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Preface

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心理的健康成长,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举全社会之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家校共育,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让家长和教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家校共育是学校教育的必然选择。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途径,学校教育需要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加强沟通和联系。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不能把教育理解为单一的学校教育,应把教育理解为一个整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育人过程中,需要加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家校共育,才能最终促成孩子的健康发展。

家校共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给孩子带来欢乐。因为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长的观念各不相同,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因此,老师作为孩子的成长引路人,要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倾听来自家庭、孩子的心声,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雨润花开:家校共育的教育智慧文集》收录了一群有趣、有爱、有耐心、有智慧的班主任们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收获的教育智慧故事。这些故事,或记录老师帮助学生走出困惑的快乐;或记录学生成长的经历;或记录家访期间了解到的家长的困惑、育儿理念以及对子女的期待;或维护学生尊严;或引导学生学会生涯规划、学会交朋友;或给家长示范,如何与子女沟通等,这些故事都来自老师们的真实体验与感悟,如和风细雨,滋润心田。我们记录这些故事——学生的故事、学生与父母的故事,我们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的感悟者,写他们的故事,思考我们的教育;思考我们如果作为学生,应该如何对待成长;思考我们如果是家长,应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因此,我们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思考,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教育机制,老师应该当好学生的心灵摆渡人,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向导;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能做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校共育,心心相印,雨润花开,花香满园。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读《雨润花开:家校共育的教育智慧文集》,让人内心澄澈清亮。《父母皆在,何以为家?》中勤劳而温厚的母亲,为全心陪伴儿子度过艰难的高中阶段而辞职,最后儿子顺利考上大学,为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而《希望你好好的》中的小灿至今令人牵挂,很想问“小灿,还好吗?”《爱,慢慢地靠近》中读到了一位温柔可敬的老师,巧妙地化解了新疆生与本地生之间的陌生感;《“悄悄地”呵护尊严》一文让人明白老师行善施爱时,既要维护学生的尊严,又要唤醒学生内心力量,让学生看到自己为人的尊严,也看到自己内心那股力量;《一起去看海》中,那位陪学生一起看海的老师温婉可爱;如何与叛逆的孩子沟通,我们可以在《我家有儿初叛逆》一文中找到智慧的答案;《高三,你好!》里战士出征前的激情动员让人热血沸腾;想知道好孩子是如何夸出来的,请读《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并且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我在快餐厅里过周末》中的父亲告诉你言传身教的秘密;当有一天孩子告诉您,她可能恋爱了,老师该怎么做?《让孩子愿意相信你》会告诉你答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发现在细微处》于细节处寻找爱;学生面临未来职业规划,如何选科,《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可以给你明确的生涯规划。

本书从最初工作室的老师们讨论写作方向到最后定稿,历时三年,这三年也是学生上课最艰难的时间,线上线下的课程交叉,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希望本书既能对过往育人经历进行回顾和总结,又能给我的同仁们、家长们提供一线亮光。收集整理本书最大的收获,是从这些鲜活跳跃的文字中,读到了心灵明净的朋友、内心丰富的学生、寄予殷切期望的家长。当然,书中所涉及的一些育人看法还值得商榷,有的文字表述值得进一步推敲,希望读者能海涵。

真诚感谢工作室的老师们,马俊、孔丽君、兰俊莹、何雪青、林东星、谢羡、彭鑫等老师,他们利用寒暑假,积极地收集整理家访资料、与学生的谈话,并写成教育故事;特别感谢郑伟明校长的大力支持,李立国副校长、李光辉主任、校团委熊波书记、长孙淑娟老师为家校共育提供智慧锦囊。

最后需要感谢的是本书的策划编辑——暨南大学出版社的黄文科主任,是他给书稿取了非常切题的书名“雨润花开:家校共育的教育智慧文集”。本书出自多人手笔,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指正。

王忠容

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