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贫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感觉

作为一名社会心理学家,我常常通过数据解决我的问题。(因此,在向其他人解释我的工作性质时,我会半开玩笑地说我在进行“自我探究”。)我清楚地知道,在我冲进老板办公室,告诉他我要辞掉终身教授的教职前,这曾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所以,我要认真考虑一下,拥有更多自由时间的悠闲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在我要求罗布放弃事业跟我去小岛生活之前,我自己要先想清楚,从琐事缠身到无事可做的转变,真的能让我开心吗?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后,我真的会对自己的生活更满意吗?

为了借助数据解决这个难题,我邀请我最好的工作伙伴哈尔·赫什菲尔德和玛丽萨·谢里夫做我的助手。我们建立了一个数据库,记录了数万美国人一天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整体满意度。他们之中有的人工作,有的人待业。有了这个数据宝库,我们就不用依赖个别人的建议,而是可以根据群体的数据来判断显著趋势,从而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借助这份《美国人时间使用情况调查》(ATUS)[4]中的数据,我们就能回答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拥有的可支配时间与总体幸福感之间有什么关系?[5]

首先,我们统计了可支配时间总量,即花在想做之事上的时间。[6]这类事情包括放空、放松、看电视,以及运动、看电影或参加体育赛事等更积极的休闲活动,还包括和家人、朋友散步这样的纯社交活动。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计算的可支配时间剔除了花在必要事务上的时间,例如接踵而至的工作、家务、看牙、就诊、跑腿等杂事,因为这些事非做不可,为此消耗的时间也就算不上可支配时间。

随后,我们测试了可支配时间总量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很有启发性。下图是一个倒U形图案,看起来像一条抛物线或者一道彩虹。有趣的是,图的两端都逐渐下降,指向了低幸福感,这说明不只是日均可支配时间少的人幸福感很低,闲暇太多也会成为通往幸福之路的绊脚石。我们先来看一下图的最左边,它反映了我目前的低幸福感……

时间太少

上图表明,日均可支配时间少于两小时,幸福感就会降低,由此可证实我的日均可支配时间确实太少。我深陷时间贫困,感到自己的时间太少,无法完成所有必做和想做的事。事实证明,像我这样的人有很多。[7]一项全国范围的民意调查显示,近一半的美国人表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想做的事。[8]另一项民意调查表明,近一半的美国人觉得自己几乎没有闲暇时间,三分之二的人总是或有时感到手忙脚乱。[9]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妈妈们比爸爸们更容易感到时间不够用,在职的父母尤其感到时间不足,但实际上所有人都缺少时间。[10]不只美国人如此,包括英国、挪威、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几内亚、俄罗斯、中国、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人都表示,他们深受快节奏生活的困扰,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了。[11]

以上结果验证了我那晚在火车上的痛苦,也揭示了“时间贫困”为什么是一个重要问题:时间太少的人在生活中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较低。由其他研究团队开展的跨学科研究(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同样表明,时间贫困会让人感到沮丧、焦虑,在情感上精疲力竭。[12]一味追求忙碌和催促人们进步的文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压力,最终给人们造成了情感上的伤害。

然而,数据揭示的远不止这些。图的右侧提供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对照。

时间太多

除了时间太少会带来不幸福感,上图右侧的下跌曲线表明,日均可支配时间超过5小时,幸福感也会降低。[13]原来真有一种困扰是时间太多!

为什么会有这种困扰呢?我是如此渴望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闲暇的日子怎么会让我感觉更糟糕呢?当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想到了我的朋友本的故事,他曾在加州马林县的山上靠着毒栎树晕倒。

本是一个才华横溢、善于分析、非常勤奋的人。工作多年后他得出一个结论:管理对冲基金要忍受办公室钩心斗角的痛苦,这不值得让他疏于陪伴妻子和4个孩子,也不值得让他每天带着压力回家。幸运的是,本有足够的钱可以支持他在39岁就退休。退休之后,他就有时间去做一直想做但被工作耽误的事,比如和家人一起放松、度假、阅读和经常运动。

然而本也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他不喜欢无所事事的感觉,只有在富有成效的事情中才能获得满足。尽管本想要放松下来,但闲暇时间太多让他抓狂。他需要一个目标,因此他设定了一个目标。

本决定参加即将举行的迪普西(Dipsea)越野赛,这一赛事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越野赛,跨越马林县美丽的海岬,从米尔山谷一直延伸至斯廷森海滩。除了以沿途风景秀丽闻名,迪普西越野赛也因其台阶众多和陡坡而被认为是一项格外艰苦且危险的赛事。

几个月以来,本一直刻苦训练。他严格执行训练方案,包括坡道训练、长跑、负重、休息日和饮食。比赛当天,他的家人带着手绘的标语和赛后零食在终点线迎接他,但他却没有到达终点。

比赛开始时,本表现得劲头十足,速度很快,想要挑战自己提前计算好的目标时间。然而,跑了大约6.5公里时,本就已经喘不上气了。紧张、脱水和炎热的天气打败了他。他恢复意识后发现,医护人员站在他的身边商量着怎么把他抬上救护车。他躺在灌木丛中,浑身发痒。那棵毒栎树在他摔倒时保护了他,但其毒素这会儿开始发作了。

在和吓坏了的家人重新取得联系,并从医生那里确认自己无大碍后,本才对自己所处的荒谬处境笑了起来。他一心追求有所成就,“无所事事”的日子让他不安。他不满于一无所获的状态,因而把原本愉快的活动变成一种极端的目标导向性追求。本逐渐康复,他也意识到自己为这场比赛所做的努力是多么荒谬。

尽管本在很多方面都与众不同,但在追求有所成就方面他并不独特。我同哈尔和玛丽萨进行的后续实验发现,拥有大量闲暇时间的人之所以对生活不太满意,是因为缺乏成就感。[14]孩童时期,在悠闲的夏天即将结束时,我们会开始感到不安,你一定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同本一样,很多人都讨厌无所事事[15],渴望追求成就感[16]。些许的忙碌是有价值的,因为它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目标感。[17]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标感[18]并不一定要从带薪工作中获得,志愿服务(无报酬的工作)通常也会给人目标感。此外,培养优秀的孩子、经营和睦的家庭同样可以让人获得成就感;当由家庭中的成员完成这些工作时,也没有报酬。[19]最后,一些明显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如追求爱好和参加体育运动)在许多人眼中既能带来成就感又能带来目标感。[20]然而,我意识到,于我而言,工作是我获得目标感的重要源泉。

考虑到以上数据和本决定停止工作后的经历,我更加确信,放弃手头上的一切而整天无所事事,并不是适合我的解决办法。

最佳时间

上述图表的形状很有启发性。一方面,它表明日均可支配时间只有不到2小时确实不够,会带来压力和不快,这一点我再清楚不过了。另一方面,从数据中我们也能知道,日均可支配时间超过5小时又太多了,因为它会破坏人的目标感。我们的研究表明,辞职可能会让我感到不快乐。如果有了太多时间,我肯定会寻求其他途径来满足我的成就感,而这项活动最终也会给我带来压力。但无论最终我选择做什么,都无法发挥我在自己真正关心的领域花了多年时间培养的技能。2~5小时的可自由支配时间似乎是最合适的。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我的情感体验,也给了我希望,最终指引我做出了人生的决定。日均可支配时间的最佳值并非完全实现不了。每天抽出几个小时去做会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这合乎情理。就拿我的一天来说,真实的计算表明我已经非常接近最佳值了。

◆ 早晨花15分钟抱抱利奥。

◆ 下班回家的路上,花25分钟与朋友通话。

◆ 花30分钟与罗布共进晚餐、小酌一杯(二人世界的时间最好能更久一些,但利奥的哭闹常常会让我们草草结束)。

◆ 在睡前美好而静谧的时刻,花20分钟唱歌哄利奥睡觉。

这90分钟是我每天必须留给自己的时间。当然,我更喜欢和朋友们坐在一起边喝咖啡边聊天,我也更希望和罗布共度二人世界时不用操心孩子,但这些小插曲并不影响我自由支配这些时间,也不会让快乐打折。我意识到,每天腾出两个小时的可自由支配时间于我而言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我也不需要为此做出翻天覆地的改变。我得考虑周全,略微调整我的日程表以腾出时间。同时,我也可以轻松地做出一些小改变,让自己变得更快乐。比如:保证工作时间内充实专注,以获得更多目标感;不固守日程表,优先考虑那些让我感到充实的活动;外包一些家务,节省出的时间用来陪利奥玩耍;尽情享受与所爱之人度过的每时每刻……或许以上种种都可以实现。下次度假,罗布可以提前收拾好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