一。

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胸、肺及支气管病变而继发的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以右心室肥大为特点的心脏病。多数肺心病是从慢性气管炎并发肺气肿发展而来的。肺心病尤其多于冬春季节并发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

心肌炎

心肌炎泛指心肌中部分或广泛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常见的病因除风湿热之外,还有各种微生物病毒感染,可以是微生物直接侵犯,也可以是其毒素损害心肌。近年来特别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且短暂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以阵发性胸前区压榨性闷痛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发病原因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泵出充分的血液以满足身体的需要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许多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都可引起心力衰竭。心脏以外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亦可引起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发血管腔内形成血栓、出血或动脉持续性痉挛,使管腔完全闭塞,血流中断。临床表现为较久的剧烈胸骨后疼痛、心肌酶活力增高以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

(3)后天性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心脏病患者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些症状是其他疾病也会出现的,有些则是心脏病特有的。有些症状可能在心脏病早期就已出现,有些则在患者病入膏肓时才显现。因此,对于这些症状,心脏病患者和健康人群都要有所了解,以做到有病治病、无病预防。

胸前疼痛

造成胸前疼痛的原因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即冠状动脉发生阻塞或硬化,以致无法输送足够的血液到心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和疼痛。这种疼痛在医学上称为“心绞痛”。

心悸

心悸是心脏搏动的不适感觉,由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或高动力性循环所引起。出现心悸的原因有很多,患有心脏病、吸烟喝酒、误服药物等都可能引起心悸。如果发现自己出现心悸症状,建议去医院进行检查,找出原因,对症治疗。

呼吸困难

心脏病所造成的呼吸困难或气喘常在运动之后发生,有些较严重的患者可能在夜间出现此种症状。生理学家认为,这种心脏病气喘发作可能是白天留积在下肢的液体,在夜间因为患者平躺而流到肺部,从而压迫肺部的缘故。一旦出现此种症状,可采用半坐半躺或端坐的姿势减轻症状。

咳嗽与咯血

心脏病所造成的咳嗽,起初是不带痰的干咳,渐渐会有痰出现,严重的还会带有血丝,称为咯血。但并不只有心脏病才会出现咯血现象,其他疾病,如高血压也会出现此种症状。因此,针对咯血,最重要的是查出病因,对症治疗。

(4)诱发后天性心脏病的因素

许多人只有在患上心脏病之后,才会去探究自己为什么会得心脏病,此时为时已晚。因此,适当了解一些心脏病的致病原因,对有效地预防、治疗心脏病有重要意义。常见的诱发心脏病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遗传因素

冠心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双亲中有一人患冠心病,其子女患冠心病的概率会高出双亲正常者2倍;如果双亲都患有冠心病,其子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5倍;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其发病率比正常人高2~4倍。

环境因素

受寒是引发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寒冷诱发冠心病的原因如下:

①寒冷可直接刺激体表小血管,引起血管收缩,增加心脏的负担。

②寒冷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痉挛状态下的冠状动脉无法给心肌提供足够的血液。

③受寒冷刺激的血管发生收缩、痉挛,可使血液周围阻力增加,血压上升,增加心肌耗氧量。

精神因素

对于这个因素,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冠心病与性格、精神因素的关系不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性格易紧张及遇事易兴奋者,其冠心病的发病率比遇事不慌不忙者要高出6倍。调查表明,从事脑力劳动、长期精神紧张者易得此病。

年龄因素

在我国,冠心病患者以40岁以上的为多。中医学认为“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大致以40岁为分界线,40岁以后,人体功能开始明显下降,因此,中老年人为冠心病好发人群。

3.心脏病的主要类型

(1)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症状表现

没有症状。这类患者没有什么临床症状,只是在做心电图检查时,发现有异常的改变,因此又称为“隐性冠心病”。医学统计资料表明,各种心脏病是造成老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而其中隐性冠心病在心脏病猝死的病因中占据首位。

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劳累、激动引发心肌暂时缺血,引起心前部或胸骨后剧烈疼痛,感觉呼吸困难、胸口憋闷。

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溃、出血、水肿、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持久痉挛,造成冠状动脉完全堵塞,致使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心肌长时间严重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从而引起了剧烈的心绞痛症状,以及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改变,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心肌缺血。某些冠心病患者有时心肌缺血却无心绞痛等症状,可能是因为缺血时间短、程度轻、范围小。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往往由于心肌长期的慢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心肌萎缩、心脏扩大,终致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致病原因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家族史、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缺乏运动等。

急救方法

①如果冠心病患者在家中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绞痛发作,则应立即使之平卧,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如果症状已缓解,须平卧1小时方可下床。

②如果患者病情较严重,胸痛不解,而且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可能不是一般的心绞痛发作,恐怕是发生心肌梗死了。此时要将亚硝酸异戊酯用手帕包好,将其折断,移至患者鼻部2.5厘米左右,使其吸入气体。如果患者情绪紧张,可口服1片地西泮。同时要立即联系急救中心,不可随意搬动患者。

③如果患者在心绞痛时又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可在含服硝酸甘油片的基础上加服1~2片普尼拉明(乳酸心可定)片。

(2)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胸、肺及支气管病变而继发的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以右心室肥大为特点的一种心脏病。大多数肺心病是从慢性气管炎并发肺气肿发展而来的,少部分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有关。肺源性心脏病并不是季节性发作,而是常年存在的,尤其多于冬春季节并发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

症状表现

①功能代偿期。患者都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病史,逐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体检时有明显肺气肿表现,包括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度清音、肝浊音上界下降、心浊音界缩小甚至消失。听诊呼吸音低,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轻,有时只能在剑突下处听到。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上腹部剑突下有明显心脏搏动,是病变累及心脏的主要表现。颈静脉可有轻度怒张,但静脉压并不明显增高。

②功能失代偿期。肺组织损害严重引起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第一,呼吸衰竭。缺氧早期主要表现为头晕、心悸和胸闷等,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各种精神、神经障碍症状,称为肺性脑病,表现为头痛、头涨、烦躁不安、语言障碍,并有幻觉、精神错乱、抽搐或震颤等。第二,心力衰竭。多发生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因此常伴有呼吸衰竭,患者出现气喘、心悸、少尿、发绀加重、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右心衰竭症状。体检显示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心前区可闻及奔马律或有相对性右房室瓣(三尖瓣)关闭不全引起的收缩期杂音(可随病情好转而消失)。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肝肿大伴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呈阳性水肿和腹部积液,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致病原因

①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变异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

②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严重的脊椎侧后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

③肺血管疾病:累及肺动脉的变异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发展成肺心病。

急救方法

①控制呼吸道感染。

②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

③选择高热量、多维生素及易消化食物。

④烦躁不安时可口服或肌注地西泮10毫克。

⑤患者应取平卧位,头稍低,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⑥紧急处理后,速送医院抢救。

(3)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热引起的慢性心瓣膜病变。风湿热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是人体对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

症状表现

医生检查时,可发现心音减弱,或出现胎心音或钟摆声,严重者可出现舒张期奔马律。在心尖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或轻微舒张杂音,当左房室瓣(二尖瓣)炎症消退后,上述心脏杂音可消失。心脏扩大,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大。

急性心肌炎时,可出现发热、胸闷、心悸、气急、心动过速等症状,心率为每分钟100~140次,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退热后或睡眠时,心跳仍较快,且脉搏细速。急性心包炎时,可出现剧烈胸痛,不能平卧。医生检查时,可在心前区听到心包摩擦音。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的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二尖瓣为最常见受累部位。

①左房室瓣(二尖瓣)狭窄。心功能代偿期多无明显症状,体力活动也不受限制,失代偿时发作表现为心悸气促、心律失常、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吐泡沫样痰,或见咯血、胸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两颧紫红色。

②主动脉瓣狭窄。轻者无症状,重者疲乏无力、呼吸困难。可产生心绞痛和心率失常,甚至猝死;有时可发生眩晕、晕动,晚期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左心功能不全症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早期无症状,或仅有面色苍白、心悸,劳累时气促,心前区不适感和头部动脉搏动感;晚期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少数患者有心绞痛。

③左房室瓣(二尖瓣)关闭不全。轻者无症状,病情加重时呼吸困难、乏力、心悸,或见咯血、胸痛。

以上三种病症类型可单独存在,也可能联合出现。

急救方法

①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大咯血时采取坐位,用镇静剂如安定,利尿剂如速尿等。

②当急性发作伴快速室律时,首选毛花苷丙(西地兰)降低心室律。

③右心室衰竭宜低盐饮食,以利尿剂与地高辛为主治疗。

(4)心肌炎

心肌炎泛指心肌中部分或广泛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常见的病因除风湿热之外,还有各种微生物病毒感染,可以是微生物直接侵犯,也可以是其毒素损害心肌。近年来,特别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症状表现

有一些病毒性心肌炎是以一种与心脏有关或无关的突出症状为主要或首发症状的:以心律失常为主诉和首发症状;少数以突然剧烈的胸痛为主,而全身症状很轻,此类情况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累及心包或胸膜者;少数以急性或严重心功能不全症状为主;极少数以身痛、发热、少尿、昏厥等全身症状为主,心脏症状不明显。

致病原因

心肌炎的病因可分为下列几种:

①感染性因素: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等;细菌,如白喉杆菌、链球菌等;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等。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

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巨细胞性心肌炎。

③物理因素,如胸部放射性治疗引起的心肌损伤。

④化学因素:多种药物,如一些抗生素、肿瘤化疗药物等。

急救方法

①心肌炎发作时,应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或半卧位,也可轮番结扎肢体,以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荷。

②休克时应取平卧位,头稍低,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呈现严重心力衰竭或休克时,应速送医院救治。

(5)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且短暂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以阵发性胸前区压榨性闷痛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以40岁以上男性为多见,发病原因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亦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和肥厚性心脏病等。

症状表现

①典型心绞痛发作。它是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涨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无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往往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动,重者伴随出汗症状。疼痛历时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片,在1~2分钟(很少超过5分钟)疼痛消失。常在身体劳累、情绪激动(发怒、焦急、过度兴奋)、受寒、饱食、吸烟时发生,贫血、心动过速或休克亦可诱发。

②不典型的心绞痛。疼痛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区或上腹部,放射至颈、下颔、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消除,或仅有左前胸不适,有发闷感。

致病原因

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是心肌供血不足。而心肌供血不足主要源于冠心病。有时,其他类型的心脏病或失控的高血压也能引起心绞痛。如果血管中脂肪不断沉积,就会形成斑块,斑块若发生在冠状动脉,就会导致其缩窄,进一步减少其对心肌的供血,就形成了冠心病。冠状动脉内脂肪不断沉积逐渐形成斑块的过程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些斑块比较坚硬而稳定,就会导致冠状动脉本身的缩窄和硬化。另外一些斑块比较柔软,容易碎裂形成血液凝块。冠状动脉内壁这种斑块的积累会以以下两种方式引起心绞痛:冠状动脉的固定位置管腔缩窄,进而导致经过的血流大大减少;形成的血液凝块部分或者全部阻塞冠状动脉。

急救方法

心绞痛症状发作时,首先要保持安静。若疼痛感持续10分钟仍不缓解时,要立即叫救护车,同时采取以下做法:

①先解松领带、皮带、纽扣等。

②让患者坐下,等待阵痛过去。

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当,安抚患者,使其精神稳定。

④再次发作时,应服常备药:将医生配给的硝酸甘油片含在舌下,不要吞服,3~4分钟起效。

(6)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泵出充分的血以满足身体的需要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许多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都可引起心力衰竭。

症状表现

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是左心房或右心室衰竭引起肺瘀血、肺水肿;而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是由于右心房或右心室衰竭引起体循环静脉瘀血和水、钠潴留。

致病原因

①心力衰竭是指原发性心肌肌原纤维收缩功能障碍所致的心力衰竭,此时泵功能障碍是原发的。心肌因种种原因收缩无力,不能喷射足够的血液到外周的血管中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时,就会发生心力衰竭。

②心脏瓣膜病时,由于心肌负荷过重而发生心肌肥大和心脏扩大,继而心肌收缩性相对不足而导致心力衰竭,此时泵功能障碍是继发的,除去瓣膜障碍时易逆转。

③由心肌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在晚期往往也伴有心肌损害。

④除了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内膜炎等,心脏以外的疾病,如急性肾炎、中毒性肺炎、重度贫血、溶血、大量静脉补液以及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等,也会引起心力衰竭。

急救方法

首先让患者冷静下来, 其后有条件者马上吸氧,松开领扣、裤带。让患者取坐位,两下肢随床沿下垂,必要时可用胶带轮流结扎四肢,每一肢体结扎5分钟,然后放松5分钟,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口服氨茶碱、氢氯噻嗪各2片,立即送医院救治。

(7)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症状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是胸痛。疼痛往往难以忍受,以致冷汗津津、烦躁不安。除疼痛外,约1 /3的患者有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还有的患者有头痛、心慌、出汗、无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现象,甚至晕厥。

致病原因

心肌梗死多数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形成血栓而引起的,其诱因包括过劳、情绪激动、大出血、休克、脱水、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

急救方法

发现有人胸骨后或心前区突然出现持续性疼痛,有全身抽搐、意识模糊、呕吐、休克等症状,那就是心肌梗死。此时应采取以下做法:

①在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的同时,立即呼叫救护车。

②松解衣服,让患者保持半坐位或舒服的体位,保持安静。

③让患者先含硝酸甘油片(如果是心绞痛发作,5分钟之内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