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五山禪林文字禪思想的演進軌迹與創作實踐

晚唐五代開始至北宋,禪宗從標榜“不立文字”,而漸成“不離文字”,乃至大興文字,隨著禪僧文化水平的提高,語録、燈録、公案拈頌評唱等宗門著述之外,造論、撰史、作詩亦成爲許多禪僧不約而同的選擇。宋代這一以文字語言爲媒介、爲手段、爲對象的參禪學佛活動及因此勃興的文化風潮,後世研究者稱之爲文字禪風潮。“文字禪”一語,首見於黄庭堅詩,而經過北宋臨濟宗禪僧惠洪有意識的發揚、論證與實踐,其内涵與用法遂漸趨固定(1)

禪宗傳入日本之始,從時間上來説,正好承接文字禪思想經過惠洪論證與實踐,禪僧著述活動更爲繁盛與豐富的南宋。整個日本中世時期,禪林著述、講學、詩會等文化活動極其活躍,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字。這些文字不但包括内典的語録偈頌、僧史僧傳、經論注疏、禪宗綱要、筆記日録,也包括世俗的詩文辭賦、史傳雜叢、詩話文論、類書目録,甚至還有諸多詩軸畫贊以藝術品的形式流傳至今。尤其令人驚歎的是,五山詩僧留下的詩文别集,在數量上遠多於大陸叢林,更爲徹底地表現了“以文字爲禪”的風氣。故從一定意義上來説,可以將五山禪林以文字爲媒介、爲對象、爲手段、爲目的的參禪學佛活動,視爲宋代文字禪在日域的流衍。

但强調語言的局限性,是禪宗的根本立場,“以文字爲禪”的風氣也不是禪宗傳入之初就興盛起來,而是隨著日本禪僧對禪與文字之關係的不斷更新認識而發展。以日僧對這一關係的闡述爲線索,可以發現文字禪思想在彼方經過怎樣的受容,與當時的禪林著述、創作的風氣怎樣互爲表裏,相輔而行,最終促成禪林文學創作風氣的大盛;同時,還能觀察到日僧對文字禪思想的闡述與中國禪林的差異,以及形成這種差異的機緣,從而能更好地把握何以日本五山文學走出了禪宗文學的局限,而具有世俗文學的氣質。本章將從這個角度考察日本中世禪林文字禪思想的展開與實踐,同時檢視五山禪林如何認識作爲文字禪典範的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