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王甲把整个辋川里所有家户的男人们,都招到了刘家小院。
说是小院,可是在辋川里来说,这个院子一点也不小。以前因为刘家只有刘二郎父女二人,日子过得又穷又苦,所以大家谁也不想理搭理他们,也就几乎没人来他家。
现在的刘家是两进的院子,等闲你就是想进来,也进不来。今天所有人才算是看到了刘家现在的样子,都不住的惊叹。
院子里的仆妇们穿的整齐干净,进进出出忙的脚不沾地,外院的酒坊,酒气冲天,景象繁忙。恰逢泰和质库的五辆大车前来拉酒,一坛一坛散发着浓郁酒香的美酒,被小心翼翼的搬上车装好。
这些在村民们看来,哪里是酒,分明都是黄灿灿的铜钱。
大家都垂手站在后院当中,表情神态都显得特别恭敬,因为里正王甲就在最前头站着。
重萧今天说话很简单,现在他终于知道怎么和唐人沟通了。那些虚头巴脑的话都不用说,直接讲重点就可以。
“今天我让里正把大家叫来,就一件事,带着大家一起赚钱。愿意的留下,不愿意的就请回。”
小院里全场鸦雀无声,谁都没说话,也不知道说什么。站着的人里面,有很多都是给刘家卖水卖柴的人家,他们是现在就挣着刘家钱的人,当然知道,二郎这个表弟不是个一般人,说话自然是算数的。
等了一会,重萧见没人说话,就继续道:“如果想挣钱,那就回去在自家菜地旁修一个猪圈,样子就按照我家那个一样,最少能养三头猪以上就行。建好了猪圈,我会让人验收,合格就发猪仔,养大了我会拿钱收,两斤一文钱,现钱交易。”
重萧讲完话,看着院子里的所有人,等待他们的反应。
大家都面面相觑,因为从来也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们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
忽然人群里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说道:“某干了,某信得过郎君,今天回去就开始修猪圈。郎君何时能给我们发猪仔。”
一般来说只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他人家就不会再怕螃蟹夹人了。
果然陆续又有几个人,卢氏看了一下,这些人大多都是现在给酒坊供柴供水的人,看来信任基础还是最重要的。
很快重萧在辋川里就建立起来了第一个养猪农业合作社,共计十一户,预计饲养一百头猪。
说实话,重萧也不知道,大唐人能不能这么快,就接受猪肉这个概念,但是他知道这条路是对的。
就在重萧派人开始验收村民的猪圈时,蓝田县的酒楼掌柜们又来了。上次带走的三头猪已经全部都卖完了,由于马上就要到元日,很多都是大户人家预订的席面,现在没有了猪肉,也只能来找重萧。
当然也有不少大聪明的掌柜,自己收了猪肉,做出来发现,腥臊的根本吃不成。没有办法,也只能垂头丧气得跟着来到了刘家。
重萧想过猪肉一但卖开了,会很火爆,但是也没想过会如此的快。
没办法了,他告诉卢氏,留下四头最肥的猪,家里过年吃,其他的一斤一文钱都卖给他们。
掌柜们派人赶着十几头猪,浩浩荡荡的出了辋川里回县城,但辋川的村民们炸锅了。
那些还在观望的人,把一家子都动员起来盖猪圈,生怕晚了,赶不上刘家给大家发猪仔。
所有村民都能看明白,县城的食肆酒楼掌柜们,能眼巴巴的来到辋川里买猪,这说明,这里的猪供不应求,而且只有这里的猪肉是可以吃的。
那名重萧专门培养的养猪专业人才,这会可是了不得了。别看在刘家他是个奴仆,到了那一家验收猪圈,人家不是把他当大爷供着。重萧告诉那人,这个秘诀只有他知道,包括家里的其他人都不能说。
这样一来,那个仆役瞬间觉得,家主对自己非常重视,委以重任,工作起来更是丝毫不敢怠慢。
就在元日前的半个月,重萧终于把猪仔发给了村民,整整一百二十头,光找着些猪仔,就差点累死王甲。但是为了自己的前程,王甲依然是不亦乐乎。
前几天堂兄休沐回家,还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听重萧的话,此人将来一定有出息。
王成自己现在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司农寺官吏,但是因为负责着,明年开春曲辕犁的推广,现在已经有不少人,找他的门路,希望能早点配给到这种耕地神器。这种被人追捧,认可的感觉是他做里正时完全不能理解和享受的感觉。
王甲也很向往堂兄地位,所以对重萧的吩咐更加犹如圣旨一般的执行。
元日前的最后一批酒已经被郑掌柜拉走了。听老掌柜说,永嘉公主在长安东市里的酒铺,已经开始预订了,而且是全额收的货款。好多跟着皇帝打天下的国公们,因为买不到酒,就隔三差五的进宫,蹭喝皇帝的酒,这让皇帝不胜其烦。因为永嘉公主给太极宫和大安宫的贡酒,是优先供给的,还没有定量。
重萧告诉郑掌柜,既然销量如此好,五天以后就再来一次,这次重萧给他一百坛。
然后就要等到明年正月之后了,因为重萧决定在此扩建厂房。而五日后的酒,重萧决定用之前的高度酒头来勾兑。
尝了尝自己第一次勾兑出来的酒,重萧觉得自己确实有做奸商的潜质。不过没关系,这酒大唐人指定喝不死。再说了,那些贵族也不怕死,要不然会提着脑袋和李二郎一起闹革命。没有了负罪感,干起活也就麻利多了。
再一次送走了老掌柜,这下重萧可以安稳的过个年了。
唐人把大年三十叫做除夕,大年初一叫做元日,因为这时还没有过“年”的说法。通常人都会说,过元日或是过元旦。
后世里,每到过年都鼓吹的“年兽的故事”。其实是1939年民国时,上海小报《金刚钻》所连载的《沪壖话旧录·岁时风俗之回忆》短文里,作者孙玉声第一次提到“年”是一种怪兽。此后,年兽的传说在各种报纸和杂志中被反复引用和演变。
现在唐朝过元日也有许多庆祝活动,如烧爆杆,守岁、拜年、喝屠苏酒、挂桃符等等。
重萧很早就开始准备了,为此他还专门去蓝田县城想买一些红纸,写对联。但是现在的大唐就没有能用来写对联的红纸。
于是败兴而归的重萧决定,万事不求人,自己动手做。用染布的颜色染红纸,他觉得一点难度都没有。自己的毛笔字写的还不错,他准备把整个小院都贴上对联和福字。这也算是找回了一点点,自己前一世的记忆和感觉了。
唐朝人还没有贴春联的习惯,不过重萧觉得习惯这个东西是要慢慢习惯的,所以他决定从他做起,让唐朝人慢慢习惯这个习俗。
看见刘二郎带着人,赶着牛车进山去,重萧不解的问刘大娘:“你阿耶这是干什么去了?”
“应该是去砍爆杆了,元日早上是要烧爆杆的,你不知道?”
重萧一脸的蚊香圈,他不知道烧那玩意干什么,他也没听说过唐朝人过年烧什么爆杆。
等刘二郎拉了一车青竹子回来,重萧终于知道小姑娘说爆杆是个什么东西了。原来就是爆竹呀。
重萧让人支了个大火盆,想先烧一个看看,谁知道竹子炸开的那一瞬间,重萧很失望,那个动静就比牲口放的屁大不了多少。
要是用这个东西烘托新年气氛,那估计是一点气氛都没有,就光剩下气愤了。
生气的重萧,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彭生,彭生,死哪去了?你去蓝田县给郎君买些硫磺和硝石回来,现在就去,骑马去!”
好脾气的郎君第一次用这样的口气喊彭生,把这个杀人都不眨眼的大汉吓的一声都不敢吭,赶紧去马厩,骑上马就走,连钱都忘了拿,一直到天黑才回来。
“怎么去了那么久?”重萧问道。
彭生见了重萧还是有些害怕,回道:“满蓝田县也没有卖这东西的,最后小人是在没辙了,才去找了郑掌柜,还是他老人家有办法,没花钱,他和城里的道士要的。”说着把手里的两个口袋,恭敬的递给了重萧。
重萧看了他一眼,说道:“上午态度不好,给你道个歉,叫卢氏让厨房给你炒两个菜,你自己喝点。算是郎君给你赔不是了。”
说着还在彭生的胸口捶了一下,彭生一点事没有,重萧的手倒是生疼。这家伙,比牛都结实。看来自己家的好饭食一点也没有浪费,起码都长腱子肉了。
让卢氏送了一盆木炭末子进书房以后,重萧就把自己关在了里面,一个晚上都没出来。半夜里,刘大娘好奇的趴着门缝往里看,被重萧喊走,让她赶紧睡觉。
第二天一大早,重萧就拿着两根一尺长的青竹竿,叫上刘二郎和彭生,一起到家门口不远的河边,准备检验一下自己一个晚上的工作成果。
小河上已经结了一层冰,看起来厚厚的。重萧吹着了火折子,点着一根纸捻,一甩手就朝这冰面扔了过去。
就在竹竿落在冰面那一刻,一声炸雷巨响,冰面上升起一股黑烟。
重萧有心理准备,所以纹丝没动,可是吓坏了刘二郎和彭生,二人不约而同的将身体挡在了重萧面前,将他扑倒在地,护在身下。反倒是他俩把重萧吓了一跳。
三人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重萧笑着说道:“这只是个爆竹,就是响声大了点。”
这二人听到后,都是面面相觑,谁家的爆竹这么大声,还有黑烟,怕不是什么法术吧。
重萧又拿起一根说道:“我在点一根,你俩不用怕,伤不到人。”说着就点着扔了出去。
这根动静能小一些,像是后世二踢脚的动静。
“妈的!头一根火药装多了!”
第三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