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倾听“障碍”:父母的致命伤
- 孩子,我想听你说:亲子谈话五步法
- 月方
- 2391字
- 2024-12-18 17:55:56
我的同事徐老师给我讲了一个真实事件。
一个初二的孩子总是跟别人打架,怎么教育也无济于事,于是,学校和家长商量让他回家休息一个月,与班上同学隔开一段时间,看会不会好一些。一个月后复学,他依然不停地和同学打架,甚至还因打保安被拉到了政教处。
政教处的徐老师对这个学生早有耳闻,他也知道,训斥一番、吓唬一通、写检讨书之类的教育方法对这个学生已经不管用了。这一次,他跟孩子父母约了面谈。孩子父亲特地从外地赶回来,一家三口在办公室门口,这个孩子依然是一脸的不服气。徐老师灵光乍现,忽然决定先好好听这个孩子说一说。
于是,他把孩子父母安排在等候室,让孩子先进来,谈谈事情始末。
孩子是这样复述整件事的:他被一个同学有意绊倒,同学不认账,旁边人起哄一起欺负他,他生气地拿一块石头要砸,保安看到打群架于是前来制止,一看是他,不管青红皂白就扭他的胳膊……他气急踢了保安一脚——最后就成了“他打保安”。
徐老师对孩子说:“看来,打保安这件事只说你有错是冤枉的……”
话还没说完,男孩就掉眼泪了,说:“他们一直欺负我……”
原来,他每次跟别人有矛盾,他妈妈都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揍他,而且经常在校门口当着很多同学的面揍他。至于他是否受了委屈、是否被别人欺负,他妈妈统统不管,只要他与同学有口角,他必定挨妈妈揍。
久而久之,同学们都知道了他有一个“不管他死活”的妈,就变着法儿来撩拨他,以逗他为乐,就为了看他被妈妈打的样子。很多人还合伙整他,故意在校门口跟他闹矛盾让他妈妈看到,然后看着他被妈妈暴揍……
他怎么解释他妈妈都觉得他是在强词夺理,而老师们也经常看到他在打别人,他觉得全世界都不帮他,只好自己奋力反抗。
没想到爱打架的孩子背后居然有这样的原因。徐老师把这个孩子的父母喊到办公室来。
徐老师告诉男孩父母:“妈妈经常不管孩子对错上手就揍,所以,孩子会特别委屈……”孩子父亲一脸蒙,孩子的母亲气得掉泪,说:“老师啊,他一天到晚在外打架,我不揍他我能拿他怎么办,跟您说实话,有几次因为他,我甚至都想轻生!”孩子的父亲说:“我在外地管不了家事,妈妈一个人带他……”孩子这个时候爆发了,他对着父亲吼起来:“你只知道她辛苦,你知道我多辛苦吗?班上同学都笑话我,都学她像疯子一样打我,甚至有人故意把我的书包扔进树林,就为了看她打我!你从来都不听我解释!你让我朝谁说!呜呜呜……”
这就是一个初二男孩成为“问题孩子”的原因:他的父母从来没想过认真听他说一句话,从来没有想过孩子打架也有他迫不得已的原因,从来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外被人欺负,回去是妈妈的打骂,两面受敌、四面楚歌,怎么可能不变成一个“问题孩子”?
其实,每个孩子在懂事之初都想做一个好孩子,都想做一个让父母高兴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他之所以开始做出一些令你失望的举动,多半是因为你让他失望了。他觉得自己没有人在乎,没有人爱,他开始自暴自弃,用桀骜不驯、满不在乎来伪装自己。因为他知道,没有人爱他,他只好用“不听话”“不驯服”来保护自己。
上面那个男孩,在老师和爸妈面前吐了苦水后,有半年时间没有再与人打架。如果父母希望他的自制能延续更久,就需要定期听他倒倒苦水,希望他的父母能坚持去做。
不听孩子讲话,带来恶劣后果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一个妈妈发现初二的女儿谈恋爱,她想阻挠女儿,跟女儿认真谈过,女儿也同意断开。但班主任说女孩跟那个“学渣”男孩还是有来往。于是妈妈天天接送女儿上下学。这天放学,妈妈在校门口没见到女儿,就进校园找,发现女儿和那个男生正在操场散步。妈妈气急败坏上去训斥,男孩帮腔,妈妈更生气,打了女儿一耳光,女儿哭着跑回家,后来就再也不肯上学了。妈妈又急又悔,多方找人帮孩子心理辅导,我和她女儿沟通,原来那天她女儿是去跟男生说再见的,结果被妈妈一巴掌打得不愿再上学了。这是不尊重孩子、不倾听孩子和过于武断导致的恶果。
假如家长退一步让一步呢?假如家长不是那么强势呢?假如我们不是必须让孩子听我们的呢?太多的“假如”。世上没有后悔药,唯一能做的是以他人为鉴,有些事情输不起。
无论什么事,我们都应该听孩子讲一讲,孩子的一些行为让你很生气,但肯定有他的原因。与孩子顺畅地交流,就能把一些矛盾扼杀在萌芽中。
我们来看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位妈妈因为倾听孩子说话,从而让孩子重新认真学习。
有个女孩叫淼淼,读小学三年级。淼淼妈妈在父母学习小组,她告诉我,这段时间淼淼写作业很不认真,字写得有点飘了。妈妈忍住了没有训她,只是对她说,希望她认真对待每一份作业。
但是第二天,淼淼依然如此,50道计算,居然漏写了5道,被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第三天,她便磨磨蹭蹭不愿写数学作业。
第四天,数学作业发下来,一道道红叉——淼淼以前作业几乎不错的。妈妈一看,火大了,狠狠打了淼淼屁股。
淼淼哭了起来。妈妈觉得自己太冲动了,去房间冷静了一会儿,调整好状态,出来跟淼淼道歉,说:“你就是错得再多,妈妈都不应该打你,这是以大欺小,对你不尊重,妈妈应该好好跟你说的……”
然后她放下怀里9个月的二宝,抱着淼淼试着跟她谈心:“妈妈看你这两周都不在状态,你能告诉妈妈是什么原因吗?这些日子你看起来心情也不怎么好。”
淼淼突然哭起来,告诉妈妈:“老师不让我当班长了,我没对你说,怕你也伤心……”
听女儿这样一说,把妈妈心疼坏了:原来孩子揣着这么大的委屈却又不敢说出来,她才9岁啊!她觉得老师不喜欢她,所以她也不想写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我却打了她……
妈妈搂着孩子,自己也掉下了眼泪。
看到妈妈哭,淼淼赶紧拿纸给妈妈擦眼泪。妈妈更是后悔不已,再次郑重地道歉,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换位思考,还一起细数了不当班长的好处……孩子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第二天,孩子就恢复了认真写作业的状态。
认真听孩子讲话,找到孩子情绪的原因,帮孩子疏导情绪,这才是家长给孩子的好的教育。所以,和孩子在一起,不听孩子说话是大忌。倾听,永远是父母必须认真研习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