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骊山探幽 三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两千年只是短暂的一瞬,君王的统治被辛亥革命终结,这片经历了无数次战争、演绎出数不清的人间悲喜剧的土地,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华民国。最高领导人的称谓叫做总统,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最大的变化就是臣民们见了总统不需要下跪。前边几任总统就不必赘述,让我们从蒋中正委员长说起。

不知道“天下为公”和“明镜高悬”有什么区别,几乎所有的统治者都称呼老百姓为他们的“衣食父母”,老百姓衡量官员们的标准其实很简单:贪官、清官,忠臣、奸臣。只要官员们做得不过分,老百姓其实很听话,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高,衣食无忧足矣。

公元1936年冬月,华清宫又迎来了一位至尊无上的客人,蒋中正先生,他老人家没有心情访古探幽,最高统帅正面临两场战争,一场是抗击日本侵略者,另外一场就是“剿灭红军”。老人家经过深思熟虑,作出了“攘外安内”的决策,无奈当年抗日的声浪席卷全国,总统的决策跟老百姓的呼声产生了对立,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政治主张,总统先生一意孤行,亲临古长安督战,命令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跟陕北的中央红军决一雌雄。张扬两位将军抗日救国心切,多次面谏最高统帅,苦口婆心,陈述利害,劝说委员长改弦易张,内战不得人心,抗日救亡才是拯救中华民族唯一正确的方向。

虽然已经到了民国,委员长的大脑里依然充斥着帝王思想,他认为最高统帅的命令就是圣旨,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姑息共产党后患无穷。君臣之间的对立无以复加,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两位将军决定兵谏,公元1936年12月12日,在杨玉环和李隆基颠鸾倒凤的故地,睡梦中的蒋委员长被一阵枪声惊醒,他预感到什么不妙,穿着睡衣沿着骊山古道一路狂奔,难以想象委员长当时的心情,想活下去的欲望是那样的强烈,壮志未酬身先死不是委员长的选择,纵容别人卖命叫做为国捐躯,最高统帅不能有任何闪失,没有人为委员长护驾,在离烽火台不远的地方,委员长实在跑不动了,躲藏在一处石头的缝隙。

年逾古稀的你受一种猎奇的心态驱使,总想目睹当年活捉蒋委员长的故地,竟然从委员长下榻的骊山脚下拾阶而上,一路走一路思考:君王的地位人人仰慕,没有人体会君王的孤独,高处不胜寒,穿着睡衣的委员长在滴水成冰的冬月穿行在骊山之巅,冷不冷?看样子孔孟之道依然根深蒂固,“捉蒋亭”更改成“兵谏亭”,这不是文字游戏,足以表达对委员长人格的尊重。历史不可以复制,据说晚年的张学良将军对兵谏蒋委员长有所反思,那很正常,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自然而然赢得了天下。

从早晨九点一直等到下午四点,最后一个节目就是观看演出。印象中学生时代没有电视,进影院看电影成为唯一乐趣,看过《白毛女》《林海雪原》《地道战》,记得越剧《红楼梦》在洛川影院首映时你正读初中一年级,那时候学校管理很严格,不允许学生去观看带着色情的电影,我们几个学子相约翻过学校的土墙,第一次和林黛玉近距离接触,看完电影的那天晚上你失眠了,感觉到人世间存在一种美好,那美好令人心动。

改革开放以后你看过《流浪者》(印度)、看过《望乡》(日本)、看过《巴黎圣母院》(法国)、看过国产电影《人生》(路遥)。还看过很多,均已印象模糊。近三十年来你几乎再没有进过影院,如果不是这一次女儿邀你观看演出,你可能感受不到现代影视剧的发展。那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真人秀,主题叫做《西安事变》,故事的发源地就在脚下,演员们都很投入,代入感强烈,观众似乎身临其境,再现了当年兵谏蒋委员长时的场景。

看完演出走出剧场,你被山上山下川流不息的人群感动,大家出来只是游玩,感受生活,唯有你显得与众不同,总想从那些历史典故中悟出一点什么,也许这是杞人忧天,让人讥讽你的愚顽。

2023年4月18日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