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梁山改制
- 水浒:重封天罡地煞,反上天庭
- 戈壁滩里的熊
- 2615字
- 2025-01-19 04:14:42
“妹子只管说,我都答应就是了!”晁渊含笑点头。
“此事乃是隐秘,还是等之后,我私下说与兄长听吧,”
琼英摇了摇头,随即也学着孙安方才的样子,下拜施礼。
孙安与琼英,虽然已在山上多日,但两人以前都未明言要加入梁山,其他头领就算与他们相处融洽,互相之间,也总觉得隔着一层,
今日两人将话言明,正式加入了梁山,以后才算是真正的自家人了。
“既然我方才所言之事,众位兄弟都未出言反对,那我现在便宣布各位兄弟以后的职事,大家记住各自的归属,日后莫要搞错。”
晁渊眼见聚义厅内气氛热切,众人也并未对取消座次有抵触情绪,便继续说道,
“如今山上有职事得弟兄不多,吏曹便先不设,众兄弟得职司划分,功劳赏罚,都由父亲和我来安排。”
“礼曹由吴用主管,在山上新建私塾学堂,不止是懵懂小儿,便是诸位头领,但有不识字得,也要进去学习。”
“户曹由杜迁主管,负责梁山户籍与钱粮等一应支出。”
“刑曹由裴宣主管,负责梁山之上军纪军法等一应监督惩罚。”
“工曹由宋万主管,汤隆、孟康为工曹头领,三人负责梁山各寨的建设,以及船只兵器铠甲的制造。”
“兵曹由林冲主管,孙安副主管,负责梁山之上兵员训练,出兵征战等一应事宜。”
“各都步战、水战将领,守备将领,以及情报探听头领,一律归于兵曹管辖!”
“趁着这次统计划分户籍,从上了梁山的灾民之中,再选出三都,三百六十位正卒,连同之前的三都,一共六都士卒,负责外出征战!”
“因山寨暂时缺马,各都皆为步军。”
“第一步军都头,晁渊,副都头焦挺。”
“第二步军都头,林冲。”
“第三步军都头,孙安。”
“第四步军都头,徐宁。”
“第五步军都头,汴祥。”
“第六步军都头,邓飞。”
“再选出三都水军正卒,一共三百六十人,分别交由阮家三兄弟统领,负责山寨水战与水泊运输之事。”
“除此之外,再选出一队女军,由琼英统领,负责山寨住宅区域的安全巡视。”
“再选出两百守备士卒,由扈三娘统领,负责山寨各处的守卫巡视。”
“朱贵为山寨酒店情报探听头领,朱富为副头领,二人负责各处的酒店情报探听。”
“时迁为山寨走马情报探听头领,韩伯龙为副头领,两人负责迅游各处探听情报。”
“除此之外,梁山在饮马川,还有一分寨,分寨士卒皆划归杨林统领!”
从这职事划分,明显可看出兵曹人手众多,一家独大,其余各曹都是陪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如今的梁山,与其说类似乡镇,其实反而与兵寨更像。
众人听到自己负责的职事后,大多满意地点着头,就连扈三娘也并无不满,她虽本事不错,但为了隐藏身份,不连累到扈家庄,还是要尽量少下山为好。
所以晁渊才给她安排了山寨守卫一职义。
只有琼英撅着嘴,有些不高兴,她也想要带一队人马出外征战,但晁渊考虑到她年龄还小,连及笄之年都还未到,自不会准许她随意上阵厮杀!
……
自那日在聚义厅,晁渊宣布废弃座次,只以职事区分之后,梁山便自上而下,开始改制,
裴宣、杜迁和宋万三人连日里忙得脚不沾地,一边配合兵曹选拔士卒,一边还要将剩下的梁山之民登记造册,分出匠户与民户。
对于将户籍分为军户、匠户和民户之事,晁渊也私下探访过梁山上的普通民众,发现此次上山的河北灾民对这项政策最拥护。
反倒是梁山原先之民颇有微词,晁渊在下面转了一圈,便知道了原因。
这次户籍改革后,除了各都士卒的伙食由山寨供养外,剩下的人想要粮食,都需要为梁山努力工作,换取饷银自己购买,便是耕地得民户,虽能分到粮食,却也算是赊欠的,只是并没有利息,
等将来他们开垦出的良田收获了,这些粮食也都要还的。
河北来的灾民之所以拥护这次的改革,除了选出士卒的军户和有手艺的匠户以后能得到饷银外,便是那普通民众也能分到田地的条例!
按梁山的规定,每户能分到十到二十亩地,他们分到的土地开垦成田地后,前两年不用交粮,第三年开始,也只需按田地的优劣上缴定量公粮,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苛捐杂税,也没有任何的徭役,反倒是梁山上若有事情需要苦工,雇佣民众时,还要给他们发工钱。
无论是能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那不算太多的公粮,没有其他苛捐杂税,平时还能做工领工钱,都让这些上了梁山的河北灾民有种到了梦境之中的感觉。
他们不少人原本都以为梁山是那种杀人不眨眼的贼窝,上了梁山,稍有不对,便会被头领们凌虐砍杀。
要不是因为水灾,朝廷又没有赈济,实在活不下去了,这些普通民众如何肯上梁山!
那须城外的灾民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原本也是被梁山用粮食吸引到郓州的,
而等郓州也开始放粮赈济,这些灾民便立刻舍了梁山,留在了须城。
如今这些已经上了梁山的河北灾民,竟然发现梁山上的生活,远比之前还要有盼头,这些普通的民众哪还会有其他的想法,自然是人人欢欣不已,这也是他们拥护此次改制的原因。
而梁山原本的民众,以前虽拿不到饷银,但山寨里却是管吃管住,其中有不少混子,纵使选不上正卒,但每日在山寨里混混日子,也不会饿死。
如今这么一改,这些人的好日子自然就到头了,其中还算勤勉的,虽选不上正卒,却也想办法去给匠户当学徒,等学到手艺后转为匠户,又或者干脆与民户一样,等着分田。
但也有那些真正懒到骨子里的蛀虫,这些人不仅不愿干活,反而在山寨里频频借机闹事。
他们自以为自己是山寨的老人,又不是士卒,不用遵守军法军规,晁渊就拿他们没办法,却忘了改制后的梁山,早就与先前不同了。
裴宣身为刑曹主管,早就在等着这个杀鸡儆猴,竖立刑曹权威的时机!
原本的执法队已经全部划给了刑曹,他们既负责梁山士卒的军规法纪,也处理梁山民众的刑罚问题。
执法队出动,很快便将闹事的混子全部拘捕了起来,裴宣直接当众判决,领头的三个,全部斩首示众。
其余人等杖刑之后,脸上刺上字,全部罚作苦工,专门干梁山上最脏最累的活!
一番整治之后,梁山上下的风纪顿时便好了不少,就连改制之事,也顺利的进行了下去。
吴用在东溪村便是教书先生,没想上了梁山,也是重操旧业。
他也算是驾轻就熟,很快就把学堂办了起来,而首批学生,就是山上那些草莽出身的头领。
对于晁渊这个命令,不少头领嘴上没说什么,心中却显然不愿。
这点从他们进入学堂的态度就能看出一二。
“今后要做大事,不识字是绝对不行的!”晁渊开口教训道,“让诸位兄弟来学堂,不是让你们当之乎者也得读书人,只要能识些字,能看懂山寨文书,就可以不用再来学堂!”
听到他这么说,众人才松了口气。
“学究,这学堂事关梁山未来,一切就拜托你了,”晁渊向吴用拱手施礼。
吴用原本以为自己被分配到学堂,是晁渊信不过他,心中还有些不忿,现在听到他这般说,才明白晁渊对学堂的重视:“少寨主请放心,学生一定不负所托,尽快让诸位兄弟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