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白脉系统
蒙医学认为,体内五脏六腑及各个组织器官、皮肤、体表之间都通过白脉、黑脉紧紧联系。脏腑是通过三根七素的作用完成其生理功能,脏腑自穴和白脉紧紧相连,白脉通过三根之一赫依调节脏腑及感官的生理功能。
白脉系统是由脑、脊髓、白脉所组成,脑是由无数支白脉所形成,是白脉之海。是能足巴达干所依赖之处,司命赫依窜行之途。在司命赫依和能足巴达干的作用下司理五官感觉。脊髓起源于脑,系主白脉,从脑部白脉的海洋里,像树根一样在椎管里向下延伸与四肢和脏腑相通,三根中的赫依循行于白脉,司管感觉活动。白脉分为外脉(明显脉)6条和内脉(隐匿脉)13条,共有19条。
一、外白脉(明显脉)
四肢与躯干相通的外脉(明显脉)有6条,分为曲脉2条、珍宝脉2条、管脉2条。6条外白脉除了支配四肢的运动功能、触觉以外,还与脏腑、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人体脏腑或器官患病时,在其四肢相应部位自然产生疼痛或不适感。
1.曲脉
曲脉,亦称扎继德脉和紧脉。是上肢白脉,左右各一。曲脉从白脉海洋大脑分出,从头颅枕骨大孔穿出,从枕骨大孔下行至第1颈椎,窜入锁骨和肩胛骨之间,分内外两支,外支从腋窝沿肱骨颈前外出,经羊尾肌、肱骨外侧下行至肘窝外缘。内支从腋窝、沿肱骨内侧下行至肘窝中部向外行与外支汇合。汇合后与肘关节相连,沿前臂外侧下行与拇指相连,分布于掌心。
2.珍宝脉
珍宝脉,亦称拉德纳脉,是上肢白脉,左右各一。珍宝脉从白脉海洋大脑分出,从头颅枕骨大孔穿出,沿耳垂下,窜入锁骨下部,经腋窝、肱骨内侧、肘窝内缘、尺骨、腕关节内侧下行与无名指相连,其分支与拇指相连,到手掌后与曲脉相连接,形成手掌白脉网。
3.管脉
管脉,亦称布古筋脉和空脉,是下肢白脉,左右各一。管脉从白脉海洋大脑分出,从头颅枕骨大孔穿出,第1脊柱椎体两侧1寸处下行至脊柱第14椎体处分左右两支,一支为后支,另一支为前支。后支从第14脊椎沿盆腔后壁下行,经尾骨和坐骨之间向后穿过,通过臀大肌深层,沿大腿外侧、腘窝外缘向下运行,从外踝与跟骨之间转向前方,经脚背上方弓形内绕,沿脚背内侧到足心。其分支分别与小趾和中趾连接。管脉前支从第14脊椎处前行,沿腹股沟,经大腿前内侧、膝关节、胫骨、脚背内侧到大�趾,伸向足心与管脉后支汇合。管脉细分支与大�趾连接部分称为笔尖白脉。管脉分出很多细小分支遍布于全身。
二、内白脉(隐匿脉)
调节五脏、六腑的内白脉(隐匿脉)共有13条,分别是赫依型白脉、希拉型白脉、巴达干型白脉和混合型白脉,共4种。13条内白脉除了调节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外还调节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的功能,其形成五脏-六腑-大脑的通路。
1.赫依型白脉
赫依型白脉共有4条,分别是调节心脏的赫依型白脉2条,调节小肠的赫依型白脉2条。其中调节心脏的赫依型白脉从大脑分出后左右2支运行至第7脊椎关节处与心脏相连,调节小肠的赫依型白脉从大脑分出后左右2支运行至第17脊椎关节处与小肠相连。
2.希拉型白脉
希拉型白脉共有4条,分别是调节肺的希拉型白脉1条,调节肝的希拉型白脉1条,调节大肠的希拉型白脉1条,调节胆的希拉型白脉1条。其中,调节肺的希拉型白脉在第5脊椎关节处与肺相连;调节肝的希拉型白脉在第9脊椎关节处与肝相连;调节胆的希拉型白脉在第10脊椎关节处与胆相连。调节大肠的希拉型白脉在第16脊椎关节处与大肠相连。
3.巴达干型白脉
巴达干型白脉有4条,分别是调节脾的巴达干型白脉1条,调节胃的巴达干型白脉1条,调节肾的巴达干型白脉1条,调节膀胱的巴达干型白脉1条。其中,调节脾的巴达干型白脉在第11脊椎关节处与脾相连;调节胃的巴达干型白脉在第12脊椎关节处与胃相连;调节肾的巴达干型白脉在第14脊椎关节处与肾相连;调节膀胱的巴达干型白脉在第18脊椎关节处与膀胱相连。
4.混合型白脉
混合型白脉1条,调节精府的混合型白脉具有赫依、希拉、巴达干的聚合性质。在第13脊椎关节处与精府相连。
三、内白脉与脏腑自穴关系
蒙医经典著作记载,背部13条内白脉和各脏腑相连的相应部位是这个脏腑的自穴,13条白脉及脏腑自穴见表1-8。这种指定的脏腑自穴是蒙医脏腑理论在蒙医临床配穴指导的表现之一,也是临床针刺取穴的基础。《蓝琉璃》记载:“患者自述穴位是指按患者所指的疼痛部位,按之则略感舒服而现压痕,或脉形闪动之所。医生选定穴位是根据脏腑的自穴或某一部位的指定穴位。”
表1-8 13条白脉、脏腑自穴及定位