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阴阳应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应象,阴阳何以应象?“象”字何解?今作文以释之。“象”,一是指动物大象。《说文解字》:“象,南越大兽,长鼻牙。”在这里,阴阳应象的“象”字不是大象的含义。我们知道,汉字是象形文化衍生而出的文字,“象形”是汉字的主要构造法,所造汉字与所指代事物形似或神似,这个“象”就有了“形象”“征象”的含意,从造字法可以看出象文化和象思维已经深入到中华民族的骨子里,在中医里“象思维”更是处处可见,在《黄帝内经》中有一篇关于阴阳应象的专述,《黄帝内经》中还有重要的藏象理论,这些都是对“象”的描述与论述。

《易传·系辞上》:“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由此话可知,事物的外在形象、现象、表象、征象者,是为象。这个外在形象是为信息,这信息是可以转移的。比如一只大公鸡,大公鸡的形象在公鸡身上,这是本相,是真实的。大公鸡的“象”可画在纸上,记录到相机里,这是转移的“象”。不在事物本身上的象,转移的象,是为“类象”,一切类象皆为虚妄。类象除了能记录在画布上、相机里,类象也可以转移到我们的头脑里,转移到我们的思维里。转移到人类头脑的象,我们且称之为意象,这意象往往会经过加工,抽取其中特征性信息,所以意象是建立在事物的本相基础之上的加工处理品。比如漫画家寥寥几笔把一个人的形象勾画出来,极为神似,这是因为漫画家提取了这个人特征性的信息,并进行了艺术加工。《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或“意象”,是将从外界获得的知识经过思维取舍,保留下来形成回忆的印象、想象、意念等。

第十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对象思维分为3种,即形象思维、意象思维、应象思维。我觉得“意象”这个词缺了点神韵,所表达的思想,所包含的意思缺失了一些关键的东西。这意象是为类象,是对事物的本相进行了加工处理提取,是事物的特征性信息,是贮藏在人类的头脑与思维之中的象,人类头脑之中有关于“象”的信息数据库。举个例子吧,从前,人从来没有吃过螃蟹,也不知道螃蟹的美味,在人们的意象中螃蟹便是有着两个大钳子,外壳坚硬,生活在水里的一种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胆的人第一个吃螃蟹,渐渐吃螃蟹的人越来越多。这时在人们的意象中,螃蟹是美味的,有蟹黄蟹肉,有各种烹调法,有海蟹、河蟹,以及哪个季节的蟹最肥,哪个地方的蟹最好吃,螃蟹的生活习性如何,如何捕捞螃蟹,如何养殖螃蟹。每个人关于螃蟹的信息数据库是不一样的,当数据库愈庞大,信息愈接近客观时,则螃蟹的意象愈接近真实。这意象中不仅仅包括螃蟹的外观形象,更多的是螃蟹内里的特性,比如蟹肉好吃,蟹黄更为鲜美等,所以这时再用“意象”这个词就感觉不太够用了,我觉得用“象性”这个词来形容会恰当一些。何谓“象性”?外显其象,内藏其性。象显于外,性藏于内。我们对事物的观察总是由表及里的,对螃蟹的观察亦如是,从观察螃蟹的外观形象到研究螃蟹的内里特性,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用“象性”一词不仅是对表的描述,而且也是对里的概括,事物通过“象性”的描述后,事物的外在形象与内里特性就立刻丰富起来。

象近气相近,象近性亦相近。在自然的造物中,外在的表象与内里的特性往往是统一的,这也就是表里如一。中医上也常常用这种方法司外而揣内,中医的藏象学说也是根据这个机理发展出来的。在现代科学研究中也有着类似的研究方法,这便是现代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杨振宁提出的“唯象理论”。“唯象理论”简单说来,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科学理论。唯象理论以“象”为第一性,是借助于现象或者直接从现象中来的理论,又被称作“前科学”,因为它们也能被实践所证实。杨振宁先生把物理学分为实验、唯象理论和理论架构3个路径,唯象理论是实验现象更概括的总结和提炼,但是无法用已有的科学理论体系作出解释。科学研究中也是从观察现象得到灵感,然后对实验现象提炼归纳总结,找出内在的逻辑,然后用实验或其他方法进一步证实并形成理论框架。这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由“象”及“性”的过程。

“象”相近,气亦相近,性亦相近。在自然的造物中大多是这样的,然在非自然的造物却不一定如此。举个例子,西药中有受体拮抗剂,就是象与性不同的产物,这些受体拮抗剂有着人体自然分泌物质类似的外观形象,却没有内在的生理特性,所以它是表里不一的。再如疫苗,有着与病毒一般的外观,却无病毒的致病能力,通过外观的形似而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力。再如,人类社会中,有人外表忠厚如老农,却是大奸之人,某女貌美如花却心如蛇蝎。象相近,性却不同。可见,表里不一的现象不是个例。“象”可以由观察可知,而“性”更多是由实践而证实,现代科学研究中实验就是对“性”的验证。所以我们仅仅以象来对事物进行形容与概括是不准确的,所以我提出“象性”一词的内涵要比“意象”一词的内涵丰富得多。

阴阳是事物的属性,阴阳也是“象”,所以阴阳也是“象性”,阴阳不仅仅描述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且对事物的内在特性也有着形容的概括。是故,阴阳是对事物“象性”的形容与概括。我们通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可以知道,整篇文章不仅仅是谈论阴阳的“象”,更多的是关于阴阳之“性”的阐述。如《内经》言:“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以上经文皆是在谈阴阳的性。此篇经文不仅有关于阴阳象性的描述,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更多论述的是阴阳的应象。

何谓“应象”?关于“应象”,第十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如是说:“中医应象思维强调,人与自然,其象相应,故称应象……应象思维以援物比类为基本方法,即根据某类事物的特性,将与其相近、相似、相同特性的物象、现象、具象,归纳为同一类别。”其实教材对“应象”解释得十分恰当,我就从其他角度论述。所谓“应象”就是把我们感知的信息与我们头脑思维中的信息数据库进行对应、比对。所谓“阴阳应象”也就是把比对后的信息进行归类,或归于阳的象,或归于阴的象。我们头脑思维中的信息数据库是通过学习,或者观察自然事物后建立的,比如我们在书本学习关于螃蟹的知识,在菜市场里看过螃蟹,这些都能充实我们的数据库,当我们在书本看到“螃蟹”这两个汉字时,脑海中便调出关于螃蟹的象性来,这便是“应象”。而阴阳是抽象的概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很多关于阴阳的知识,当我们学会此篇文章时,这些关于阴阳象性的记叙都能丰富我们的信息数据库,我们掌握阴阳的诸多象性,以后再去观察事物便可以对被观察的事物进行分类,这个方法称之为“取象比类”。

观察众多的事物,把它们共同的、相似的象抽离出来形成抽象的概念,这概念可以储存在头脑中,成为一个类似文件夹一样的东西。阴阳的概念在我们的思维里就是抽象的概念,也是一个类似文件夹的存在。这个方法称之为“取类比象”。通过比较找相似,使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的思维更有条理,头脑的储存空间更为简洁,同时也能够发现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背后的逻辑关系。取类比象,通过观察诸多事物取共同相似的“象”,这是对事物的归纳与总结,提取抽离特征性的“象”,取类比象是学习的过程,这可以丰富我们头脑中的信息数据库。取象比类,应用头脑的数据库对事物进行分类,这是分析的方法。取类比象,这些都是应象的方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的原始含义便是这天地之道。“道”的含义是指:道路,运动轨迹。天气下行,地气上行是为阴阳,天一生水,地二生火,火上行,水下行,故经云“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凡诸有“火”之象性者皆属于阳,凡诸有“水”之象性者皆属于阴。是故,类象于火,表现出明亮的、向上、向外、强硬、热烈、光亮、积极、活跃、进取、伸张、功能、无形、急速、实性、外露、开放的皆属阳。类象于水,表现出晦暗的、向下、向内、柔弱、寒冷、消极、安静、退守、屈缩、物质、有形、迟缓、虚性、闭合、收藏的皆属阴。

现在我们做一个思维实验,我们用火加热一团潮湿的空气,随着加热的过程空气温度升高了,当我们立足于寒热看阴阳时,热空气就属于阳,冷空气就属于阴。然而事物的象性是复杂的,它不仅仅只表现出寒热的一面。实际上很多中医在谈及事物象性时,认为寒热是阴阳的全部,其实这样的分类很粗糙。再回到那个思维实验,在加热空气时,温度升高的同时还伴随着湿度与压力的变化,空气会变得干燥,空气间的斥力会增大,空气团呈现出向外膨胀的趋势。温度差、湿度差与压力差,都是差异,都能从不同层面分出阴阳。所以以温度差、湿度差与压力差来分阴阳,即为寒热燥湿虚实。

水火土是为三元,这是三元理论的一部分内容,为什么要分三元?只因为这样能够更加细化阴阳,从而更清晰地感知这个世界,发现其中的规律,为我们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思路。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天气下行,地气上行,这即为阴阳的初始含义。阴阳之气交互循环运行之中,往往伴随着温度、压力、湿度的变化,这个理论可以用气象学的知识证明。

如图1-2-2所示,信风的形成与地球三圈环流有关,太阳长期照射下,赤道受热最多,赤道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高空形成相对高气压,高空高气压向南北两方高空低气压方向移动,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偏转与等压线平行,大气在此处堆积,被迫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产生气压差,气流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一般分布在南北纬5°~25°附近,并仅限于对流层的下层,平均厚度在4000米左右。由于信风是向纬度低、气温高的地带吹送,所以没有水汽凝结条件,属性干燥;世界上有些沙漠和半沙漠,多分布在信风带。

图1-2-2 气压带

从上段文字我们大略知道信风的成因,赤道区域气温高,热气蒸腾,天地之气交互循行,首先是温度变化,其次是压力变化和燥湿变化。在阳光照射下,赤道低压带的空气温度升高,气压降低,空气干燥,这些都是阳的象性。由此可见天地之气伴随着温度、湿度、压力变化,因为天地之气运行便是阴阳的初始含义,所以温度、压力与湿度都可以归属于事物的阴阳象性,这是说阴阳不仅仅是寒热。

空气加热会上升,向上的与在上的皆属于阳,实际上它们有所不同,“在上的”从空间属性论阴阳,“向上的”类火,因为火曰炎上,所以“向上的”从象性上论阴阳。不在同一维度上就不能随意比较而论阴阳,更不能随意地比类阴阳,否则你就会陷入空谈妄想之中,往往我们学习阴阳学说时会把这些问题混淆,所以学来学去很糊涂,这是因为基础概念不清晰。事物往往呈现出多维度的复杂的阴阳属性,比如说事物的空间阴阳属性往往与象性阴阳属性相逆,这就是阴阳顺逆的原则,这些将在下文中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