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和医道 同有传承

一、书院缘起

医(中医)是中国文化里面很特别的一个科目,其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崇高与卑微。崇高者,以大道言之,如清代名医喻昌所言:“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卑微者,医不过中九流也。而其最特别者,是有人甚至将中国的文化视为医的文化,对此,我们深以为然。至少,从这样一个角度来审视、思考、学习、研究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三大家儒、释、道,会具有更独特而甚深的视野。为此,我们将儒、释、道、医作为中国文化之大统,便就顺理成章!而为医者,需荷担中国文化家业,亦更责无旁贷了!其实,这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大医精诚!亦就是从上述这个角度出发,“中正平和”似乎是我们至今能够找到的可以精练准确描绘医之精义的最合适的字眼,当然,这也是我们深入中国文化的门径。因为医的关系,在记录中国文化的上万个文字里,我们发现了另一个更特别的字眼,那就是“矢”!“矢”是耐人寻味的!

“矢”作为箭而引申出的射,在《礼记》被称为“仁之道”,并由此开启出“中正平和”!无独有偶,诞生于西方的现代医学将位于人体前正中的线称为“矢状线”。矢乎!渊兮,湛兮,吾未知何称?中正平和而已!由此我们可以照见生命的实相,由此我们可以照见文化的实相。当我们沿此路径去看另一个字——“疾”时,对于生命因何而有问题,不禁会心一笑!而当我们回首再来看看文章开首的“医”时,诸多疑虑便在这个当下倾然冰释了!奇哉!妙哉!文以载道!信乎!由于内心透出的这份光明,更由于诸师的引领,我们得到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及民政部门的充分肯定,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于2014年12月26日获批成立。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1893年的这一天,一个承载着历史使命的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带来了随后一百年的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翻天覆地的变化。121年后的这一天,又一个肩负文化历史使命的“生命”诞生于这个世界!它将对世界文化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拭目以待!

基金会的成立,为我们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也使我们有机会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公益”?公与私,益与害,是完全相反的方向。以通俗的角度言,起心动念乃至行为一是皆以大众为本者是为公;反之,一是皆以个人(自我)为本者是为私。而为公的结果必获利益,为私的结果必致损害!我们选择利益抑或选择损害?这是每个生命都无法回避的!为此,为了使更多的人认清生命的方向,从而实现生命利益的最大化,亦成为我们此生的唯一选择!我们为自己能有幸踏入基金会,从事真正的公益事业而满心欢喜!而满怀感恩!

中医的问题千头万绪,但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问题,而人才当然就要归结到教育上。中医教育近几十年基本走了西医的路,累积的东西太多太多,这一方面大家都有共历和共识。但是在体制内,教育的问题即便意识到了,要想改变,亦谈何容易!为此,我们能否在学历教育外,另辟蹊径地探索一条灵活而有依据的医道传承之路?以此羽翼或补充体制内的中医教育,这是我们最基本的起心动念。

《论语·泰伯》有曾子的一段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们认为,时处当下,欲继弘中医的道统,非有士子的精神不可!故而医道传承项目的开启,与其言是为现代中医教育补漏,毋宁说是士子的荟萃与交心!医道传承,“医”是全医,是“三医和合”(上医以德治国,中医以礼齐人,下医以刑治病)之医,“道”是道统,是中医和中国文化的道统。项目立足于此,倡导“医为通业”,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责任主体。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殷切嘱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下的世界,当下的中国,多么期待有荷担中医家业、有传承文化道统大愿的士子!正在我们翘首以待之际,我们欣然发现:和君就有这样的一群士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乐乎!由于和君的鼎力相助,更因为和君商学院的宝贵经验,“三和书院”的念想得以落地成真。我们将秉承书院的精神,与诸有缘,与诸同仁,共同荷担中国文化的家业,共同实现士子的愿行!

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拟设两个阶段,为期一年的第一阶段——同有班,主要让参与者有机会涵泳中国文化的精神,体味中医的道统,从更根本的层面参究中医,以此培育担当的人格、士子的精神。完成第一阶段学习,并经历若干考核而获通过者,则可进入第二阶段——三和班。第二阶段自第三届以后将设置为终身学习通道,除继续深化第一阶段科目,更侧重于医术的学习训练。此一阶段将由不同门类或法脉的导师负责教习,但基金会的学术和专业委员会将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将努力不断寻求认同基金会及三和书院理念的真正意义上的师资,从而尽力保证让真正的能者执教于斯!

今天的书院虽然不在山林,更没有古色的墙院。但为人之道,为学之方,将是我们不变的方向!同有三和蕴含着我们的志向,蕴含着我们的理想,更蕴含着我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医及生命的展望!同有来自《周易》的两个卦象——天火同人、火天大有,同有亦共同拥有之谓,生命共同拥有可谓之生命的共同体,而由此共同体流淌出的是智慧、光明和良善!孔子于《周易·系辞》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即此三才之道是我们所称“三和”的由来,而与之对应的性、心、身,则表征着生命的三大元素。基金会将沿着上述路线,以三和书院为主旨,在尽力开展人才发掘与培育的同时,推动中医学术研究及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普及,以期立性命于生民,继绝学于往圣!

——刘力红(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编者按:以上文字编选自刘力红《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及三和书院创立缘起》《致诸同仁的一封信》《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五届同有班招生简章》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