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传统和平思想现代价值的重新审视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和平历史资料。从儒家的“和而相异”到道家的无为、无争和贵柔守雌的和平思想,再到墨家兼爱、非攻的平等观念,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我国古代不仅有丰富的平等观念,还有人民渴望平等、化解暴力的社会实践。历代先贤们都总结出了不少关于避免战乱、维护世界和平的思路与办法。中国古代和平思想作为我国政治思想文化的主流,一直传承了下来。近代以来,由于我国积贫积弱,战争频仍,和平社会主义文化传统一度被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所取代。但优良传统和思想却一直得到了继承延续,反映着人们对社会和谐发展一以贯之的强烈情感和追求。近代政治家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明确提出了“大同之世”的政治改革理念。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明确提出了国与国间都要“持和平主义”“以礼相处,不复相凌”,以“平等、奋斗、救中国”为毕生心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和平建设路线,主要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文化传统思想中和平观念的传承、丰富与提高。研究、推广我国的发展理念,对推动我国和平学学科建设及全球和平发展事业,有着重要的理论思想与实际价值。
一 有利于推动中国和平学的发展
目前,和平学已成为全球学术界的一门显学。西方关于和平学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研究范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西方的和平学者们对于怎样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和平问题,还是众说纷纭。西方学者始终从人类善恶的角度考虑,认为人存在自私的本质,无法摆脱为了获得利益目的而发动战争的局面。这也导致国际和平学研究在总体上没有能够获得本质性进展。
与海外比较,我国的和平文化研究较为落后,和平研究机构较少,对我国和平文化的丰富遗产没有全面、深刻地进行总结和发掘。这与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和而不同”的深刻历史文化,以及我国的和平发展与崛起目标并不相适应。作为有着丰富和平思想资源的国家,我们应该提供自身的和平科学体系基础,为推动全球和平科学的发展做出自身的特殊努力,以便与和平大国的重要地位相符。我国古代先贤遗留下来的宝贵和平思想遗产,无疑是我国传统和谐学说蓬勃发展的重要理论源泉。而西方和谐学说也在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了不少我国传统和平思想的精髓。如现代平等理论研究的主要奠基人约翰·加尔通,其和平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便是道家的阴阳和平思想。约翰·加尔通在其著作《平等论》中写道,“和平中有暴力(被动的),暴力中有和平(主动的),阴存在于阳之中,阳存在于阴之中,阴阳共存”。约翰·加尔通所提倡的“积极和平”“结构暴力”概念,以及对事物共存性的强调等与儒家“和”的观念相近。我国的社会和谐理论,带有厚重的人文主义气息。儒家把“心性和平论”融入“结构和平论”中,以道德感化的手段平息暴力矛盾,用完善的伦理秩序解决、减少了可能引发暴力矛盾的不利因素。道家倡导“道法自然”,追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协和、均衡,透过以柔克刚,以“无为”达到“无争”,实现“无兵”的和谐社会。墨家则主张以个人的道义行动反对战争和强暴,并指出虽然暴力不是个人固有的性质,但人们可以在互相兼爱的基础上相互帮助,对抗战争。我国传统文学中的这些非暴力思潮为我国和平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考素材,也丰富了和平学研究主题。
二 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伟大复兴
和平思想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既是一个国家政治理念,也是一个大国对外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石。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和平与外交实践,即是对我国传统和平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加强中国和谐文化研究,进一步开发我国的和谐文化资源,将为我国和平发展策略奠定科学基础,也有助于减少“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全面树立起一个和谐大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球传统文化中的吸引力。这将对我国争取一个较为持久安定稳定的和谐的全球世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不无裨益。而且,传统和平文化也对建设我国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参考。
三 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我国传统和平思想建立在对自然界和人性省察的基石之上,积极地倡导人本身、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之间的和睦,并致力于增进人与自然环境生存的共同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作用。中华传统的一以贯之的人生理念是天、地、人的和谐。这与西方和平学认为内战、暴力是人心性恶必然结果的思想有所不同。其实,战争问题并不仅是政治、社会问题,更深刻的原因也是意识形态和道德问题。单纯地通过武力并没有解决国际安全问题,而全球和平秩序的建立还需要以权利与公正为基础的全球道义体系,让平等的理念与非暴力的价值观共同形成人类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方面,我国传统和平理念的价值更加凸显。儒家崇尚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关系之间和谐平衡的理念,是缓解矛盾、达到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方法之一。儒家以“德”为本,推崇“以德服人”的王道,反驳“以力服人”的霸道,树立了“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统治思想。其“和而相异”“协和万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民族多元化和谐共处思想,是今天解决各国问题、解决民族矛盾时所坚持的根本准则,也有利于遏制极端民族利己主义,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和谐与繁荣。
综上所述,和平既是一个社会价值概念,又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追求目标。当人类欲辞行武力与战争,重新走向和平、文明的世界,就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和谐理念。而当代和谐文化的根本立场,将不仅用于消灭战争,缓解战乱,更关键的是依此重新反思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把文明的碰撞转换为文明的共存,维护世界“多元一体”的和谐秩序。在以和平与文明作为社会主旋律的今天,尽管全球安全仍受到恐怖活动和地区冲突的影响和冲击,但中国和谐文化已越来越具有它的世界性意义。而中国的和谐观念已成为当今消泯武力和战乱,建立未来全球多元文明社会秩序的最主要理论依据。深度发掘中华民族的和谐思想资源,“和气东来”“和风西送”,缓解民族矛盾,促进和平共处,是我国民族和谐文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和重要实际意义。
思考题:
1.简述儒家秩序和平论。
2.中国传统和平思想的主要特质有哪些?
3.中国传统和平思想的现代价值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