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如此恩德!荣耀以极的杨家!
- 重生人皇,功德拉满打造不败殷商
- 温暖晴空
- 2028字
- 2024-11-20 22:01:01
兵与律相关,而子受在此时要提拔杨任,尚能见其之用意,是加强兵与律相合,亦能顺利推行这次远征平叛!
兵与律有相应之故,必须如此,才能保证战事顺利推进。
因为杨任有这个作用,子受遂对其拔用。
如此则有利于大军远征作战。
杨任长时间在朝廷中担任无关紧要的职务,为谏言大夫,终究有些委屈他了。
在他的情感上,应该始终不愿意屈居人下。
那子受就给他这个机会。
纵使位处议郎,担任谏大夫,有一定的话语权,有谏言之权,他也始终未甘心。
因为这完全不是他的志向。
而恶来此时还是白身,被太师挑选为了近从侍卫,即将参军入伍,随军远征。
而在不远的将来,不,很快就可能成为一名大将!
等恶来为将,到时太师肯定让其分掌兵将,到时就可以称恶来为将军了。
无论是杨任还是恶来,此次远征平叛皆是其机遇造化。
不止子受,就连太识也欲以恶来为将,而子受和太师都已经感知出来,恶来如果作为手下,会非常好用。
而恶来非寻常耳。
在太师看来,此子后必垂名。
而在子受看来,正是龙蛇四起,撩乱世间的时候,恶来一定会大放光彩。
而眼前这个原为奴隶的人,到时候人们一定会俱当刮目相看的。
当然,这些得是在其有战功的情况下。
而若盔甲在身,武器在手,对其来说这些唾手可得!
许是放旷之人疏逸,才能欣赏、体谅、理解恶来这样的人,甚至是与之共情。
子受及太师闻仲都是这样的人。
遂以恶来之能,能够得到进用。
从边地与羌人的厮杀中,到归为奴隶,又经过千山万水,被运到朝歌。
冥冥之中似有其意,公子特意前来,恶来似乎特意要与之相见。
这是恶来的感受。
在恶来眼中,满目云峰都绽放着光明。
这是他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是一直满有挫败感的他,从未有过的感受。
宇宙盘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直觉与公子等相见之晚,而他与一众奴隶皆安在,只是……
其父不知现在在何处。
其父贤良有策,并待时机成熟,与恶来一道上王都,到朝廷中效力。
边城将军受诏守城,不得随意出击,宁有羌人袭边骚扰,也不得违诏。
恶来做不到令行禁止,将军怎么可能容忍他?
如此军功何得?
就此无行,恶来也就忍耐不了了。
当时恶来忘记了父亲说过的话,未听从其至言,父子二人都以朝中为臣,见上为愿,却中途夭折。
不得不叹,却也只能徒叹可惜。
父与子亦皆绝异之姿,虽还未授职为将,等同白徒,却皆有其能。
父子二人献身边地,却被误认为叛徒,乃西羌遣诱奸细,父子二人戍守边庭,蒙冤却不怨,若此可效力国家,为朝堂大臣,真乃朝廷之幸!
得父子二人,无事不忠,何不用其为将?
杨任已为礼臣,就算再举其方正,也不可能再向上升迁。
杨任已经为上大夫了,难道就因为一次谏言,就能获得大王如此青睐?
群臣中,有人忍不住议论,且口中多有怨言。
三公者,那是何等身份地位?又是怎样的位置?
杨任凭什么?
太师掌兵,丞相掌朝,又增一任,监督百官。
其任者,则御史大夫。
掌司法,且有执行之权,有人犯罪,可立刻执行,马上就处。
原本的杨任为上大夫,而冠以御史大夫之名后,其身份地位立马改换,已不可同日而语。
号称三公,实非不虚。
朝中一干武将,听到大王宣布新职,且选定新职人选时,面面相觑。
他们虽然不懂,却也知道御史大夫的厉害。
可能比他们在军中的权利还要大得多了。
他们虽然司管军马,军中为将,却也没有执法大权,如果有这样的大权,想想都叫人忍不住心颤。
甚至身上会起一层鸡皮疙瘩,汗毛倒竖。
更别提杨任已经忍不住在颤抖了。
为军中将者,谁不想手握大权?
虽司掌军马,却受制于上级,受限于下级。
御史大夫掌司法大权,可不是空的,着实恐怖!
丞相虽司掌朝政,却没有御史大夫这样大的权利,徒为受制。
看来御史大夫就是为了制衡丞相而生的。
一些武官武将,就是再不聪明,再傻也能看出这一层,知晓这个道理。
丞相大权为御史大夫所夺,有所分减,又为御史大夫监制,改换身份地位的杨任不会客气的。
掌司法大权,徒给曾使自己受过气的丞相以好气受。
太师的司军之权,丞相的司政之权,御史大夫的司法之权,尽皆不空,而且权利极大,徒让人羡慕。
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他们羡慕杨任。
不光那些朝臣,就连那些武将也是一样。
至此,杨任荣耀以极。
不光杨任脸上有光彩。
就连东宫杨妃杨婉也是一样。
杨婉没想到大王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太师也去看杨任。
杨任原为上大夫,升礼臣,又为御史大夫,改职司权之快,别人拍马都赶不上。
于是杨任之职不下于丞相,之权不落于太师。
之前杨任司职朝廷,徒为上大夫,却并无多少实权,如今任御史大夫,司法是非空权,称为三公,没想到大王会对他如此信任,给予如此重任,如此大的恩德!
大王已经下诏,正式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司职掌权,授法以震慑不法之徒。
御史大夫与上大夫只区别两个字,就已经相去甚远,大大不同。
司于空衔虚职,与控于实权,当然不一样。
故百官志在称位三公,太师、丞相之位可望不可及,如今御史大夫也没他们的份儿。
如今杨任司于御史大夫一职,位在三公,徒羡于人。
以前三公之位,空于司法,如今以三公之位,置御史大夫一职,实有责于丞相,而安于江山社稷。
大王下诏后,众臣也能看得出来。
三公所司之职不同,惟御史大夫是内监督内外,包括朝政,也包括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