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认为贫困成因在于供应教育失败的问题

在班纳吉和迪弗洛看来,治理贫困除了援助政策具有争议性之外,教育政策也是长期争论的主题。他们指出:“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于教育本身是好是坏,而在于政府是否应该干预以及如何进行干预。”[38]他们把政府对教育的政策制定、内容要求、过程管理等看作“供应学校教育”,将其讽刺为“供应达人”或“供应商”,并强调这要与反对任何形式政府干预的西方供给学派相区别。从中可以看出,两位学者认为教育领域不存在“贫困陷阱”,从总体上更倾向于自由市场化变革。班纳吉和迪弗洛用数据证明了“供应达人”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东亚及南亚所带来的小学入学率提升、辍学率下降等变化,却把重点放在说明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低下、教师的懒惰、孩子的厌学情绪高涨。面对他们所质疑的公立学校,两位学者又搬出了他们常用来印证的包括伊斯特利在内的批判家,并把其赞美为“需求达人”。这些“需求达人”所给出的建议就是“除非有明确需求,否则根本没有必要提供教育”[39]。在他们看来,“需求达人的核心观点是,教育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投资:人民投资于教育就像投资于任何其他领域一样,目的是挣到更多的钱,增加未来的收入”[40]。他们虽然认为如义务教育等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策对降低儿童死亡率有很大的益处,但却认为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不乐观,并引用了伊斯特利在《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一书中所提出的“非洲国家的教育投资对这些国家的发展毫无助益”[41]。他们认为,私立学校总体上较公立学校教学质量更高,而私立学校的不足之处在于市场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然,他们认为“需求达人”不仅存在于教育领域,保险业在治理贫困过程中也存在市场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而当他们注意到市场所能提供的险种只覆盖有限的灾难性情况时,又提出“一个真正的市场出现,政府必须挺身而出”[42],政府应为穷人购买天气险等提供必要的补贴,而当人们看到保险的好处以及市场再次繁荣时就可以取消补贴了。他们把这种方式看作“一个利用公共资源促进共同富裕的好方式”[43]

当然,班纳吉和迪弗洛在论述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在教育贫困中的差异性的同时,还关注了在更深层次的社会层面的教育体系问题,并强调了这一体系中所出现的有失公平和浪费资源等问题。他们意识到这种教育结果不公平是由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不公平所决定的,并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他们指出:“有钱人家的孩子不仅可以去教学质量更高的学校,还可以在学校里享受很好的待遇,从而使他们的潜力得到真正的挖掘。穷人家的孩子只能去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这样的学校一开始就会表明……孩子们只能默默忍受,直至退学。”[44]在此基础上,他们又把发展中国家教育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仅仅归结为“不现实的目标、不必要的悲观预期,以及不恰当的教师鼓励机制”[45]。而他们所给予的解决教育两极化问题的建议是建立“一种双重教育体系”[46],并在建立过程中注重核心能力的开发、技术辅助的研发、家长预期的降低。这种教育体系无非就是设置适应阶层特点的教育环境,无法从根本上决定教育贫困的问题。而且仅仅寄希望于从“科技手段”的层面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教育环境,而不从生产关系的视角着手,最终只能陷入机械的唯生产力决定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