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伤手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 童培建 曾意荣主编
- 2793字
- 2024-06-21 20:32:17
第六节 针刀基本知识
针刀是一种兼有针和刀两种性能的治疗器械,针刀手术是在传统针刺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外科松解术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现已为骨伤科普遍应用,具有疗效好、痛苦小、见效快、术后无瘢痕等特点,是骨伤科微创手术理念的典型代表之一。
一、针刀的结构
针刀由针刀柄、针刀体和针刀头三部分组成。刀头是刀体前端的楔形平刃,刀体是刀头和刀柄之间的部分,刀柄是刀体尾端的扁平结构。操作时针刀的刀口线与针刀体垂直,针刀柄与针刀头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当针刀头进入人体后可通过暴露在体外的针刀柄调整针刀刃的方向。
临床上使用的针刀有一次性针刀与循环使用针刀,一次性针刀的针刀柄由塑料制成,针刀体为不锈钢材质,使用后丢弃。循环使用针刀,全部由不锈钢制成,可以高压灭菌重复使用。从形态来看,针刀可以看作是现代手术刀与毫针的结合产物,治疗来看针刀也将两者的优点有机结合。
为了满足临床的不同需求,多种样式的针刀器械被设计使用,包括镰刀形针刀、斜口针刀、钝头针刀、圆刃针刀、凹刃针刀、剑锋针刀、注射针刀、剪刀刃针刀、芒针刀、探针式针刀、弯形针刀、套管针刀、水针刀、电热针刀等等。
二、针刀治疗的机理
1.松解与减压 通过针刀对纤维组织进行切、割、铲、剥等方式对软组织进行松解,可消除局部粘连组织的张力,如弹响指、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征、网球肘等均是通过针刀松解腱鞘压迫,减低局部的张力,从而对各部位因粘连或者狭窄而引起的各种病证能起到松解减压的作用。
2.重塑作用 通过切、割、铲、剥等方式使损伤局部组织重新愈合,恢复原来功能,如韧带、肌肉附着点的炎症,主要是局部组织发生充血、炎细胞浸润,继而发生钙化等,使其收缩和弛缓的功能丧失,针刀通过分离肌腱与骨外膜的粘连,切开钙化的组织,在局部形成新鲜创面,达到改善局部血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目的。
3.兴奋作用 针刀较常用的针刺针粗,局部刺激强度大,能明显提高局部组织的兴奋性,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提高机体修复能力,促进病变组织恢复。
针刀施术过程中以上三个作用多数情况下是相辅相成的,针刀对粘连组织直接剥离,使组织得到松解减压,改善了局部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增强了局部的新陈代谢,促进炎性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吸收,促进组织修复,从而起到治疗的结果。但有时,针刀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以某种作用为主导,而另外两个起辅助作用。如治疗组织粘连性疾患时,松解减压作用为主导,重塑与针刺的兴奋作用则为辅助,临床上应该积极加以认识。
三、适应证
1.四肢或躯干部位的顽固性疼痛点。
2.骨关节附近肌肉、韧带紧张或挛缩引起的关节功能活动障碍、骨质增生等。
3.狭窄性腱鞘炎和腱鞘囊肿。
4.外伤导致的肌肉痉挛和紧张(非脑源性)。
5.各种外伤或手术后遗症等原因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者。
四、禁忌证
1.有严重基础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血液病或严重出血倾向者。
2.年老体弱或妊娠期、月经期女性患者。
3.施术部位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明显或皮肤破损、溃疡、软组织坏死者。
4.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重要脏器无法避开者。
五、操作步骤及方法
(一)针刀握持方法
针刀操作要求能够快速刺入并精准控制针刀方向和刺入深度,正确的握持方法是针刀操作准确的重要保证。
1.单手进针刀法 术者的右手拇指和示指捏住针刀柄,中指托住针刀体,置于针刀体的中上部位,环指、小指作为支撑点置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在针刀刺入时辅助控制针刀刺入的深度。
2.双手夹持进针刀法 适用于长型号针刀。右手握持方法和单手进针刀法相同,左手拇、示指捏紧针刀体下部,防止在用力刺入时因针体过长发生弯曲而导致进针方向改变。
(二)操作步骤
手术环境应常规消毒灭菌,术野皮肤必须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术者戴口罩、帽子,常规洗手,换专用衣裤,施术时一处一针。
1.确定进针点 医者需据患者主诉及体征,认真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固定患者体位,参考局部解剖关系,在确定进针点体表用龙胆紫做一标记,消毒、铺无菌洞巾。
2.确定进针方向 进针时刀刃尽可能避开较大神经、血管或与其走行方向一致,同时需考虑与病变部位肌肉及韧带纤维走行的关系。
3.加压分离 进针时以左手拇指下压肌肤使之成凹陷并横向拨动,再下压使血管、神经分离在拇指两侧,针刀沿拇指甲背进针。若在关节部位或病变在骨面处,左手拇指用力下压即可压至骨面。
4.刺入 进针时针刀紧贴拇指甲背,稍用力下压快速刺入穿透皮肤。
(三)常用施术方法
针刀操作方法较多,施术过程中可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以达祛除病痛,恢复功能的目的。
1.纵向疏通剥离法 适用于局部软组织粘连引起的疼痛。手术时刀口线与肌腱、韧带保持一致,针体垂直骨面,刀刃接触到骨面后进行与刀口线方向一致地来回摆动,以疏通剥离,如果结节或粘连较大,可以分几条线疏通,但不可横向铲剥。
2.横向剥离法 刀口线与肌腱、韧带垂直,针体与骨面垂直,刀刃接触到骨面后进行与肌肉、韧带垂直的铲动,将粘连的肌肉、韧带从骨面上铲起。
3.切开剥离法 适用于软组织损伤粘连,血肿机化后形成的包块。刀口线与肌腱、韧带走行保持一致,针体垂直于结痂部位,用针刃将瘢痕组织切开。
4.铲磨削平法 适用于骨的边缘、关节周围骨刺形成。针刀刀口线与骨刺纵轴垂直,针体垂直骨面,刀刃接触到骨面后,切断附着在骨刺尖部紧张、挛缩的软组织,并铲除、磨平骨刺尖部的瘢痕组织。
5.瘢痕刮除法 适用于瘢痕在腱鞘壁、骨面、肌腹、肌腱上时。刀口线与治疗部位软组织的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刺入瘢痕组织,沿纵轴方向反复纵向疏剥,直至刀下有柔韧感时出针。
6.骨痂凿开法 适用于因骨折畸形愈合导致功能障碍者。在骨痂部位沿原来的断面凿开数孔,然后用手法进行矫正。
7.通透剥离法 适用于较大范围的粘连和硬结。在治疗部位选取数点进针,充分剥离粘连,切开软组织瘢痕,使硬结变松软。
8.切割肌纤维法 适用于颈、肩、腰、背等部位因肌纤维过度紧张、痉挛而引起的顽固性疼痛或功能障碍者。选用刀口线与肌纤维方向一致进针,到达病变部位后,使刀口线与肌纤维垂直,切断少量紧张、挛缩的肌纤维。
(四)术后处理
术毕针孔无菌辅料覆盖1~2天,防止出血,3天内针孔处严禁沾水。
六、注意事项
1.操作准确 针刀手术是非直视下的手术操作,施术医生必须熟悉操作部位的局部解剖,提高操作的准确性,以提高疗效,避免发生意外。
2.严格无菌操作 术者须戴好口罩和帽子,操作局部常规术前消毒,常规洗手后戴无菌手套。术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尤其做深部治疗或者关节部位如膝、髋、肘、颈等部位的治疗时要尤其注意,对于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需铺无菌洞巾。
3.麻醉 必要时可采用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痛苦。
4.严格手术禁忌 有凝血功能障碍,发热、感染、骨关节结核、骨肿瘤、严重器质性疾病、局部红肿热痛或脓肿以及皮肤疾病等患者均为手术禁忌,必须严格掌握。
复习思考题
1.骨伤科手术过程中的无菌原则有哪些?
2.试述骨伤科手术需要做哪些术前准备。
3.骨伤科手术后的处理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