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地型组织:超越的逻辑与路径
- 史天一
- 15字
- 2024-12-25 17:03:05
第一章 探寻组织生命力的终极秘密
一、组织如此重要而脆弱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一家制药大厂工作,我家就在那家大厂的隔壁。制药大厂院里有一株老榆树,侧干长长地伸进我家的小院。每年春天,母亲便会撸“榆钱儿”,做成黄白相间、清香甘美的饼子。父亲所在的工厂规模很大,据说当时属于国内制药企业“五十强”。围着工厂厂区转上一圈要小半天时间,厂区外还有配套的包装厂、幼儿园、小学、医院、电影院、体育馆等。记忆中,工厂外的马路上出租车川流不息,烤羊肉串的、卖雪糕的、卖各种时令水果的应有尽有。好多摊贩排在路边,每到中午或晚上下班时间,一派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那时候,药厂效益好,员工和家属都有钱,所以周边的各种小生意很兴盛。在这座城市,成为大厂员工,可是被人羡慕的事儿。从贴近本文的主题来说,大厂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组织,组织成员因为良好的效益,生活惬意而幸福,人人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我刚要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不顾家人的劝阻,从大厂辞职了,带着妈妈和我搬去了北京。一晃20多年过去了,前段时间我回到老家,可惜那个大厂已经倒闭了。街区没有了往日的繁华,马路上出租车也是少见,只有稀稀落落的几群老人,有的围坐在修鞋匠旁边,有的在下棋,那氛围和我记忆中的大厂完全不一样。工厂的大门似乎还是20年前的篱笆铁门,与昔日总是敞开不同,现在用一条生了锈的粗大铁链紧锁着。透过大铁门的缝隙,可看到不远处路边用铸铁做成的标语锈迹斑斑,但还是成功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我为药厂效劳,药厂为我养老”。
据说,当时那句口号是老厂长去日本考察学来的,还经过了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最终成为大厂的核心标语,曾经激发了一批批老员工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
宽阔的水泥马路已经破败不堪,不见往昔络绎不绝的车流人影;标语牌两边厂房的主体框架还在,但已然是随处可见的残垣断壁。坑坑洼洼的水泥旧路两侧杂草丛生,偶尔可见生了锈的旧设备露出黑漆漆的一角。那株与我家院子隔墙的老榆树还在,只是侧枝早已断掉。令人欣慰的是,喜鹊们在榆树上一如往昔叽叽喳喳欢快地玩耍。
这是父亲曾经就业的老厂。那个组织,曾经带给父亲最早的工作经验、有竞争力的薪酬和无尽的荣耀。乃至多年后,父亲见到老同事,还会高兴地说起他们有数千名同事,有数千个家庭因为药厂而幸福。如今,那些深信“我为药厂效劳,药厂为我养老”的员工,再无机会为药厂效劳,很多人不得不依赖国家救济或另谋生路。
这就是组织的宿命?有人说,企业创建就是用来倒闭的。从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看,所有的组织似乎都难逃生老病死的定数。但是,就像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研究长寿科学一样,管理学界一直在研究如何能让组织基业长青。
组织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定义,第一个是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关联的系统;第二个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相较于第二个定义,第一个定义似乎缺乏目的性。事实上,当我们深入一切与生物有关的组织,如蜂巢、蚁穴、村落,以及生物体本身,会发现所有组织都是有目的性的,是有目标的。
合群是人类的本性。合群,表达了人类最早的组织意义,那就是合力抗敌,抱团取暖,赢得更好的生存条件。组织是有目标的。组织目标基于个体目标,又超越个体目标。因为个体目标和集体目标的共同属性,人类合群成为组织,学会了团结、协作、尊重、公平,也衍生出权力、欲望、斗争和分裂。
父亲的旧厂因为共同的组织目标,员工信奉“我为药厂效劳,药厂为我养老”的生存逻辑,于是团结协作,使药厂成为曾经的制药企业“五十强”之一。但是,古老的组织病灶随着药厂的持续做大和管理的复杂而悄然发病,厂长以权谋私,员工偷懒,上下推诿,奉献精神持续滑坡,执行力不足,对外竞争力下降,市场被竞争者蚕食,企业亏损,人才流失,现金流断裂,各产业流程恶性循环,最终驶入自我崩塌的轨道。
探索让组织基业长青的理论和方法,成为管理学界孜孜以求的百年老题。本书试图阐述的是对组织基业长青天然秘密的总结,更是组织摆脱宿命的方法。个体必然会死亡,而组织相比个体更具长生的内部条件。观察组织的长生基因,有望找到上帝视角的长寿密码。如果组织领导者理解了本书所洞察的基业长青之道,将有可能掌握上帝视角的组织健康调理术,尽可能避免罹患内部因素导致的大企业病,保持组织的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