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雕版印刷

所谓天赋皇权,历史上每一个皇帝都喜欢把自己吹嘘的神乎其神,这不仅能满足装逼的欲望,还能巩固统治权,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李世民不需要,此时的他正年富力强,然而功劳却累积的却让人无法直视。好多人攻击他,最终却没有找到突破口,只能拿私生活不检点大说特说,或是揪着血统的疑点不放,宛若后世的键盘侠,在一个干净的人身上见到一点污渍就恨不得判死刑。

毫不夸张的说,李世民的经历摆出来仔细看看,完全可以自称开国皇帝了。

见李泰思绪万千的样子,姚思廉微微一笑,继续问道:“那殿下,觉得侯骨,侯万景之于梁武帝,是个怎样的人?”

虽然搜索梁武帝的资料时,对侯万景有所了解了,但李泰还是苦笑道:“姚师,本王对梁武帝虽有了解,但对别人就不怎么了解了,就是简文皇帝也不了解,更别说这个人了。”

姚思廉这才发觉自己问的有点深了,随即从旁边取来一本书籍,交给李泰。

李泰双手接过,见封面上写着“梁武帝传”,就知道这是姚察已经编写完成的梁史。

虽未正式完本,但姚察编写的梁武帝传,在士林中的名声却已经出去了。若有朝一日姚思廉续写完本,必定会引得万人空巷、长安纸贵的。

先人的典籍不得不敬,李泰站起身,恭恭敬敬的对着书籍行了一礼,这才开始翻看。

对于越王的行为,姚思廉很是满意,代替父亲回礼以后,才笑呵呵的开始帮助书童整理各类典籍。

虽是史书,实际上篇幅却不如何的大,很多事情只是一笔带过,至于究竟发生了什么,还得阅读的人自行想象。而且时间跨度之大,很显然舍弃了不知道多少故事。

一直到傍晚,李泰才彻底将梁武帝传看完,合上书籍放到一边,就拿起自己的读书笔记,向姚思廉讨教。

对于李泰的提问,姚思廉自然是知无不尽。

待到所有疑惑的地方得到了解答以后,李泰看了一眼梁武帝传的厚度,忍不住询问道:

“姚师,本王见令尊所书,文字洗练,却少记录了很多的事情,何解?”

姚思廉苦笑道:“殿下有所不知,修史不仅要做到详尽,还要简练。对于许多重要的大事,是必须要记录的,但是记录的太多,就会导致篇幅的增长,因此,修史的时候,究竟落笔的时候写什么,是需要考虑许久的。”

“为何要如此?全记下来不就好了?”

“我的殿下啊,各类史书记录的事情集结起来,就是剔除了部分不实的,诸多轶事堆砌起来,其一人的传记,篇幅也要胜过家父所书的数十倍。”

叹息一声以后,姚思廉无奈道:“记得详细是好事,但修史也要向现实妥协。殿下有所不知,成书容易,传书却极为困难。

自从纸张出现以后,书籍最初都是手抄,随后再传于世,近些年来多了雕版印刷,然而擅长制作雕版的匠人,都被世家和朝廷网罗一空。

只有世家的典籍,得以印刷供给内部成员阅读,再者就是朝廷的政令,可以印刷传到各州府。偶有文人成书,却苦于没办法将书传诸于世,最终只能籍籍无名。”

喝了一口茶,朝着长安的方向拱拱手以后,姚思廉才继续道:“微臣继承父业,修梁史和陈史,然而同样对印刷的事情头疼,幸赖陛下恩典,许诺书成以后,派给微臣雕版印刷的工匠,如此恩遇,微臣恨不得肝脑涂地以报。”

李泰挠挠头,疑惑道:“雕版印刷?这是个什么东西?”

姚思廉朝着书童招招手,书童领意,随即取来一块书籍单页大小的木板。

接过木板,李泰立刻就明白雕版印刷是怎么回事了。

感情是拿一块跟书籍单页差不多大的木板,在上面雕刻出字啊!

姚思廉讲解道:“殿下请看,这就是雕版,乃是微臣自己出钱雇人雕刻出来的,雕版想要完美雕刻出来,很难,一字之错,就会导致满盘废弃,印刷的时候,若有一字损毁,就会丢字,需要后补,若是损毁的字多了,这块雕版也就没用了。

在木板上直接雕刻字的凹槽,印出来的就是黑底白字,号称阴版,虽然纸张很容易就印坏,看起来也不好看,但阴版印刷,需要的工匠不需要多么高明。

至于在木板上雕刻而出一篇所需的全部字,就是阳版,阳版印出来的成品好看,但耗费,是个人就能看出来有多大。”

还有一句话姚思廉没说,皇帝许诺给他的,就是阳版,这也是他为何会对越王教育的如此上心。那可是阳版的印刷啊!

看着姚思廉的雕版,李泰只觉得自己的脑袋都开始疼了。

雕版印刷这玩意儿,根据搜索器提供的资料来看,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了。

然而,一直到现在,几百年的时间,还是这个德行。

活字印刷要出现的话,还要三百多年的时间,加起来这么多年,怎么就没人想上去呢?

活字印刷和阳版雕版印刷之间,相差最大的分明就是死字和活字啊!

都看不起匠人,但是四大发明中随便哪一样拿出来,不都是强力推动人类文明进化的助推剂?

强忍着乱七八糟的情绪,李泰对着姚思廉拱拱手,询问道:“姚师,敢问你对匠人这个群体如何看待?”

姚思廉疑惑的看向李泰,随即回答说:“国之基石,国无工难立,但工匠不安于土地,跟农人比起来,还是比不上的。”

“那你觉得,匠人是否应该得到优待?”

“不可,使其安于现状即可!”

将雕版交到姚思廉的手里,李泰叹息道:“既如此,那本王和姚师打个赌,明日开始,姚师尽管修史,不必简练文字,本王要带领工匠改善雕版技术,一旬之内,势必找出不用朝廷巧匠,就能将你的史书传遍四处的方法,并付诸于现实,如何?”

姚思廉用看傻子的表情看着李泰,可能是觉得自己不该这么不敬,只能强行换了表情,开口道:“赌注呢?殿下若成,微臣所著梁史和陈史之上,当奉殿下之名于我父子之前!”

李泰不假思索道:“若不成,本王解散将作院和丰收殿,乖乖回长安,请父皇做主,正式拜师,聆听姚师教诲,且奉上黄金十斤,以助姚师刻印雕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