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认为贫困成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过度模型化的问题

与西方经济学过度模型化、数学化不同,班纳吉和迪弗洛更为注重通过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对照实验结果来分析哪种具体的经济行为有利于摆脱贫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两位学者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所造成的贫困格外注重。他们认为,穷人通常会缺少信息来源,并且容易受一些虚假的信息所误导。他们指出:“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33]在他们看来,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对于富人的影响要比穷人小很多,因为在富裕国家生活的人们周围充满了许多无形的助推力,比如不用想着在早晨水里加消毒剂、不用担心孩子何时接种疫苗的问题、不用担心是否有下一顿饭吃等。也就是说,“富人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及决断能力,而穷人则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能力”[34]

可见,班纳吉和迪弗洛能够获得“银行诺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提供了一个发展经济学的新视角,其中的关键在于他们对主流经济学的过度数学化、模型化提出了质疑。班纳吉和迪弗洛认为,“经济学家都喜欢简单(有人称之为单纯化)的理论,他们习惯用图表来表现这种理论”。[35]从中可见,在他们看来仅仅通过单纯的数理化来阐释经济问题这样的经济学是一种简单且浅显的理论。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两位学者仅仅绘制了两幅重要的曲线图(S形曲线和反向L形曲线)分别来表示“贫穷陷阱”存在与不存在的模型。通过这两个简单的图表,他们明确写道:“这两个简单的图表所包含的理论传达了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即仅靠理论是不够的,要想真正回答‘贫穷陷阱’是否存在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现实世界能否由图表来表现。”[36]班纳吉和迪弗洛所绘制的这两幅图表一方面旨在用直观的方式来展现是否存在“贫困陷阱”,另一方面旨在说明仅仅使用模型无法再现现实的世界。对此,他们进一步认为,“我们需要通过一个个事例做出判断:如果我们的故事与化肥有关,那么我们就需要了解关于化肥市场的一些现实情况;如果是关于存钱的分析,那么我们就需要了解穷人是怎样存钱的;如果是关于营养和健康的问题,那么我们就需要研究与此相关的领域”[37]。总之,他们得出可行性方案的前提是进行一系列不同的实验,并在时间和空间上考虑不同的调研对象和干扰因素,力争得到可靠的证据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