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梁武帝

对于两个孩子的教育,李世民觉得自己还是有完整的规划的。

现阶段,就得让他们学会吃苦才行。

除了土豆以外,还要种粟。

亲耕大典一直持续了三天的时间,所有人都累得半死,才算结束。

李世民带着自己的文武百官走了,但却唯独留下了一人——姚思廉。

而随着姚思廉留宿丰收殿,随之而来的还有好几马车的书籍、竹简。

待到自己的宝贝都安置妥当以后,姚思廉才笑呵呵的正式拜见越王殿下。

“殿下,微臣修史所需的部分书籍已经送到,您看是不是现在就开始?”

正在练字的李泰笔锋一划,摆摆手示意褚遂良退避,随即转身回礼,苦笑道:

“姚著作,相信你也知晓,父皇下旨命本王辅佐你修史,不过是让本王蹭一蹭功劳,彰显文名罢了,你怎么还真的要本王帮忙啊!”

姚思廉抚须笑道:“陛下的打算微臣自然知晓,若非杜克明曾大肆夸赞殿下的聪慧,微臣就算舍弃这个好机会,也会抗旨。

然而,微臣和杜克明也算熟识,知道他的为人,既然他人前人后的夸赞殿下,想来殿下确实天资非凡。

更何况,陛下虽没有明说,但微臣除了要带着殿下修史以外,还身负教导之职。殿下辅佐微臣修史之余,还能学史,岂不妙哉!”

李泰犹豫再三,还是婉拒道:“非是本王不愿聆听教诲,实在是将作院刚刚成立,事务繁多啊!”

将作院?

工匠的事情,岂能跟修史相提并论?

眼见姚思廉有生气的趋势,李泰赶紧改口:“不过今天本王还是有时间的,不如现在就开始如何?”

见越王改口,姚思廉也不想浪费时间,于是就带着李泰来到了偏殿。

偏殿内,书童正在整理典籍竹简,姚思廉则是来到了桌案边,神色虔诚的翻开了一本薄薄的册子。

抚摸着册子,姚思廉开口道:“殿下,这就是咱们要修的史书,这一本是家父撰写的梁史后半的草稿,家父生前只是撰写了梁武帝的三卷,余文未完,就遗憾而终。

前隋禁止私修史书,因此这本梁史的编篡一直耽搁着。幸赖当今陛下胸怀宽广,认为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鉴,准许修史,微臣一直想要完成父亲的心愿,如今终于得以暂时辞官,专心续写了。”

梁武帝编写完了?

默默的在搜索器搜索了一下南朝梁国的资料,李泰询问道:“既然梁武帝三卷已经完成,接下来您打算修萧正德卷吗?”

姚思廉好奇的看向李泰,笑道:“非也,殿下,萧正德乃是宗室判臣,是不够资格自立一卷的,他只能以判臣的身份归于梁武帝之卷,所以,咱们接下来要修的,应当是简文皇帝萧刚。”

习惯了唐宋元明清这五个字,对于南北朝时期,李泰还是了解很少的,虽说耽误了将作院的事情,令人无奈,但若是趁机了解一下,积攒一些知识,也不是没有意思。

拱拱手,李泰询问道:“姚师,那咱们应该怎么开始?”

姚思廉笑着摇头,而是邀请李泰坐下来。

等到李泰坐好后,他才开口:“殿下,典籍还在整理,咱们今日不修史,只谈论古今。殿下觉得,梁武帝这个人,应当如何评价?”

评价?

李泰深知这个时候不能随便开口,只能闭目沉思,抓紧时间在搜索器里开始搜索梁武帝的过往。

看完梁武帝的资料以后,李泰才睁开眼睛,迎上了姚思廉的目光,道:“什么话都能说?”

姚思廉笑着点头:“殿下但讲无妨,讲错了也没关系。”

李泰点点头,这才开口:

“梁武帝是一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皇帝。”

姚思廉追问道:“此话何解?”

“本王认为,梁武帝作为南北朝的一位开国帝王,毫无疑问是有着过人之处的。他的生活作风节俭,不贪财,不好色,不滥杀,不纵欲,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好人的标准。

然而,在他的统治时期,因为崇信佛教,大量田地被寺庙占用,百姓生活贫困,为了果腹,很多人不得不选择出家当尼姑、和尚,由此导致了国家劳动力严重不足。

与此同时,腐败盛行。梁武帝在位时重用士族、扩大诸王权力、改定百家谱,对农民残酷剥削,严加镇压。而身边大臣或者宦官贪污了,却从未惩罚他们。

久而久之,这些人就愈发的肆无忌惮,越来越多的人贪污受贿,导致朝堂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

更何况,他四次舍身寺庙,将皇帝的威严折损的一干二净,能得到武皇帝的谥号,实在是捡到了。”

姚思廉点点头,道:“殿下的评价算得上中规中矩,只是殿下不曾详细阅读梁史,不然对舍身寺庙这一段,会有不同的见解。”

李泰拱拱手,道:“还请姚师赐教。”

姚思廉叹息道:“梁武帝对天竺的一个名为阿育王的王非常推崇,他仰慕阿育王的治绩与佛名,专门组织人力翻译《阿育王经》。他还多次礼拜阿育王寺、塔,并把阿育王佛舍利迎入皇宫供奉。

至于舍身为僧,其实是对阿育王的直接效仿。经书记载,阿育王曾三次舍身,同样是大臣们以钱赎回。

笃信佛教,并非梁武帝一人,事实上,或许在梁武帝看来,阿育王不仅是统治孔雀帝国的强大国王,还是弘扬佛教的人间佛。这两种人格合二为一,是之前的所有帝王都没有达到的境界。

梁武帝不仅自己崇拜阿育王,还暗示臣子们奉承他为“转轮王”“皇帝菩萨”,这其实就是在向阿育王靠拢,想要成为中原的‘阿育王’,巩固自己的地位。”

话说到这里,姚思廉觉得自己还是不要继续的比较好。

如今李家,不也和梁武帝一样,在做同样的事情?

自称陇西李氏暂且不论,奉老子为先祖,其实和梁武帝的行为,一般无二。

只是,当今的陛下和梁武帝不同,他只是做了所有人都认为会做的事情罢了,却没有如梁武帝一般生硬的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