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旁观者

凭借专业的工具和方法,HR试图摆脱传统事务性工作,在企业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却往往又走入了新的误区。

一位HR总监曾经很自豪地告诉我,在他们公司HR地位很高。为了强调这一点,他甚至举了一个例子:主管层的招聘,录用与否招聘专员就能说了算。

HR对自身的错误定位,是很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根源所在。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流程再造浪潮的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曾经说:“翻开德鲁克的早期作品,我总是有点颤抖,因为我害怕自己最新的想法早在几十年前就被他说中了,全在那儿。”

哈默说得很实在。事实是不仅流程再造,近几十年来的管理新理念,几乎“全在那儿”,包括HR今天将会遇到的问题,以及HR转型的关键所在。

作为开创管理学科的一代宗师,德鲁克是幸运的。此话要从100年前说起。

通用与福特

1908年,福特与通用汽车同时诞生。此后的数十年间,两家企业上演双雄争霸,情节跌宕起伏,即使放在整个20世纪的商业史中也属罕见。

当年,福特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消费者的汽车——T型车,汽车工业革命就此拉开帷幕。5年后,亨利·福特又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这一创举使T型车的生产时间大大缩短。福特先后共生产出1500万辆T型车,这个单一车型的纪录直到45年之后才被打破。20世纪20年代初期,福特占有美国市场2/3的份额,亨利·福特也被尊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

1904年,美国最大的马车制造商威廉姆·C.杜兰特(William C.Durant)买下了别克汽车公司。随着别克汽车业务的蒸蒸日上,杜兰特构思了野心勃勃的收购计划。福特T型车诞生的当年,杜兰特组建了通用汽车公司,并采用以股票换股票的方式将20多家汽车制造厂、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及汽车销售公司合并起来。

此后两家公司的故事都颇有戏剧性。

先说通用汽车。天才企业家杜兰特因不擅长管理,导致通用汽车遇到两次危机,他也于1911年和1920年两次被踢出董事会。第一次出局后,杜兰特上演了惊天逆转。他组建雪佛兰汽车公司并大获成功,而后,通过用雪佛兰汽车股票换购通用汽车股票,竟然从银行家手中重新夺回通用汽车的控制权。

但1920年第二次出局之后,杜兰特再也没有之前的好运气。经过皮埃尔·杜邦的短暂过渡后,因为创办的公司被杜兰特收购而加入通用的阿尔弗雷德·斯隆成为新掌门人。在随后的40多年中,斯隆率领通用汽车走向巅峰。

福特汽车也经历了大起大落。虽然初期凭借T型车笑傲江湖,福特却也因内外交困衰败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从巅峰时期的2/3滑落为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亨利·福特唯一的儿子埃兹尔·福特去世,年仅49岁。为避免危及美国经济和战争,罗斯福总统差点下令对福特汽车实行国有化。当时,底特律汽车工业界提供的方案是由美国政府提供贷款,美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公司史都贝克(Stude Baker)收购福特家族的股权,接管福特公司。福特公司岌岌可危。

1945年9月,老福特的孙子亨利·福特二世凭借过人的胆略,从“把持朝政”的内务总管贝内特手中夺回公司的控制权,并担任公司总裁。在福特二世的领导下,福特汽车开始了史诗般的复兴之路。福特二世走马上任后的10年间,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稳定上升,在汽车市场上与通用汽车的雪佛兰争夺第一名的宝座。福特从奄奄一息中脱胎换骨,重新成为汽车工业的领导者。

“管理”的诞生

机缘巧合,历史给了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一次绝佳的机会。

杜兰特差点将福特收归囊中。福特汽车曾因知识产权问题遭遇困境,亨利·福特焦头烂额之际,雄心勃勃的杜兰特抛出橄榄枝,开出了800万美元的大价码。双方对于价格很快达成一致,然而亨利·福特要求现金支付。因为杜兰特的通用汽车成立不久,银行顾忌风险,最终没有提供资金,使得这场收购夭折在最后的一公里。若收购成功,就不会有后来精彩不断的双雄会。

1938年,德鲁克出版了第二本著作《工业人的未来》[1]。时任通用汽车副总裁的布朗在读了此书之后,邀请德鲁克对通用汽车进行研究。就这样,德鲁克得以进入当时最大的企业之一,旁听高管会议,近距离观察通用汽车的运作方式,并得以接触斯隆——一位兼具企业家精神和职业经理人典范的管理大师。借此良机,德鲁克的管理思想逐渐成形。1943年,《公司的概念》[2]出版。

更为巧合的是,接管福特汽车后的亨利·福特二世,与他的助手欧内斯特·布里奇(通用汽车公司一手培养的部门主管)将《公司的概念》当作拯救和重建公司的蓝本。他们仿照通用汽车的模式对福特进行了改造,成效显著。

一系列的巧合,使得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成为德鲁克再好不过的研究样本。德鲁克也没有浪费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最终他坐下来,写就了开创管理学科的传世之作——《管理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