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任何一个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都离不开外汇,外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偿国际债务的主要支付手段。因此,本节对外汇与汇率的概念、作用及相关应用做简要介绍,具体内容将在相应章节讨论。

一、外汇

(一)外汇的概念

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起源于外币兑换和国际汇兑行为。用法国学者盖伊丹·皮诺(Gaetan Pirou)的话来说,“国际主义的贸易与国家主义的货币”的共存产生了外汇。一国的对外经济交易,必然产生货币收付,由于没有统一的世界货币,各国货币制度又各不相同,一国货币不能在他国流通使用,国际上货币收付要经过本币与外币的兑换、国际汇款、记账存放等一系列活动。

1.广义的外汇定义

在各国的外汇管理制度中,外汇的概念有所扩展,这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规定外汇的内容的。如我国1996年1月颁布并于同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此条例颁布实施不到三年的时间,现实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但对此条例没有进行修订,直到2008年8月1日国务院第二十次常务会议才修订通过,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外汇包括:①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②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③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④特别提款权;⑤其他外汇资产。管理条例中的外汇不仅包括外国货币和以外币表示的支付工具,还包括不能直接用于国际支付结算的有价证券和其他外汇资产。因此,这是从广义的角度对外汇下的定义,泛指一切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

2.狭义的外汇定义

外汇的静态概念为用于国际汇兑活动的支付手段和工具,其包括以外币表示的各种债权凭证,如在国外银行的存款凭证、汇票、本票、支票和银行卡等索取对象为银行存款的工具。在上述含义上的外汇具有以下特点:①外汇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国外货币资产;②外汇必须是能在国外得到偿付的货币债权;③外汇必须是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于外汇的定义

IMF为了统一衡量各成员国国际收支记载的外汇收支及储备情况,对外汇做了如下解释: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二)外汇的主要特征

1.外币性

外币性,即外汇必须用外国货币来表示,这是外汇的基本特点。

2.自由兑换性

一种货币要成为外汇,必须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以其他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

3.普遍接受性和可偿付性

普遍接受性,即一种货币要成为外汇,除了能自由兑换外,还必须被各国普遍接受和运用;可偿付性,即这种外币资产能够保证得到偿付。

(三)外汇的作用

随着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交往关系的扩大和发展,外汇的作用日益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外汇是各国用来清偿国际债权债务的重要工具。用外汇清偿国际债权债务,不仅可以节省运送现金的费用,避免风险;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缩短支付时间,加速资金周转。

第二,外汇能扩大国际信贷范围。外汇本身也是一种信用工具,利用这种信用工具可以使进出口商之间授受信用,扩大资金融通的范围和规模,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第三,利用外汇能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由于各国货币制度不同,一国货币不能在他国流通,不同国家的购买力不能转移。而外汇是以一国货币兑换成他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因此它能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

二、汇率

(一)汇率的概念

汇率也称为“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是指两种不同货币的兑换比率,或者说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都要在有关国家之间办理国际结算,这种结算会涉及各种货币。只要结算不使用同一种货币,两种货币间就必须有一个兑换比率;在市场上进行的外汇买卖,也需要用这种比率来表示两种不同货币的价格。

(二)汇率的标价方法

确定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首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单位标准,用哪种货币表示其价格。这种标出汇率的方法叫作“汇率的标价法”。按照确定的标准不同,标价法分为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大类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由于美元在国际支付和国际储备中的重要地位,为了与国际外汇市场上对美元的标价一致,除对英镑等少数货币继续使用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外,对其他货币一律改用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公布汇率。

1.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又称为“应付标价法”(Giving Quotation),是以一定单位(1个或100个、10000个等)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值越大,表示外币的价格越高,本币的价格越低;反之亦然。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月初:USD1=CNY6.3665

月末:USD1=CNY6.5660

说明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美元兑人民币升值。

2.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又称为“应收标价法”(Receiving Quotation),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值越大,表示外币的价格越低,本币的价格越高;反之亦然。如伦敦外汇市场汇率。

月初:GBP1=USD1.2115

月末:GBP1=USD1.2210

说明美元汇率下降,英镑汇率上升。

3.美元标价法

除了上述两种标价方法外,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还使用美元标价法(US Dollar Quotation)。所谓美元标价法,是指将一定单位的美元折合成若干单位的各国货币来表示各国货币汇率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纽约外汇市场交易量的迅速扩大以及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的确定,为便于在国际上进行外汇交易,银行间的报价都以美元为标准来表示各国货币的价格,这不仅可以简化报价程序,还可以广泛地比较各种货币的价格。例如,瑞士苏黎世一客户向德国某银行询问汇率,该银行的报价,不是直接报瑞士法郎兑欧元的汇率,而是报美元兑各国货币的汇率:

USD1=CHF1.3240

EUR1=USD1.0630

USD1=CAD1.2800

USD1=JPY114.2000

世界各金融中心的国际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都是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非美元之间的汇率则通过各自兑美元的汇率进行套算。在上面的美元标价法下,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换算出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关系,如欧元与瑞士法郎的汇率为

EUR1=CHF(1.3240×1.0630)=CHF1.4074。

习惯上,人们将各种标价方法下等式左边数量不变的货币称为“基础货币”(Base Currency),把等式右边数量变化的货币称为“报价货币”(Quoted Currency)。在直接标价法下,基础货币为外币,报价货币为本币;在间接标价法下,基础货币为本币,报价货币为外币;在美元标价法下,基础货币通常为美元,报价货币为各国货币。在任一标价法下,汇率值的上升意味着基础货币的升值与报价货币的贬值,汇率值的下降意味着基础货币的贬值与报价货币的升值。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在分析汇率的过程中,一般指的是直接标价法。

(三)汇率的种类

汇率的种类很多,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汇率进行分类,主要分类如下。

1.按制定汇率的方法划分: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基本汇率(Basic Rate)。外国货币的种类很多,在制定汇率时不需要制定出本国货币与所有货币的汇率关系,既不方便也没有必要。很多国家在制定汇率时,选择某一与本国对外经济关系中最紧密的货币作为基准货币。这个基准货币的条件是:本国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外汇储备中比重最大,同时又是可以自由兑换的、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货币。这种货币被称为“关键货币”(Key Currency)。根据本国货币与这种货币实际价值的对比计算出来的汇率,就称为“基本汇率”。另外,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在美元标价法下,以美元为基准货币标出的汇率也称为“基本汇率”。

套算汇率(Cross Rate),也称为“交叉汇率”。在制定基本汇率的国家,各国在基本汇率制定出来以后,兑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是通过基本汇率参考主要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套算出来的,这种根据基本汇率计算出来的本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称为“套算汇率”。如某日我国制定的基本汇率为USD1=CNY6.5660,当时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兑英镑的汇率为GBP1=USD1.2360,则可以套算出人民币兑英镑的汇率为GBP1=CNY(6.5660×1.2360)=CNY8.1156。

另外,在美元标价法下,非美元之间进行交易的汇率,都要通过它们各自兑美元的汇率进行套算。因此,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套算汇率是指通过各种货币兑美元的汇率套算出来的这些货币之间的汇率。[1]

2.按银行外汇汇付方式划分: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

电汇汇率(Telegraphic Transfer Rate,T/T Rate),即用电子方式通知付款的外汇汇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外汇汇率极不稳定,有时波动幅度很大。因此,在国际经济交易中,为避免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银行间经常使用交投时间最短的电汇方式。银行同业之间买卖外汇或资金划拨也使用电汇方式。由于电汇付款快,银行无法占用客户资金款项,所以电汇汇率较一般汇率高。另外,由于电汇调拨资金速度快,在外汇交易中占有很大比重,票汇汇率、信汇汇率都以电汇汇率为计算基准,电汇汇率因此成为各种汇率的基准汇率。外汇市场上标出的汇率,都是电汇汇率。

信汇汇率(Mail Transfer Rate,M/T Rate),即用信函的方式通知付款的外汇汇率。由于付款委托书的邮递需要一定的时间,银行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占用客户的资金,因此信汇汇率要比电汇汇率低。信汇汇率主要用于中国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其他地区很少采用。

票汇汇率(Demand Draft Rate,D/D Rate),即银行在卖出外汇时,开立一张由国外分支机构或代理行付款的汇票交给汇款人,由其自带或寄往国外取款的汇兑方式。与信函一样,由于票汇从卖出外汇到支付外汇需要一段时间,银行可以在这段时间占用客户的资金,所以票汇汇率一般比电汇汇率要低。票汇在期限上有即期和远期之分,故汇率又分为即期票汇汇率和远期票汇汇率。

3.按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划分: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

买入汇率(Buying Rate),也称为“买入价”(Bid Rate),即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卖出汇率(Selling Rate),也称为“卖出价”(Offer Rate),即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

买入价和卖出价都是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来划分的,二者之间有个差价,这个差价是银行买卖外汇的收益,一般为1‰~5‰。

在外汇市场上,银行报价一般采用双向报价(Two-Way Price),即同时报出买入价和卖出价。在所报汇率中,前一数值较小,后一数值较大,二者的差额即为银行买卖外汇的收益,差额一般用“点”来表示,一点为1%的1%,即0.0001。在直接标价法下,前一数值为买入价,后一数值为卖出价;在间接标价法下,前一数值为卖出价,后一数值为买入价。如某日英镑兑美元的汇率为GBP1=USD1.2360/70,则在纽约外汇市场上,GBP1=USD1.2360为买入价,GBP1=USD1.2370为卖出价;在伦敦外汇市场上,GBP1=USD1.2360为卖出价,GBP1=USD1.2370为买入价。

中间汇率(Middle Rate),是买入价与卖出价的平均数。各国报道汇率消息时常用中间汇率。

现钞汇率(Bank Notes Rate),即银行买卖外币现钞时的价格。一般国家都不允许外国货币在本国境内流通,只有将外币兑换成本国货币,才能购买本国的商品与劳务。银行买入的外币现钞,需要运送回其发行国,而运送外币现钞需要支付运费和保险费,这些费用须从银行买入的外汇中扣除,因此产生了买卖外币现钞的价格。银行在收兑外币现钞时所使用的现钞买入价要低于外汇买入价,卖出外币现钞时使用的汇价一般与外汇卖出价相同。

4.按外汇的交割期限划分: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Spot Rate),也称“现汇汇率”,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未来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使用的汇率。所谓交割,是指买卖双方履行合约进行钱货两清的授受行为。

远期汇率(Forward Rate),也称“期汇汇率”,是指买卖双方成交时,约定在将来的某个日期进行交割使用的汇率。

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一般要依附于具体的外汇交易,顾名思义,即期汇率是即期外汇交易使用的汇率,远期汇率是远期外汇交易使用的汇率。一般来说,远期汇率的买卖差价要大于即期汇率。

在银行的报价中,一般直接报出即期汇率,即同时报出即期汇率的买入价和卖出价。对于远期汇率,有两种报价方法:直接报价和远期差价(Forward Margin)或掉期率(Swap Rate)报价。

远期汇率的直接报价和即期汇率的报价相同,即直接报出远期汇率的买入价和卖出价。远期差价或掉期率报价,是报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高或者低若干点来表示远期汇率,有三种情况:升水,即远期外汇比即期外汇贵;贴水,即远期外汇比即期外汇便宜;平价,即二者相同。之所以采用这种报价方法,主要是因为即期汇率是不断变化的,远期差价一般是不变的。[2]

在远期汇率的远期差价报价法中,一般来说也是直接报出买入价和卖出价。这样,远期差价的升水值或贴水值一般都有一大一小两个数值。如果报出“大数/小数”的远期差价,则在计算远期汇率时用即期汇率减去远期差价即可得到;如果报出“小数/大数”的远期差价,则在计算远期汇率时用即期汇率加上远期差价即可得到。

如某日某银行报出的英镑兑美元的即期汇率为GBP1=USD1.2360/70,一月期为“30/40”,三月期为“90/80”,则一月期汇率为GBP1=USD1.2390/1.2410,三月期汇率为GBP1=USD1.2270/90。

5.按汇率是否经过调整划分:名义汇率、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是由官方公布的或者市场决定的,没有经过任何调整的汇率,是现实中的货币兑换比例。

名义汇率包括名义双边汇率(Nominal Bilateral Exchange Rate)和名义有效汇率(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名义双边汇率是外汇市场上报出的两种货币的比价;“名义有效汇率”是“名义有效汇率指数”的简称,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双边汇率指数,按照某种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出来的平均值[3]

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是指在名义汇率的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实际汇率包括实际双边汇率(Real Bilateral Exchange Rate)和实际有效汇率(Real Exchange Effective Rate)。前者是名义双边汇率按同一时期两国相对通货膨胀率调整得到的。

式(1-1)中,E为实际双边汇率,Es为名义汇率,P*为外国一般物价水平,P为本国一般物价水平。实际有效汇率是实际双边汇率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6.按外汇管制的松紧、宽严程度划分: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官方汇率(Official Rate),亦称“法定汇率”,即政府规定的汇率。市场汇率(Market Rate),即以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同时实行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两种汇率的国家,往往是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但管制较松的国家,官方宣布的汇率往往只起中心汇率的作用,实际外汇交易则按市场汇率进行。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往往运用各种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市场汇率一般不致脱离官方汇率太大。当市场汇率脱离官方汇率过大,政府又无力干预时,就不得不宣布货币贬值或升值。

7.按资金用途、性质划分:贸易汇率和金融汇率

贸易汇率(Trade Rate),主要是指用于进出口贸易及其从属费用方面的汇率。

金融汇率(Financial Rate),主要是指资金转移和旅游等方面的汇率。

8.按汇率制度划分: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固定汇率(Fixed Rate)是指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比例在规定的幅度浮动,当汇率上升超过最大限度或者下降超过最小限度时,该国货币当局就要干预其浮动,使其恢复到限度内。固定汇率可以分为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

浮动汇率(Floating Rate)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不规定其上下波动的幅度,而是根据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自由升降。浮动汇率可以分为自由浮动汇率和管理浮动汇率。

9.按适用范围划分:单一汇率和多种汇率

单一汇率(Single Rate),是指一国对外只使用一种汇率,各种不同来源和用途的外汇收付均按此汇率计算。

多种汇率(Multiple Rate),是指一国因用途、来源及交易种类不同而规定了两种或两种以上汇率,多种汇率也叫作“复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