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复杂的生命体

在你心中,孩子更像一辆汽车,还是更像一座花园?

在简单体系里,如果要打造一辆汽车,所需要用的手段就一定是明确的、有步骤的、复杂的。请注意:简单体系,是需要用复杂的手段来打造的。复杂体系,却需要用简单的规则去驱动。

比如沙丁鱼躲避天敌能力强,当一条大鲨鱼过来咬它们,沙丁鱼会自动完美避开。

计算机专家在模拟沙丁鱼躲避鲨鱼的过程当中发现,给那些小箭头(代表沙丁鱼)输入三条指令,整个沙丁鱼群就有序活动起来了。

第一条指令:紧跟前面的鱼;第二条指令:和旁边的鱼保持等距离;第三条指令:让后面的鱼跟上。

这三条指令被输入沙丁鱼的基因中,它们就会形成梦幻般的鱼群。这就是复杂体系的更迭进步,靠的是简单规则的驱动。

人类一路进化过来,有了今天如此复杂的社会体系,靠的也是三个简单的规则:

第一个规则叫作遗传,父母各自为孩子提供一半的基因。

第二个规则叫作变异,孩子有的特点会和父母不一样。

第三个规则叫作选择,适应这个世界的就留下来了,不适应的慢慢被淘汰。

有人问一名科学家:宇宙的发端到底是什么?

他的回答大意是,他也不知道宇宙的发端到底是什么,但如果有,一定不超过三行代码。

这就是我认为玄妙和有趣的地方。如同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这么复杂的宇宙体系,只是由最早的三行代码不断地迭代至今形成的。

复杂体系靠简单的规则驱动。如果把孩子的成长看成复杂体系,如同一座花园,那么,促进一座花园发展,并不需要像造汽车的工程师那么“使劲”,只要有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你坐下喝杯咖啡欣赏它就可以。花园自己有生机,它不断地生长,最后还可能长成森林。它也许和你最初的想象不一样,但是它有自己的命运,有自己的生命力,这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复杂体系。

但如果把孩子视作汽车一样的机器,大人所用的手段一定极其复杂,就像丰田汽车的生产模式一样,要在每一个步骤中不断地拧螺丝。孩子既然是一个机器,以学习为例,大人就会把学习分为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模块,让孩子语文不行补语文,数学不行补数学,英语不行补英语,晚上再下楼去练习跳绳。

最后,孩子语文、数学、英语都可以,跳绳也跳得不错。但是,这样的孩子可能压根不爱学习,他们可能很痛苦,像是被塞到了盒子里长大,后来被扔进了大学。大学毕业以后,他们可能会很颓废,觉得什么都没意思,干什么都没劲。

大人用错了手段,就会把富有生命力的孩子,变成善于考试的机器,这就是用简单体系里对待机械体的方式在对待孩子——把孩子打造成一个听话的机器。结果往往就是大人特别费劲,孩子特别痛苦,亲子关系特别紧张。可很多家庭的现状是,父母们正处于这样的痛苦之中。

《陪孩子终身成长》的核心观点是教养孩子成长是复杂体系,并探究了复杂体系中最重要的三行代码,或者说最重要的三根支柱到底是什么。找到了这三根支柱,孩子丰富了生命力,才能够不断地迭代。毕竟我们替孩子操心再多,又能陪他们到什么时候呢?如果孩子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父母再使劲都没有用。

比如,大量的家长都头疼孩子的作业,在孩子上一年级以后开始紧张,问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家长就跳出来说:一年级是最重要的时候,一定要盯住孩子,帮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他们学会了写作业就好了。

实际上,从一年级开始盯孩子写作业,就糟了!从此刻开始,就要盯到高三……孩子只要不被盯着,就会放松。

父母“盯”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学会了什么?他们觉得自己是需要被盯的人,没有人盯,就写不了作业。于是“平常父慈子孝,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一提作业,家长们一股莫名的怒火就从后脑勺冒上来。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做错了题,或不会做一道数学题,是很让人生气的事吗?问一个孩子2加2等于几?他说等于5。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很萌、很好玩的事,大人不会犯这样的错,只有小孩才会犯这样的错。这才是正常的心态。但问题是别人家的孩子做错了,一些家长就觉得好萌、很好玩,自己的孩子做错了,就觉得太生气了。怎么能这样?!

我问一些父母,生气、发脾气、骂孩子,对孩子做对数学题有帮助吗?大家都回答没帮助。想想看,一个大人在学开车的时候,伴侣坐在旁边天天骂,有助于学会开车吗?只会越开越没信心,最后干脆说,以后不学了。

虽然知道大喊大叫对于孩子写作业没有任何帮助,但是很多父母就是忍不住大喊大叫,为此,还出现过心脏病发作被送到医院的情况。父母能被气成这样的原因在哪儿呢?答案就在潜意识里。父母把对孩子的期望和情绪都不自觉地投射给了孩子,看见孩子作业写成那样,潜意识里对孩子的期待和情绪会不断放大,并投射到孩子身上:你写作业不行=你懒、你笨;你能力差=未来你考不上好大学、没前途、没好工作……因为写作业这一件事情,父母能投射出这么多潜意识的联想和情绪,可以想象,孩子压力会有多大。我们父母要知道,这种投射行为不仅影响着自己,还深深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要首先觉察和调整这种投射行为,亲子关系才能修复改善,越来越好。

有很多人质疑:亲子关系对一个人的一生到底有没有决定性的作用?我看过一本书,作者认为一个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不是父母,而是他的伙伴,其次是老师,最后才是父母。但我认为这一观点并没有说服我。

就算我们不说亲子关系对人的一生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至少应该承认,亲子关系对人的一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孩子做错作业,父母生气。因为父母小时候在做作业这件事上,曾经受过打击和委屈。他们莫名其妙的愤怒就是投射,父母把自己当年所受的痛苦、压力,在此刻投射在了当下的孩子身上,潜台词是“我以前遭受过这样的屈辱,今天我可不能再承受了,这不是我的错”。

很多大人骂孩子的时候,最常说的就是这一句:“我有没有跟你说过?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这句话的背后含意就是:这事不怪我,这事怪你。

大人在跟孩子分清责任。一个大人跟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分清这个责任有什么好处?没有好处,只能证明大人发火的那一刻,他自己也回归一个七八岁小孩的状态。

所以,亲子关系对于我们的行为模式、我们的价值观、我们体内的激素水平,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我们认同孩子是复杂的生命体,就要帮助孩子找到建立孩子内在动力的三根支柱。

找到它们,让孩子成为一个为自己负责的人。它们会让孩子自己成长,自己往前跑。

我分享过很多人物传记,有孔子、爱因斯坦、埃隆·马斯克,还有达·芬奇,等等。有哪个人是靠被逼着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成为一个学霸,最后一步一步成为科学家的?

没有。

当一个孩子内心当中存着生命力的时候,没有什么能压制他。他会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寻,不断地自己找书去读。这才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发展动力和力量来源。

但是我们今天完全做反了。很多人的想法是:特别希望孩子像一辆汽车一样,有一个开关,一摁就考上大学了。但是孩子自己想去哪儿?他们不知道。孩子没有内在的GPS,没有自己成长的动力,所以,老师和家长都变得无比焦虑。

我们理解并搞清楚了复杂体系和简单体系的区别,也就是知道了生物体和机械体的区别,我们就知道,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当中,如果劲使得特别大,感觉特别累,孩子也特别痛苦,那么一定是因为方法错了。

我们没法把一个孩子拆割成很多不同的零件,硬性地拼凑在一起,让他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学霸。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孩子当作一个人,让他的内在产生动力,让他爱自己、爱社会,让他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遇到了挫折能够自己解决。

这时候父母会发现,他们只需要坐享其成就好了,管好自己就好了。把自己的内心调理得更顺畅,变得更阳光、更健康,这会反过来给孩子带来更良好的人格影响。

在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即便父母的很多管教行为错了,孩子依然有可能慢慢长好,因为一个孩子的生命力是无比强大的。有的孩子在年少时,与家人闹别扭,青春期离家出走,跟家里人吵架,过了30岁以后浪子回头,又回归家庭,又跟自己的父母处得还不错。

为什么呢?因为人是有生命力的,人是具备弹性力量的。

所以,就算父母之前给孩子施加了很多的错误影响,孩子最后可能依然会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对孩子的成长有信心。

如果父母现在把《陪孩子终身成长》读懂,父母也能过上轻松美好又愉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