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忙与盲像个核桃,在有仁的意趣里看阳光慷慨

岁月把忙碌吹成疾风,我却用顽皮的心酿成春风

生活可以忙碌,但是生活的乐趣,却不可以被剥夺和淹没。且忙且快乐,时不我待的忙碌紧迫里,用顽皮的心拨开云雾透口气,是生活里最美的意趣情致。岁月把忙碌吹成疾风,我却用顽皮的心酿成春风。

每次问候亲人朋友时,我总能在他们焦虑的口吻里,听到压抑中挤出的三个字:

忙忙忙。

忙,仿佛是生活的标配,是生活的标签一般,深深地印刻在了活着的每一个瞬间里。

从古到今,“忙”这道符咒,似乎成了孙悟空头顶的紧箍咒。一路走来,风尘仆仆,带着心底的殷殷期盼,想要把每一天的日子过成自己心中已经憧憬了千万次的模样,于是,便有了再也停不下来的脚步。

这每一次忙到“亡了心”的旋转,转到最后,已然成了麻木。

于是,我们总是会一边匆匆向前,一边又茫然地问自己:我要去哪里?

这让我想起了周公的故事。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本已是地位显赫,没有后顾之忧,可他却一直处于极度的焦虑和忙碌之中。

比如:每次洗头发的时候,碰到急事,他就会马上停止洗头,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有人求见,他就会马上把来不及咽下去的饭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

很多人问他如此忙碌的原因,他说,这样做,是因为害怕,害怕失去“周天子”的天下。

我之所以提到周公的故事,是因为他的那一句“因为害怕”。这四个字,不是也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吗?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忙,忙到心力交瘁,就是因为害怕。

害怕什么?

害怕时间过得太快,快得连梦想都一起带走,于是我们便在忙里,不停地奔跑……

记得某次和朋友去精神病院做义工,认识了一个男孩。他很年轻,不到三十岁,和哥们儿创业失败,沮丧之余,因为生性要强,一度患上了焦虑症。记得见到他时,他神志清晰,只是满面愁容,压力让他过早地华发丛生。

我们和他坐在一起,故作轻松地和他随意聊着什么。我希望能以轻松的态度,给他一个良好的引导。

我说:你看上去很放松,我想,你已经走出来了。

他说,以前的我,完全不是这样的。记得那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开一家自己的公司,可创业总是艰难重重,于是,我渐渐开始害怕,害怕失败,害怕时间不等人。于是,我更加紧迫地在忙碌中追赶,完成一天的工作后,身心俱疲,又心乱如麻。

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但是我知道自己已经停不下来了。对于未来,我并没有太多的自信,恐慌随时相伴,日益加深的内耗,加之工作的繁杂,让我不堪重负。

失眠是我的常态,每一个午夜梦回的夜晚,落寞在心头翻滚,独在异乡的孤独,忽然被无限放大,我一个大男人,居然一次次泪流满面。

我还是一个内向的人,心里明明有颇多感触,却不愿意说出来。压抑久了,身体机能随之出现问题,中医说是血气郁结。我知道这样下去,我的身体迟早要出问题,我也曾试着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可我却找不到更好的途径和渠道……

我听着他的故事,仿佛听着自己的故事一般。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不都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吗?

故事还没有结束。

再后来,我听说他已经全然康复了。

一场艰难的逆旅,让他顿悟了人生。在医院休养的过程中,他开始学着放下得失成败的执念,让心回归平静。原本喜欢文学的他,开始静下心来,写一些内心的感悟,透过文字,发泄自己的坏情绪,也更深刻地认知自我。

曾经那些一起嬉闹玩乐的朋友,在他创业忙碌时已然被他抛掷脑后,如今又回到他的生活中。他们依然如往昔,三五成群地在生活忙碌的间隙里,疯狂地体验着生活里该有的乐趣。煮酒黄昏,把酒调侃,席间说一说压抑了很久的心里话,谈一谈工作生活的想法和打算,很多话,在说出来的时候,心结也就解开了。

累到无力时,他也会给心灵放个假,带着家人周游世界,无牵无挂,心无旁骛,不再多想明天的生活,不再担忧明天的未知,更不愿回忆过去,无论美好还是沧桑。重要的是现在,看着亲人们的笑脸,就是最真切的幸福。

有时,他干脆让自己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倾听内心的声音,让灵魂自由地歌唱,让疲乏的心灵安静地停靠……

不再害怕,不再焦虑,在时不我待的忙碌紧迫里,用顽皮的心把世事酿成春风。

于是,他重生了……

在那场旷日持久的三年新冠战役中,她是一名普通的医疗垃圾清洁工。

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处理核酸检测使用过的棉签,以及医护人员和病人使用过的口罩等医疗垃圾,而且每天还要负责将这些医疗垃圾运送到指定地点,她经常汗流浃背地推着半人高的垃圾桶来回奔波。虽然不是医护人员,但是工作危险系数决定了她必须穿着厚重的白色防护服,站在医护人员身后,做好抗疫大战的后勤工作。

每天早上五点,她天未亮就从远在城北的家中出发,六点赶到核酸检测点,紧锣密鼓地开始一天的医疗垃圾清洁工作。除了需要将医疗垃圾集中消杀,她还必须将垃圾按照国家医疗机构规定的五大类医疗垃圾处理方式进行严格的分类和二次消毒后,再转运出去。医疗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可想而知,因此防护措施也更加严密,每次穿防护服是最痛苦的一件事,尤其是夏天,全副武装好后,还没开始干活已是汗流浃背。穿着防护服工作,她吃饭都变成了一件繁复的事情,每脱掉一件东西就要消一次毒,等鞋套、罩衣、手套等都脱完后,她早已大汗淋漓,于是吃饭也只能狼吞虎咽,火速解决了。

这样的工作量让她每天的节奏都是风风火火的,最忙碌的时候,她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马不停蹄地工作一天后,她的双手已经被厚厚的手套捂得失去了血色,脸颊上是被口罩勒出的血痕。

她说,她所有的忙,都是为了帮助人们早日走出疫情的阴霾,让大家都能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所以,她只能忙到停不下来。当她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她被汗水浸泡得有些发白的脸上,竟然挂着一丝轻松愉悦的神情。

直到有一天,采访她的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人们才恍然明白,她的快乐,为什么没有被忙碌的生活淹没。

那天,她们在小区的广场前做核酸检测,黄昏时分,忙碌了一天的她,把同事们召集在一起,她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挥舞着扫把,带着大家跳舞蹈《小苹果》。

黄昏的余晖下,刚刚结束工作后的汗水还挂在脸上,但是她们浑然不知,自顾自地扭动着身体,尽情地舞蹈着。她们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仿佛世间所有忙碌焦虑都和她们无关。

她们笑着、叫着、扭着、跳着……那样子,真的美极了。

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们平时经常用这种“顽皮可爱”的方式解压,所以,她们的工作才能做得如此快乐,这也许就是她们能在忙碌中体验快乐的真正意义吧……

没错,生活可以忙碌,但是生活的乐趣,却不可以被剥夺和淹没。

且忙且快乐,时不我待的忙碌紧迫里,用顽皮的心拨开云雾透口气,是生活里最美的意趣情致。

就算岁月把忙碌吹成疾风,我也要用顽皮的心酿成春风……

穿透盲目里的迷雾,把人间清醒还给日月天地

一味地忙,是一种作茧自缚。唯有挣脱丝茧,方能在不断闪现的妙悟里,活得有趣,也活得明白。那就让我们穿透盲目里的茫然迷雾,把眉清目秀还给日月天地吧。

我的读者群里,每天都有人向我倾诉生活里的负重前行。

有人说,本以为忙,是为了活得明白,可忙到最后,却盲目到茫然。

我说:当心忙到不再清醒透彻时,心灵又怎么会清晰洞见?

所有低着头忘乎所以的“忙”,最后换来的,都是闭着眼不知所以的“盲”,这是一种思想负担日积月累后慢慢催化的必然结果。

我们都是这样一路走来的。

记得大学毕业后的那些年,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更加游刃有余,我每天都会把自己置身于忙碌的工作状态中,试图以延长工作时间的方式,来达到飞速进步的效率。

忽然有一天,当我身心俱疲不知所以的时候,我发现,我竟然忙到一种盲目的状态。

我像一个熊熊燃烧的风火轮般不断往前冲,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就那么焦灼而性急地狂奔着,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我只是不想停下来。身边那些曾经最在意的人、事、物,我都已经无暇顾及。他们从我眼前匆匆一闪掠过,我捕捉不到任何踪迹,我知道不是世事忽略了我,而是我辜负了它的美丽。

我的感知都在盲目中交叠纠缠,纠结着心的弦音,弹奏着喧闹而紧凑的旋律。我仿佛紧箍咒下的猴头,在疼痛中眩晕、在错综中呐喊,那生拉硬拽下的猴毛,是我期许的解脱。

许是前方的路上有太多未实现的愿望在召唤,许是追赶幸福才能活得安全,许是生命的音符激昂高亢,许是身后的失意太过揪心,于是,我便在不息中寻觅,寻觅着想要的幸福。

可是,我没有等来我想要的幸福,却等来了一场疾病。

那次,在无数个加班到深夜的连轴工作后,我累倒了。那是我长久以来,唯一一段可以在休息中清闲度日的时光。

我每天躺在病床上。起初身体极度虚弱,甚至感觉连喘气都是一种体力活。我只能闭着眼睛,捂着胸口,任凭生命微弱的弦音在空气中回荡。那一刻,我忽然感觉,健康地活着,原来是一件如此珍贵的事情。工作没了,可以再找;健康没了,就无处可寻了。

我想,这也算是盲目后的一种妙悟吧。

我的病房窗前,是一片浓郁的树林,那段时间恰逢春暖花开。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后,我的身体日渐康复。那一天,我躺在床上,内心无比焦虑地想着这些日子因为住院而遗漏的工作。就在我皱着眉头无意间看向窗外时,忽然惊觉,我已经好久没有这样认真地看看大自然的景致了。

只见明媚璀璨的阳光洒向草地,光晕调皮地在草地上跃动。一群孩子在树影花香间嬉闹追逐,跑动时扬起的尘土,如云雾般升腾而起,在光的作用下,形成一道道明亮的光柱,看上去美极了。

我躺不住了,立刻起床,走向窗外的世界。走向因为忙碌被遗忘了很久的大自然,走向因为盲目被障目了很久的纯粹。

那时的我,纯粹得只是一个世间的俗人,只是一个简单的众生,只是一个顽皮的孩童。生活中原本的焦灼,此刻已是云淡风轻。我和孩子们围成一个圈玩儿丢手绢,我带着久违的爽朗大笑,转着圈和孩子们奔跑打闹。玩到尽兴时,眼泪口水横飞,都无所谓了,哪有那么多完美形象,怎么惬意怎么来。被抓到的我,还站在中间,为大家唱了一首《鲁冰花》。我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唱着唱着,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坐着漫天星空下,歪着头数星星的时光……

原来,生活里不只有追逐的拼搏,还应该有时而顽皮的闲趣。

一场病,换来一段妙悟:原来,人生所有的遇见,都有它的使命。

那次以后,我不再是一个执拗于某种念想的人。努力是生命的必然,但能在追逐的夹缝间加入些许清幽的情趣,却是一种生命的能力。

记得做记者时,我采访过一个民间画家,他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次采访他时,正逢他在办画展,于是采访便在他的画室进行,我也有幸参观了他的作品。

他的画展,有些与众不同。别人的画展都是很庄重地展示在大厅,人们绷着脸,带着严肃的表情,仿佛观摩某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物一样,小心翼翼地游走在其间。

而他的画室,却被装饰得仿佛婚礼大厅一般喜庆温馨。只见巨大的画室四周挂满了他的作品,大厅的中间摆着大大的长方形圆桌,桌子上摆着各色花瓶,花瓶边上散落着花瓣,每一个花瓶的底部都有一张纸签。

大厅的四个角放着画架和画纸,还有各种颜料。右边摆着一个巨大的松木茶具,茶具前面是一架古筝。

赏画、插花、作诗、涂鸦、品茶、听琴,是他画展的主题。

他的画展,打破了沉闷肃穆的氛围,透着云淡风轻的气质。一场展览,带着艺术的诗意,也带着生活的情致。这就是他要展现的美:皆以有趣好玩的名义开始,让生活的忙与盲,停顿休整。

他告诉我,以前的他,也曾为了艺术创作,忙到心力交瘁。忽而有一天,他发现,曾经从爱好出发而饶有兴趣的绘画艺术,成了某种带有功利性的追逐。忙到最后,他甚至盲目到忘记了自己为什么选择绘画,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于是,他决定让自己走出盲区,让自己在绘画的世界里,活得有趣。

他不再为了追逐绘画市场的需求而作画,他试着一边体会生活的乐趣,一边带着生活赋予的灵感作画。

因此,他的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意境。比如,有一幅画,画面上是一个女孩面对妈妈的牢骚,回头间露出心有灵犀的微笑。画作下面落款写着:生活,需要一些“小牢骚”。比如,有一幅画,是一个光着屁股的小孩,在门前的老树下追一只大黄狗,背景是烟雾升腾的远山。画作下面落款写着:简单的美,即是生活……

那些生活中的“小牢骚”,那些生活中的“小情趣”,总是让看画展的人们,会心一笑。

他穿着一身布衣,有着一头清爽的短发,带着憨憨的笑容,穿梭在展厅里。

看到有人站在他的画前开心合影,或是大赞“有趣”“诙谐”“好玩”,他总会调皮地躲起来听一会儿,然后“伪装”成一个普通的观赏者,和大家认真讨论一番。

一些懂艺术的人,如果看画展时灵感突发,便会走到圆桌边随意完成一件插花作品,顺便在纸签上写上一首诗。或者干脆直接走到画架边上,拿起画笔,即兴创作一幅涂鸦作品。在赏画中赏花、作诗、作画,这是怎样的浪漫境界?

“我是随性而为,不务正业,只凭着兴之所至做每一件事,但我很享受这种天马行空的表达。”正是因为这种贴近自然、接地气的创作,他的画反而卖得很好,他的“打油诗”“小牢骚”“小情怀”,正是繁忙的人们最需要的生活方式,很亲切,又很时尚。

他说,平时的自己,画画、写诗、弹古筝、听风、钓鱼、冥想……在这些看似无用的小情怀里,总能找到心的方向。

一味地忙,是一种作茧自缚。千丝万缕的“约束”和“羁绊”缠绕着你,让你动弹不得,你又如何能以身轻如燕的姿态,为迷茫的心找到清晰的出口?

唯有挣脱丝茧,方能在不断闪现的妙悟里,活得有趣,也活得明白。那么,就让我们穿透盲目里的茫然迷雾,把眉清目秀还给日月天地吧……

喧嚣和跌宕还在营业,安恬和阔朗也不会打烊

安恬之后,思绪便能在纷乱的世事中,剪得开理得清;阔朗之后,身心便能在跌宕的起伏中,有了翩然的起飞点。无论飞到哪里,往后余生,落脚之处,皆是心安。记住,喧嚣和跌宕还在营业,安恬和阔朗也不会打烊。

我曾经在微信群里问过我的读者:你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大家的回答竟然惊人地一致:跌宕起伏的人生、沉重无趣的生活、喧嚣拥挤的心灵、萧索苍白的灵魂……我们的世界大抵如此。

在每天无止境的忙碌中,谁不是低着头,如风火轮般匆匆而过?古人诗句里的,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杏花微雨,已然与我们的生活毫无关联。我们体会不到时光氤氲,我们感受不到岁月静好,心底不断回旋的只有六个字:房子、车子、票子。

这看上去似乎只是个简单的梦想,吃喝拉撒睡,要的不就是车子、房子、票子吗?可就是这三样简单的物件,却剥夺了我们一生的快乐。

于是,我听到了很多这样的声音:

有的人说:我觉得现代生活的本质就是匆忙和孤独,万丈红尘,像一条不归路,我已经成为物质的奴隶,被物欲支配着向前,最后,我的物质世界越来越膨胀,内心却越来越空虚和脆弱!

有的人说:在大都市奔忙的日子里,我身不由己地被现实裹挟着,将自己淹没于车水马龙和钢筋水泥之中,生活没有安恬的味道,只有名缰利锁,跌宕不安。我忙到无心看风景,只能在上班匆匆经过城市绿地时,抬头看一眼湛蓝的天空里飘过的几朵白云;只能从废寝忘食的忙里偷闲里,透过如鸟笼般的CBD玻璃窗,看一看外面已经不属于我的明媚春景!

有的人说: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已经忽略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繁忙而机械的生活,麻木了我的感知,我正在一点点丧失着对自然、对天地、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完全成了物质的傀儡!

于是,有的人说:白天的我戴着面具穿梭人群,夜深人静时,总是感到自己被无尽的荒芜淹没,此刻唯有几杯淡酒能聊以自慰,也只有在这时,我才能听到自己的呼吸,感觉到自己的心跳!

于是,有的人说:现实无法逃避,所以我只能在梦中去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为灵魂找到归依的所在。可是梦境太短,醒来后,我依然要带着自己的使命回到现实中,继续在低低的叹息和淡淡的忧伤中,被世事洪流推着向前!

这是这个时代所有人发自心底的声音,我们是不是也在其中,听到了自己心底一直以来埋藏了许久的呐喊?

生活的喧嚣和命运的跌宕,像是一道勒住身心灵魂的枷锁,我们被桎梏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想要逃出去,却又是如此的无能为力。

为什么?很简单,我们需要房子、车子和票子。

我说出来的,是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心声。

追求生活的品质、个人的事业、丰衣足食的梦想、卓越优秀的阅历,本身没有错。我们不是超凡脱俗的隐士,我们都是食尽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我们还有很多梦想在路上召唤,我们都需要带着自己的责任,走过这个纷繁的尘世。所以,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在闲情逸致中享受时光,总要回归到生活的奔走与秩序中。

我们需要的,是走出去,寻觅繁忙生命中,那一点安恬和阔朗,让心在翩然中,休养生息。这样当我们再次带着轻盈的状态回到生活时,便有了继续前进的生命力。

那时的你,身处闹市,喧嚣依旧,可心却是静谧安恬的;那时的你,深陷苦难,烦扰不断,却不再哀怨,内心也多了一份苦中作乐的勇气。

此时此刻,你一定懂得:忙中找乐,是最好的重生。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着李清照。

她的一生被光环笼罩,却也跌宕不安。而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是和赵明诚在青州屏居的那些年月。

那时的她,正身处人生逆境。父亲李格非被罢官,作为罪臣之女,她处境尴尬。后来公公赵挺之去世,丈夫赵明诚继而失去官职。朝廷复杂的政治斗争,加之蔡京对赵家人的诬告陷害,一度让赵氏家族在京城失了立足之地。

李清照是何等聪慧淡然的女子,她没有像那个时代的妇女一样,满心失去权势后的无助和哀怨。她知道,人世红尘,有遇见,也有离别;有得到,也有失去。最后,不过是空手来,空手归。漫步人间,每个人都是过客,又何必太过在意。

关键是,要在喧嚣中寻得安恬,在跌宕中觅得阔朗,生活即是翩然。

于是,心性淡然的她和赵明诚,毅然离开是非缠身的汴京,退隐青州。虽然他们依旧忙于金石事业,忙于写诗作文;但是,透过繁忙,他们把酒东篱、莳花种豆,过着闲情逸致的生活。

李清照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归来堂”,将自己的卧室命名为“易安居”。由此可见,她内心已然在意趣中衍生出了阔朗旷达。

我最喜欢的,是那段“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故事。

那时的李清照和赵明诚,经常饭后一边喝茶,一边读书。突发奇想时,就会玩赌书斗茶的游戏。一个人说出某个典故,另一个人猜出自哪本书,猜中后决定谁先饮茶。于是,他们一边玩乐,一边喝茶,举起的茶杯在前仰后合的笑闹中,杯倾茶泼,留下了满身茶香。

在这样的情致里,李清照早已忘记了跌宕人生带来的悲凉,苦中作乐的生活里,满是惊喜。

由古及今,现代人总要从古人的生活里,为自己的灵魂找到出口。

我一个朋友,她的丈夫因为倒卖文玩古董,赔得倾家荡产。她一度万念俱灰,不是寻死觅活,就是闹着离婚。

面对颓废的她,我一直都在劝她,事已至此,消沉无济于事,只会雪上加霜,让路越来越窄,不如干脆放下曾经,或者旧物利用,变废为宝,反正她丈夫只对文玩感兴趣,而且鉴别的眼光还不错。

没想到,不久后,这家伙突然开窍了。闲暇之余,她会和丈夫一起去古玩市场闲逛,遇到有价值的古器字画,价格也合适,便买回家中,拿着放大镜在灯下赏玩。

某次买了一件青铜器,看上去气质不凡,只是右下角有一点点微小的缺口。于是,他们便在灯下一边把玩,一边修补。那时,烛火在幽暗静谧的房间闪烁,两张在灯下被映得红通通的脸上,不时荡漾起欢快的笑容。

她说,那一刻,她觉得曾经的惶惑不安,忽然已经隐退到生活之外。于是,她在苦难中寻觅到的生活意趣里,体会到了无限的阔朗旷达。

无独有偶,那件青铜器后来被专家鉴定为文物真迹,价值不菲。

其实,物欲价值不是重点。

重要的是,安恬之后,思绪便能在纷乱的世事中,剪得开理得清;阔朗之后,身心便能在跌宕起伏中,有了翩然的起飞点。

无论飞到哪里,往后余生,落脚之处,皆是心安。所以,我们要记住,喧嚣和跌宕还在营业,安恬和阔朗也不会打烊。

“贪婪之重”掀起巨浪,在“物随趣移”里上岸

生活是最深奥的哲学,忙与盲,外物与现实,都是我们无法抛却的。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在生活的河流前,一边带着热情巡视现实,一边带着闲趣遐思迩想,用“物随趣移”的生活手法,消融外物里的重重负累。

一个做心理医生的朋友,在跟我谈起现代人的心理疾病时说:物欲,是一切纷扰烦忧的源头。

在她接诊过的案例里,有一个在厌世情绪中几度轻生被救的人。他是一个官场高手,曾经一路过关斩将,身居高位,叱咤风云。无奈宦海沉浮,明山暗礁,稍有不慎便大厦倾覆,其中充满无法预测的幻灭与重生。他也深陷其中,无数次的官场不如意后,面对世事难测的苦楚,他彻底失去了生活的信念和快乐。

正如我们在电视剧《狂飙》中看到的故事一样,剧中的高启强,二十年前是一个老实本分、备受欺凌的小鱼贩,最讨厌鱼腥味儿的他,在父母双亡后,为了养活弟弟妹妹,只能选择在鱼摊摸爬滚打。二十年后,他摇身一变,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老大,心机深沉、霸气十足,人前他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大企业家,背后却做着不为人知的罪恶勾当。

纵观高启强的一生,他其实并不快乐,他后来对外物的贪婪与极度渴望,都来自成长路上的经历。十三岁时,贫困拮据的他靠着五百块钱把弟弟妹妹抚养成人,大年三十在派出所,满脸伤痕的他含着眼泪咽下了那口心酸的饺子,这就是高启强最初的模样,充满了令人心疼的善意。在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欺凌和不公之后,他意识到,身在社会底层的自己只有不断获取更多的物质,才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他开始一步一步反击,一步步被贪婪的物欲吞噬,从此,高启强的人性发生了转变。

其实,在最初还没有泯灭良知时,高启强是一个很温暖很有生活情趣的人,他会经常和旧厂街的摊贩们打趣调侃,讲述一些平凡的生活趣事;他也会在大年三十为弟弟妹妹包饺子做年夜饭,一家人欢声笑语看春晚、放鞭炮,他原本也能在底层生活的夹缝里为幸福种出一朵花来。我想,那个时候,能做到“物随趣移”的他,也一定是快乐无比的。

可是后来,当对外物的欲望占据了高启强的内心时,他就开始慢慢地失去人性,失去了理智,内心生出的无数贪欲,淹没了他生命中最珍贵的意趣和快乐。

其实,生活中像高启强这样受过委屈的人也不少,为什么他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原因很简单,就是高启强的骨子里隐藏着对欲望的贪欲。如果说高启强前期是为了反抗不公平的命运,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然而,不知是哪一次,一瞬间闪过的对外物的贪婪,在高启强心头萌芽,他尝到了物质的甜头,开始不择手段地获取权力和财富。于是他去建工集团跪拜泰叔后,就开始沉湎于自己拥有黑金帝国的虚荣,从此高启强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不惜一切代价在无边的轨道上越跑越远,直到将自己一步步送上了不归路……

外物,本是身外之物,却带着殷殷欲望,如烧红了的火炭,风风火火闯进我们生活的中心,占据了生活的制高点。仿佛打仗时,攻守一座城,于城楼顶上插旗,以示主导权一样,人事外物,也是这样操控了我们生活的导向和心灵的方向。

我们虽然不甘心,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如风火轮般向前冲杀,哪怕冲锋陷阵,哪怕头破血流,也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都说人生漫长,其实,人生短得让人措手不及。这么短的光阴,这么美的时光,我们需要把明净如水的人生,过得这么残破不堪吗?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去直面和思索的问题。

当然,大家都曾有过这样的心声:

有人说:奔走在尘世的我们啊,很像一首诗——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我们像是被困在“网中”的躯壳,被千丝万缕的“管束”和“羁绊”束缚了手脚,想要逃脱,却是那么无能为力。

有人说:这一生,心太忙,等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等到的,永远有恃无恐。细细想来,这一生,不过是作茧自缚、庸人自扰,只等着岁月如斯,不舍昼夜之间,带走一切不曾被珍惜的时光。

有人说:我们如织布机上飞速盘织的那匹布,丝丝缕缕纠缠间,沿着世俗的套路去编织它命定的花纹;又像是机械时代流水线上的一个螺母,伴随着飞快的运转,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位置。

也有人说:我们是被上了发条的音乐盒,在时光的琴弦上弹奏着空虚的旋律;我们是被现实抽打的陀螺,在被动的旋转中平衡着摇摇欲坠的夙愿;我们是在既定的轨道上划过的行星,身不由己地按世俗设计好的方向运行……

这些带着悲壮色彩的呐喊,穿透时光的心声,喊出了这个时代的无奈。而所有的纠结,终逃不过两个字:外物。仿佛这一生,只有外物是生命的底色,失去外物,就是失去了生命的鲜活。

外物纵然重要,但若是失去了灵魂深处的闲趣,外物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沃土。就像是内部缺水的丛林,纵然眼前密林纵横,但终有一天会水草干涸、绿意全无。

唯有在营造外物的同时,以趣味来点缀,用趣味改变万物,才是锦上添花。

所谓趣味改变外物,是善于用生活中旖旎多变的趣味,来“软化”生硬刻板的外物,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外物,染上一丝妙趣横生的色彩,人生岂不快哉?

我很欣赏《如懿传》中,那个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活出生活意趣的如懿。

冷宫的生活,本是后宫女子最悲凉的处境,可偏偏却被如懿经营得风生水起。

如懿在即将被打入冷宫之前,没有其他女子的掩面哀伤,反而不慌不忙地坐在梳妆台前精心装扮着自己。侍婢惢心站在身边,一边为她梳妆,一边忧心忡忡地为如懿戴上一副景泰蓝的护甲。

忽然,惢心想到未来凄楚的冷宫生活,于是说道:“主儿,进了冷宫,就没有必要戴护甲了吧。”

如懿却淡定自若地说:“虽然身在冷宫,也要活得体面。”

在冷宫的生活,如懿依然过得有趣。生活的艰辛没有磨灭她感受生命乐趣的心,在冷宫霉味飘荡的环境中,她没有蓬头垢面,也没有衣衫褴褛。她每天都会把发霉的衣服拿到阳光下晾晒,一如要晒干自己潮湿的忧愁一般。在周围废妃们疯疯癫癫的环绕中,她如一株遗世独立的幽谷兰花,着一身干净的素袍,戴一条素雅的围巾,不饰一物的鬓发清爽利落,再加上满脸岁月无恙的安详,让人越看越爱。

某次,当侍卫问及如懿需要送什么东西进来时,本以为如懿会索要一些胭脂水粉、金钗首饰之物,可是心有意趣的如懿,却恬淡清浅地莞尔一笑,说:“我想要些花籽,种一些花草。”那一刻,我忽然发现,如懿才是乌烟瘴气的宫斗中,最大的赢家。

不久之后,冷宫潮湿的院落里“花香满襟怀”,生命的险境不仅没有消耗如懿的生存意志,反倒给了她更多寻找乐趣的灵思妙想。冷宫里凌霄花盛开,馥郁的香气流淌过每一个角落,淹没了那曾经久久无法散去的霉味,也照亮了如懿脸上那一抹淡淡的恬静。

如此艰难的日子,硬是被如懿演绎得坚忍而温暖,活出了意趣生辉的味道。

原来,所谓心有意趣,是可以在生命任何角落里,开出一朵花来。

我的一个朋友,为了事业可谓呕心沥血,加班熬夜是常态,长此以往,身体的透支,换来的便是健康的崩盘。

果不其然,创业三年后,他被确诊为癌症。他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卧床化疗。前半生已经在暗无天日的浑浑噩噩中度过,从来不知道岁月静好是什么滋味,用化疗来结束剩下来的时光,岂不是浪费光阴?

于是,他毅然决定放弃过度治疗,和妻子背起行囊,远离城市喧嚣,回到老家,一个山清水秀的乡村,准备在“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环境里,用风清月明的生活方式,度过剩余的时光。

隐居的日子里,再也没有丝竹之乱耳,也没有案牍之劳形。柴扉前的庭院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清晨,在啾啾鸣叫的鸟语中醒来,迎着第一缕阳光,他和妻子沿着门前的池塘散步。他们手牵手漫无目的地走着,听着风在耳畔微微吹过,心思悠远,了无牵挂。而曾经创业工作时的早晨,他都是左手开车,右手打电话,忙得焦头烂额。

清晨清淡的早餐,是在悠扬的轻音乐中开始的,他和妻子坐在桌边,一边聊天,一边吃饭,感觉每一口嚼出的,都是生活的清甜意趣。而曾经工作时,他不是没时间吃早餐,就是百忙之中随意而匆忙地吃两口。

早餐结束后,他或者于庭院里掘土浇花,感受着采菊东篱的快意;抑或带着几本书,到山上,择一亭子坐下来,读一段文字。

这时,有几本书是必带的:路遥的《人生》《论语》《诗经》,以及苏东坡的诗词。修身养性,都离不开这些书里要表达的精神。

《论语》里,孔子超然物外的自在,给了他超然物外的豁达;

路遥《人生》里的反思,让他明白,人生关键处,常常只有那么几步,走对就是幸福;《诗经》里,渗透的是一种来自自然乡土间最淳朴的情怀;

而苏东坡传达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正是他需要的境界……

这些美好的文字,让他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水乳交融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通透……

这样的生活过了两年后,他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

他对我说,他深信,这是生活的意趣带给他的重生。

被忙与盲的贪婪虐心,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生活是最深奥的哲学,忙与盲,外物与现实,都是我们无法抛却的。

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在生活的河流前,一边带着热情巡视现实,一边带着闲趣遐思迩想,用“物随趣移”的生活方式,消融外物里的重重负累。

就算“忙与盲”掀起巨浪,也挡不住“物随趣移”来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